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下第一課《四時田園雜興》為例,聊一聊古詩的學習方法


以五下第一課《四時田園雜興》為例,聊一聊古詩的學習方法

關於小學古詩的學習,興趣為先,背誦積累為主。孩子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背,當然聰明的小孩子讀個五六遍就背下來了。老師也可以用自己的風格進行教學。但不管是學古詩,還是教古詩,可以概括成這幾個方面:

1、知作者(瞭解作者)

2、解詩題(題目是文眼)

3、明詩意(知曉古詩的大概意思)

4、悟詩情(感受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5、入詩境(進入詩人創造的意境,有難度,僅作為學習的方向)

下面以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一課《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為例:

以五下第一課《四時田園雜興》為例,聊一聊古詩的學習方法

知作者 通過查找資料,我們知道: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詩人。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以五下第一課《四時田園雜興》為例,聊一聊古詩的學習方法

【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獲取知識,變得很容易,隨便一百度,幾十萬條。但是檢索很困難,對於小學生更是如此。一個小彈窗,一則小廣告就容易讓好奇心極強的他們忘記自己要上網幹什麼。還有的小孩子一做預習作業,第二天交上來十多頁打印的資料。我們不是在寫論文,所以要訓練孩子精準查找,提取信息的能力。詩人的資料,可從生卒年月、字號、雅稱,身份地位、著作等概括,百字以內,簡單瞭解即可

解詩題

1、《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詩人范成大退居家鄉後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園詩,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詩歌描寫了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學生只需要瞭解《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詩人范成大退居家鄉後寫的一組田園詩,共六十首。詩題的其三十一就理解了,今後遇到《四時田園雜興》的其它詩,也會迅速為其找到歸宿,與已學到的知識整合,內化】

2、多音字“興”([ xīng ]1.興盛;流行2.使盛行3.開始;發動;創立4.起;起來5.准許(多用於否定式)6.或許7.姓。[ xìng ]興致;興趣)雜興,有感而發,隨事吟詠的詩篇。在詩中讀四聲。

【多音字,我們可以用“以義定音”的方法。建議學生一定要勤翻字典,根據字義判斷讀音。那麼文中的多音字“供”,你知道讀幾聲嗎?[ gōng ]作動詞時,準備著東西給需要的人應用:供應、供給(jǐ)、供求、供需、供銷、提供、供不應求。[ góng ]奉獻:供養、供獻、供奉、供佛、供職;祭祀用的東西:供桌、供品、供果、上供;被審問時在法庭上述說事實:招供、口供、供狀、供認、供詞。)在詩中讀四聲】

以五下第一課《四時田園雜興》為例,聊一聊古詩的學習方法

明詩意

把古詩反覆多讀幾遍,通過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等方式,結合課文註釋,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大體寫了什麼。記下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問題。

白天在田裡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

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蔭下學著種瓜。

【理解詩文大意即可,關注晝的意思(白天)和古今異義的字詞:兒女(青年男女)】


以五下第一課《四時田園雜興》為例,聊一聊古詩的學習方法

悟詩情(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邊讀邊想象畫面,可以藉助文中的關鍵詞,想象詩中童孫“也傍桑陰學種瓜”時什麼樣?或看看書中的插圖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想象文中的小孩子不會做農活,但又想幫助大人做一些事情。他們種瓜時生疏、笨拙的動作】

這麼一想象,一表達。農村孩子天真可愛,熱愛勞動的品格就躍然紙上。作者對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美好生活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也就很好理解了。

入詩境

結合查找的資料,聯繫作者的寫作背景,略有難度,不展開解釋。


以五下第一課《四時田園雜興》為例,聊一聊古詩的學習方法

小學生學習古詩文以興趣為先,多讀多背多積累,在記憶的黃金時期,培養孩子以詩為心的氣質,為孩子的人生奠基,種下一棵經典古詩文的種子,靜待其長成參天大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