什麼是窮人思維?什麼是富人思維?

亮叔聊卡


思維這個東西比較虛,而關於窮人思維,雜誌社上、網絡上、朋友圈裡多有論述,有的還很系統。所以,我今天不想再重複講道理了,用事實說話。

2003年,我單位接到省裡文件,要求在湖北一個山區縣的貧困村開展定點扶貧,為期3年,要真扶貧、扶真貧。我是扶貧工作的具體責任人,作為曾經的窮人家的孩子,我對這項工作自然很上心。第一年,單位考慮出資30萬,為村裡修條出山的路,不是說“要想富先修路”嘛。記得很清楚,我在5月底到了村子裡,下午開的座談會,就如何修路徵求村民的意見。大家七嘴八舌發言,誰知道,說的都不是修路的事,所有人都希望把這筆錢按戶頭分下去。理由是,村裡沒工業,幾乎沒有車輛進出,路修那麼好作用不大。村民的格局就只有這麼大,民意難違,我當晚就給領導打了電話。說實話,我是巴不得把錢分了,修路麻煩的很。領導沉默半天,說,如果大家堅持,那就給錢吧,記住,每個人都要按手印,省裡檢查好有說法。就這樣,錢分了下去,我的工作順利結束。

第二年,我們按省裡安排,實施產業扶貧。村子在高山上,家家戶戶都有茶園,自然要在茶葉上做文章。我們考慮投入100萬,辦茶產業合作社,對茶園建設、茶葉製作、產品銷售進行統一管理,雄心勃勃準備打造高山有機茶品牌。為了調動大家的主動性、積極性,我們提出每一戶象徵性地拿出五千元入股。還沒等開會,村子裡就炸了鍋,大家議論紛紛,多數人的意見是:辦合作社有風險,有倒閉的可能,投錢進去搞不好會打水漂。一句話,不想入股。意見很快到了我這裡,我再次向上面彙報。領導說,那就尊重大家的想法,我們盡力就是了。除此之外,還有幾家有祖傳製茶技藝的村民不願加入合作社。不管怎樣,合作社最後還是開了張,我的任務又完成了。

第三年,在產業扶貧基礎上,我們單位的幹部開展了點對點扶貧。我一個同事讓我找了個成績好的娃子,出資供他讀完中學。娃子確實優秀,我們都很高興,助學款按時到位。那年6月,同事驅車5小時到村裡看望娃子,交談時,娃子說到班裡有幾個人暑假去武大參加夏令營。他不是故意說的,我感覺得到。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同事當即掏出2000元,要他去參加夏令營。一家人推了半天,才收下錢。暑假過完,一天我在山路上碰到了娃子,問他在夏令營的收穫。他支支吾吾好久,才紅著臉說,那筆錢給老爸拿去修豬圈了。我心裡一沉,後來也沒把這事告訴同事。

近幾年,扶貧升了級,上面要求精準。我想,精準首先要在扶心、扶智上精準。




心靈塵世


這個世界有人富,有人窮。但是為什麼?

這時候我們經常能聽到的一個論調就是:別人一出生就是王思聰,含著金鑰匙出生;而我既沒外貌、也沒人脈、甚至連教育機會都很難爭取,我們怎麼比?

但是這種言論真的對嗎?出身和家庭本身就是不能選擇的事情,當我們真正思考富人為什麼富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陷入了一種習慣性“先抱怨”的慣性思維裡呢。這種思維的錯誤點在於:直接界定了“富二代”為什麼富,而不是“富一代”是怎麼成為富豪的——其實也是從屌絲開始,白手起家。

就像馬雲,他也曾表示當年創業的時候也從沒想到阿里巴巴會成為現在這樣強大的企業。

我認為真正的窮人思維就是:很少有人能做到人窮志不短的。也就是說,腦子裡會被如何生存所佔據,而不是如何生活。典型的幾點有:

1.缺乏對未來的規劃

什麼叫缺乏規劃,在我看來就是過於的滿足現狀。比如說:每天朝九晚五的幹著枯燥乏味的工作,而在這家公司,對自己工作,即沒有興趣、也學不到知識,更沒有升職的空間,過於眷戀安穩的工作環境。

2.過於看輕時間的價值

多和少,往往是相對的。那麼窮人的思維就是認為:自己的金錢較絕對的'少',而時間相對較‘多’。比如:我常常在我的博客裡面分享一些免費學習編程的資源給我的讀者,過了一段時間,鏈接失效了。就會有許多讀者來找我說,找了各大網站、網盤都沒有找到這些資源。

這種就是典型的不把自己的時間當時間,時間是有價值的。如果你把花一個下午找資源的時間,等效成買一本十幾塊錢的電子書。用不了幾個小時,這本電子已經讀完了,還可以做新的事情,日積月累,差距是不是自然就拉開了?

所以道理就是:完全免費的東西不一定免費,便宜的東西不是真的便宜。


路人甲


思維模式包含很多東西,難以簡單的總結出來,但是說幾個小故事,可能大家就容易明白了。

01

小張出來工作幾年之後就決定貸款買輛車子,他的父母都勸他不要買車,存多幾年錢就夠首期可以買房子了。但是他就是不聽。

有了車子之後,很快就找到了女朋友,幾年下來換了幾個女朋友,倒不是不想結婚,而是一提到結婚的時候,對方才發現還沒有一點儲蓄,不但沒有結婚,而且還分手了。

30歲了,收入不算太低,但是沒有房子,也沒有結婚,更談不上事業。

另一個故事。小劉考過了司法考試,後來成為一個律師助理,他也是工作沒幾年,沒有什麼儲蓄,但是他也貸款買了車子。

但是他的車子平時上下班不開,週末休息不開,只在工作需要的時候開,他都差不多成為他的律師師傅的專職司機。所裡面沒有給他提供報銷,但是他依然樂呵呵的。

而且他還試過好幾次下雨的時候,開著車幫客戶接送小孩。

幾年之後,他有了自己的一批核心客戶,也成功轉正成為律師。去年付了首付,開始供了一套房子。

同樣是年輕人,同樣是貸款買車子,目的不同,用途不同,就是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不同。

02

有時旅遊去到某個地方,跟當地人聊天的時候,會聽到兩種不同的意見。

有一些當地人就覺得旅遊發展起來了,讓他們生活多了很多的不方便。東西越賣越貴,車也越來越多,而且很多外地人湧進來做生意,感覺一切都變了樣。

但是也有一些當地人有另外一種不同的想法。他們的確看到房租越來越高,他們並不會抱怨,要付的租金更多,反而會租下幾套房子,轉手租出去。

今年以來豬肉的價格一直上漲,這也導致很多人有抱怨;但是也有一些人在豬肉上漲的過程中,思考可以怎樣獲得收益,然後購買了跟豬肉相關的股票,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其實所謂的富人思維,就包括了對自己不能控制和改變的事實,採取接受的態度,並且想方設法利用既成事實,獲得更好的收益。

“財說得明白”,這裡用簡單的語言,把理財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已經發表的文章,包括房產,基金,銀行理財,黃金等,有些熱文已經收錄在菜單裡,請你關注,在後臺查看菜單。


財說得明白


最近在學車,正好有個事挺符合題目的

考過駕照的都知道,考前是可以去考場練車的,但是有電子設備的考試車是要花錢租的。

我們到了考場拿教練車練了半天以後,我就想去租一輛感受一下電子考

價格是120/小時

我也沒覺得貴,掃碼就把錢付了。

其他人看我租了也都去租,就有一個人不租,我一個小時跑完看到他站教練車旁邊看,就問他你怎麼不租個電子車練練

他說:浪費錢,這車都一樣的,練教練車就行了

後來,我們那臺車上就他掛了,補考費+材料費365。

……唉

————————————————————————

其實我本來想寫的不是上面這個

我家在江蘇一個窮的跟社會有點脫節的蘇北小縣城

倒不是說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其實這邊消費水平不低),而是一個地方的人的思維很老式,還不願意接受新事物。

我想想怎麼委婉的說家裡親戚的事,我覺得那是刻骨銘心的窮人思維,而且甚至會影響下一代。


中傳OrangeMan



什麼叫窮人思維?

我就來講幾個故事吧:

一個富人送給窮人一頭牛,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過得很艱難。於是,窮人決定把牛賣了,買了幾隻羊,吃了一隻,剩下的來生小羊。可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變得艱難了。

窮人又把羊賣了,換成雞。想讓雞生蛋賺錢為生,但是日子依舊沒有改變,最後窮人只好把雞也殺了。

這就是窮人的慣性思維,依靠妥協來面對生活的難題,因為害怕艱難而選擇了放棄,導致最終錯過了變富的機遇。


之前還看到過一篇文章,裡面講到這樣的一個故事:

鄉里有兩個哥哥,一個堂哥,一個表哥。兩個人分別在鄉里搞養殖業養蛋雞,剛開始,兩個人都沒有經驗,蛋雞總生病,還容易被野動物偷。

半年後,堂哥就受不了那種起早貪黑的苦,還沒等到雞下蛋就淘汰了所有的蛋雞,選擇外出打工謀生。

而表哥還在堅持,遇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上網查資料、詢問行家,最後行業規模越做越大,掙的錢也越來越多。

十年後,堂哥還在打工,買房買車負債了十幾萬。而表哥靠著自己的養殖經驗,在城裡全款買了房,買了一輛奧迪,手裡餘下的現金流還有幾十萬。

在面對困難時,堂哥選擇了放棄,他放棄的不僅是養殖業,還有更多的機會。而表哥看準了養殖行業能賺錢,所以拼死也要堅持下去。

同樣的起點和背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造成了窮富階層的差異。

在生活裡,窮人之所以窮,是來源於他們的窮人思維。

比如,他們很少想到如何去賺錢和如何才能賺到錢,認為自己一輩子就這樣了,不相信會有什麼改變。又比如,無論做什麼都把省錢作為首要標準,以為少用就等於多賺。

我們的想象力,就這麼被我們的思維認知所侷限。

每個人都像是一隻井底的青蛙,只能看見自己眼中的那片天空。

窮人思維最可怕的一點,就是他們怕窮,怕失去當下為數不多的財富。

通過對日常生活的總結,我們不難得出一些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區別:

窮人選擇認命,富人選擇改命
窮人忙手腳,富人忙頭腦
窮人省錢、花錢,富人賺錢、投資
窮人學技術自己幹,富人學整合找人幹

窮人獲得再付出,富人付出再獲得
窮人佔小便宜,富人吃小虧
窮人走親戚,富人交朋友
窮人看價格,富人看價值
……


【寫在最後】:我是明述,歡迎關注

@明述說,一天一本書,一部電影。專注於優質讀書分享;個人成長與職場類乾貨輸出,希望我們能一起進步。



明述的讀書札記


在馬雲還是個窮屌絲的時候,你說他的思維是窮人思維還是富人思維?
如果是窮人思維,那他是怎麼變富的?如果是富人思維,那是不是說明思維方式跟窮富沒有什麼必然聯繫?

我們是不是可以假設,每一個人身上其實都兼具了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

馬雲在收購一家新公司時討價還價的姿態和早起在市場跟菜販子爭的唾沫星子橫飛的老大媽有什麼區別,他們用的難道不是一種思維方式?

馬雲大手一揮買下了公司,幾年後鈔票滾滾而來。老大媽大手一揮買下兩顆白菜,繞了市場一圈發現果然被菜販子坑了。

那是不是說明馬雲的思維是富人思維,而老大媽的思維是窮人思維?

但實際情況是,馬雲做過很多失敗的決策,老大媽侃蒙過很多菜販子。到底誰才是窮人思維,誰才是富人思維?

我們可以試著這樣理解一下:窮人思維是一種經營策略,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其實都是經營出來的。馬雲在管理公司時動用的思維方式和管理家庭小金庫的老大媽其實沒多大差別。而富人思維方式,是一種冒險策略,在面臨重大選擇時,我們用的都是富人思維,馬雲賭上全部身價去做電商和老大媽傾其積蓄買信託基金時用的思維方式是一樣的。

要說差別嘛,其實還是有的,而且是窮人和富人差別最大的地方,就是是否擁有一種思維,叫“在冒險中經營”。

馬雲在買下公司後是需要繼續去經營的,時刻觀察市場動向,準備隨時追加投資,或者轉手賣掉,更別提事先做過大量的收購準備,對公司及市場已經有了大量的瞭解,已經算是個半業內人士。而買了信託基金的老大媽,你去問問她,對當地的幾家信託公司以及信託市場是否都有所瞭解,瞭解有多深?買完基金後是否長期跟蹤,觀察公司經營情況,以防老闆卷錢跑路?

窮人之所以窮,不是因為不敢冒險,而是因為懶,懶於經營,懶於思考。

很多年輕人躍躍欲試的想跳出來創業,他們不缺冒險精神,不缺富人思維,但有多少真的在創業前做足了功課,瞭解了行情,瞭解了技術難點,瞭解了自身優勢劣勢,僅憑創業前的準備這一條,就足以刷掉80%的創業者,因為他們沒研究過,他們很有可能抓了一手爛牌。

而“在冒險中經營”,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不是每個人都能支撐這樣的精力消耗,很多人以為創業就是一蹴而就拉起團隊建起公司坐等收錢就可以了,哪裡是那麼回事,那僅僅是個開始,創業是個漫長而枯燥的經營過程,冒險的快感僅存在於你決定創業的那一剎那,之後便是漫長枯燥,並且看不到盡頭的經營。這期間,還得看你的運氣,最起碼,抓的牌不能太爛,對三你都要不起那還玩個屁啊。

所以,轉變思維方式是沒用的,而且也不用轉變,我們本來就有,關鍵是能不能建立並且長期保持“在冒險中經營”的思維方式。

電商擼貨營地


之所以有窮人思維,不是因為他們不想改變,而是條件根本不允許。


香港電視臺有個真人秀節目,《窮人富翁大作戰》就揭示了這個殘酷的現實。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田氏家族,人稱“一代褲王”的田北辰,畢業於哈佛大學,自立門戶開創了全球700多家門店。


在開始體驗貧窮生活前,他信誓旦旦,相信就算是弱者,也可以通過努力變成強者。然而體驗窮人生活後,才發覺理想跟現實的差距。


他住的地方是1.6平方米的籠屋,需要和30多戶鄰居共用一個公共衛浴,然而房租就要一千多元了。而一個月所能領取的工資,也就大概6000-7000之間,除去生活開支,一無所剩。


一天的生活費是50元港幣,田北辰熟悉路線後才發覺,坐一趟巴士上班就要花費13元多。一天需要27元,只剩下23元安排一日三餐。然而這點費用,壓根吃不好吃不飽。好不容易下班了,他覺得累壞了,然而發覺同事還要趕去下一份工作,只為了多點收入。



這麼高強度的工作,田北辰最終只體驗了兩天便退出了。他說,這兩天完全沒有盼望,只是想努力工作,能夠吃一頓好的。


他體驗完生活就可離去,然而很多人陷入貧窮生活中,苦苦掙扎。


一位大學同學,畢業後來到深圳,第一份工作的薪水只有四千。為了節省,她選擇了跟別人合租,然而生活作息不一致,壓根無法好好休息。最終,她選擇一個人租房。可是公司附近的房租都要上千元,壓根負擔不起。她決定去市中心外租房,每天交通時間需要花費兩個小時。為了錯開高峰期,她每天六點就爬起來,收拾完畢後就趕去做地鐵。

經濟壓力特別大,她週末也找了份兼職,希望多點收入。每天坐著辦公室,容易腰痠背痛。然而每天下班回到家就已經八九點,她壓根就沒時間鍛鍊。


她不滿意工作,然而卻不敢換。因為房租昂貴,一個月就要一千多,再加上其他生活費用,每個月的工資都所剩無幾。她不敢隨意換工作,擔心收入斷了,連基本的生存都無法保障。然而做著不喜歡的工作,她每天都在忍受,一點都不開心。


她想改變嗎?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窮,都想讓自己變有錢。然而,陷入了貧窮的生活後,壓根就難以改變。


每天都為了生存而奔波,為了省房租,於是去了市中心外租房。結果要花兩個小時通勤時間,每天都精疲力竭,壓根就沒精力沒時間去學習去充電。週末也得想方設法找份兼職,只為了多點收入。也想過搬家,離公司近一點,然而想到房租,想到錢包,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為了錢變得束手束腳,不敢買喜歡但是不實用的東西,不敢買款式漂亮但是有點貴的衣服,不敢換工作不敢搬家……


時間長了,就形成了窮人思維。

買東西,先看價格;為了省錢,不參加飯局,覺得沒意思,反而會錯過結交人脈的機會;為了節省,不出去旅遊,視野就一直停留在原地;不敢隨意換工作,不願意承擔風險,侷限在原來的地方,一直沒得到成長;沒有理財意識,只希望收入能夠滿足生活就夠了……


然而有錯嗎?似乎並沒有錯。在缺錢的處境下,大部分人都會想方設法省錢,提高收入,為生存奔波。

窮人思維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不知道如何改變,於是就一直處在困境中。


二葉草成長記


很有意思,窮人還用上了哲理邏輯學。

窮人為什麼會窮?因為他的祖墳沒有埋好,墳頭上就是不冒煙,能怪誰呀?是你找風水先生走錯了人,只能怪你運氣不好,也是這個原因。

富二代,他家的祖墳就冒煙,生下來穿金代銀,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買房子,買車子,就像在菜市場買白菜那樣便宜。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五星級賓館,要瀟灑就瀟灑,今天在這裡,明天就到了北京,你說氣不氣?一趟的旅遊,抵你一輩子不吃不喝還不止。要怪就怪你命不好,所以,什麼東西都不要去比,省的氣壞了身體。人比人氣死人,也是這個道理。只要自己過得快活,就可以,沒病就是福氣。








影人14影人


大家好!我是湘西九哥,針對題主的問題,說說個人的觀點:


近幾年,似乎特別流行“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這種詞彙。


在不少人眼裡,所謂窮人思維:就是鼠目寸光,目光短淺;在表現形式上,小部分窮人是懶、閒、橫,大部分窮人是老實人、本分人、老好人,安穩認命。


同樣,富人思維,指的是:腦子靈活,前程遠大,高瞻遠矚;在表現形式上,小部分富人是奸、滑、偽,大部分富人是聰明人、勤快人、好命人、厚德載物。

市場經濟社會,沒人喜歡做窮人,究竟怎麼才能從窮人過渡到富人?為了找到秘笈,有心人甚至將研究對象放在了漢字上:

一一“窮"是洞穴中用力,窮的人一般不敢闖蕩,視野小,見識不廣,用的資源主要是自己本身的力氣。

一一“富"是寶蓋下面一口田。"宀"是家的象徵,比“穴“進步了,有田了,用“口"這個工具了,運用更多的資源了。

——“掙”是提手旁,按古人造字的原則,說明跟手有關,這就是指用手勞動換錢,是個辛苦活。

——“賺”是貝字旁,貝字旁的字在古代一般跟金錢相關,比如財,這裡可以解釋為用錢換錢,也就是錢生錢,是個腦力活。

窮人與富人真正的差距到底在哪裡?針對這個問題,下面,是很多人經驗的總結,智慧的結晶,我好好整理了下,分享給廣大網友,大家不妨一項項在自己身上作下對比參考:

理財觀念:富人學習投資理財,用錢生錢,懂得利用資源,窮人投資意識不強,注重蠅頭小利。

職業傾向:窮人學技術,覺得技多不壓身;富人學管理、學用人,以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利益態度:窮人較看重眼前的得與失:富人不拘小節,會把眼光放的更遠,思維的空間更廣闊。

冒險意識:窮人怕冒險,喜安穩,怕改變,怕折騰。富人喜變化,善於在變中找機會,勇於接受新思路。

眼光意識:窮人的境界與眼光限於實時實事,看重短期利益得失;富人喜歡跳出圈子,不被現實所侷限。

堅持態度:窮人害怕失敗,失敗了容易放棄;富人即使失敗了,善於分析原因,找到理由,敢於堅持。

知識態度:大多數富人經常讀書,用別人的智慧來提高自己;窮人缺乏知識,主動提高自己的意識差。

人際關係:窮人圈子小,不善溝通,窮人結交窮人;富人善於維持並擴展圈子,富人結交能人。

時間管理:窮人閒在思想,累在身體; 富人恰恰相反,閒在身體,累在腦力。

靠山意識:窮人把希望寄託團隊那裡、組織那裡、老闆那裡;富人不相信什麼救世主,能真正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思想意識:窮人喜歡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富人則不滿足現狀,敢於突破條條框框的限制。

社會資源:家庭背景、人脈資源、財富配比、生活圈子,窮人富人兩重天。

思維高度:其經濟實力不同,決定著格局和思路不同,窮人將錢視為生存保障,富人將錢卻視為財富與資本。

價值觀點:窮人資源稀缺、抗風險能力低,他們很少關心不能為自己帶來直接經濟利益的東西;富人則習慣於四處體驗生活、結交朋友、學習知識、接受資訊,對自己的人生進行通盤謀劃。

思維方式:窮人覺得給人打工是一種低成本保障,富人覺得上班是世上最讓人無法忍受的事情,總想自己當老闆自己幹,即便知道有風險,甚至風險很大。但即便落得一身債務,沿街乞討也再所不惜。

做事態度:窮人做事喜歡思前想後,畏手畏腳;富人有著物質基礎、背景資源等窮人無法比擬的優勢,在思維和行動力上,和窮人形成碾壓式的對比。

文章千千萬,有的適合粗讀,有的適合精讀,在階層越來越固化的社會里,若不想祖祖輩輩被固化在窮人階層,有的文章,值得你品,值得你細品,然後奮力一點點打破固化的堅冰,使出吃奶的勁儘量往上游。


湘西九哥自媒體


“窮”從字型上看來是身居洞穴,力量被困,沒有自由,也代表物質匱乏、不得志的、貧困的,古文中釋義為追究、終結、盡、完等。從而得知“窮人思維”自然就是指限制人發展可能性的思維。


“窮人思維”有以下幾點,看看你中招了沒?


1. 沒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意識,對世界缺乏好奇心\t

我待業期間曾和朋友一起去張掖觀看丹霞地貌。朋友興趣缺缺地和我吐槽:“不過是些山石罷了。”於是她在景點門口拍照留念等著我出來。

我在景區裡和一對老夫婦同行,老人和我解釋這些五顏六色的彩色岩石全是稀有金屬,極其珍貴,它們對建造火箭飛機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瞬間變成了星星眼。

我們發現,生活中總有些人能和你談天南海北/聊政治歷史天文數學等各個方面的知識。這樣的人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不斷地學習和探尋這個世界,革新自己的知識,不斷地刷新自己的能力水平成為普通人中不普通的存在。


2. 相信所謂的命運,按部就班,沒有生活和奮鬥的激情,沉溺於暫時娛樂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放牛娃的故事。

有個人問躺在草地上的放牛娃。

“你為什麼要放牛?”

“娶媳婦。”

“娶媳婦後呢?”

“生娃。”

“生娃後呢?”

“讓他放牛。”

“然後呢。”

“娶媳婦。”

……

有多少人和放牛娃一樣,相信自己從始自終只能放牛,認為這是命運使然。即便對現狀不滿也只會選擇一味地去忍受,並通過其他消耗性娛樂去麻痺自我,而不會選擇改變現狀。

(消耗型娛樂指的是對自我發展沒有幫助的純粹消磨時間的娛樂性行為。)


3. 只看得到眼前的利弊,斤斤計較,目光短淺,只關注自我感受

生活中只知道關注如何省小錢,卻不知道去賺錢,愛貪小便宜,對他人毫無感恩之心,只注重自己的感受。


4. 常被外界影響,注重外在,愛攀比,抗壓能力差,優柔寡斷,常感到空虛

時間多得沒處花,老愛和他人作比較,一旦遇到問題就焦躁不安,不會勇敢地迎難而上,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只想著逃避問題。


5. 只知道靠嘴,不做出行動

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人。整日裡只知道滿口的抱怨,從不知道行動起來。


6. 糟糕的生活習慣

不關注周遭雜亂的生活環境,空閒時間只知道吃喝玩樂,毫無自律性可言。


由此可見,“窮人思維”和個人應對問題的態度和能力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一個人面對問題有遠大的前瞻性,懂得分析利弊,快速做出決斷,遇到問題切實做出行動去解決問題,從不對他人有過多的要求和指摘且對自身發展有嚴格的要求,那這樣的人,便一定能夠脫離“窮”。本質上來講,“窮人思維”不過是指一個人面對世界和應對問題時所採取的行動是否積極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