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莊,太行山裡的十大古村落,蘊藏著古時代文明與時代發展

古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現今卻成了“即將消失的美景”。如果不能引起關注和足夠的保護意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老村莊一旦消失,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河北石家莊,太行山裡的十大古村落,蘊藏著古時代文明與時代發展


石家莊,一座年輕的城市,其1925年建市(時名‘石家市’),1947年更名為“石家莊市”,1968年河北省遷省會至此。石家莊跨域太行山和華北平原兩大地貌,它的西部地處太行山的中段,面積約佔石家莊總面積的一半。在太行山的深處藏匿著無數的古老村莊,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一聊石家莊的十大古村落。


石家莊-井陘縣

1、大梁江村

河北石家莊,太行山裡的十大古村落,蘊藏著古時代文明與時代發展


大梁江村,位於石家莊井陘縣南障城鎮,始建於元末明初,舊時歸山西平定府管轄,新中國成立以後隸屬山西平定縣,到1959年劃歸河北省石家莊市的井陘縣。因其隱蔽在群山環抱中,所以古風古貌得以保存。

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武舉人”的“一宅九院”,佔地兩畝,有房屋百間。進一道門,可走遍九重院落,院裡有樓,樓頂有院,樓院相通,可謂深山裡的大宅門。離“一宅九院”不遠,有一株千年的古樹見證著古村的歷史。據考證,此株老槐植於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


2、於家村

河北石家莊,太行山裡的十大古村落,蘊藏著古時代文明與時代發展


於家村也稱石頭村,位於石家莊井陘縣於家鄉,坐落在太行山麓一個四面環山的小盆地中。村子依山而建,房屋高低錯落,村內的房屋大多數是四合院,門與門相對,戶與戶相連。據說,該村房屋建築規範明確,東西方向為街,南北方向為巷,不通則為衚衕。

於家村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是明朝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謙後裔的居所。據說,于謙遇害後,其子逃往冀晉交界處隱居,後有三子。成化年間,因生活所迫,于謙長孫於有道遷居到現在的於家村。於氏家族靠著勤勞的雙手,代代開山鑿石壘房蓋屋,建造了這獨具特色的石頭村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仍然是於家村村民基本的生活規律。


3、地都村

河北石家莊,太行山裡的十大古村落,蘊藏著古時代文明與時代發展


地都村,位於石家莊井陘縣南峪鎮。這座千年的古村落,青山環抱,臨水而居,具有“北方魚屯,畫中鄉村”的美譽。據傳,西漢末年劉秀(後漢光武帝)為躲避王郎追殺逃到地都村對面,當時綿暮蔓河水深浪急,危機之刻一葉小舟搭載劉秀順利過河,故賜名為“帝渡村”。唐朝安史之亂前後,“承天軍”曾初駐於此,易名“帝都”,後來演變為現在的“地都村”。

村莊依山臨河,古有“襟山帶河”之稱。因地處偏遠,古村落現保存著不少的老建築:三閣、八廟、二祠堂、晉陽街古驛道、地都長城等等。走進這個帶有古韻的村落,一座座古建築,悠遠靜謐的老巷,到處透出濃濃的古樸氣息。


4、梁家村

河北石家莊,太行山裡的十大古村落,蘊藏著古時代文明與時代發展


梁家村,位於石家莊井陘縣天長鎮,地處晉冀交界的太行山深處,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站在村外的山上遠望,梁家村四面環山,房屋依山而建。走在村子裡,石路石屋、古樓古樹,時間彷彿穿越回明清時代,頗有一番“世外桃源”的意境。

村西南有一株千年古黃連樹,一年四季有不同景色,有順口溜稱讚此樹是“春絮夏綠秋葉黃,霜降之後穿紅裝,冬季挺拔傲風雪,歷年三月才換裝”。村子北邊有座上百年的老宅叫“後府”。據說,只要有人站在這個屋頂面向院中擊掌,便會傳回類似鳥鳴清脆的“吱吱”聲。


5、小龍窩村

河北石家莊,太行山裡的十大古村落,蘊藏著古時代文明與時代發展


小龍窩,位於石家莊井陘縣天長鎮,地處晉冀交界的太行山腹地。村子四周青山環抱,綠樹成蔭,有渠水三面環繞,驛道穿過村莊;村落佈局因山構築,古樸素雅,錯落有致;石窯、石樓、石巷、石路,古樹、古井、古磨、古碾,構成了不陋不華的古村特色。

相傳,小龍窩始建於隋朝,隋末煬帝被殺,他的兩位公主沿秦古驛道避難至此地的龍窩寺,若傳說當真,小龍窩村的歷史至少已有1400年。現在村裡的建築是明清時代的建築,建築風格樸素而自然,建築材料以當地青石為主,房屋依山勢建造,整體聯成一片。


石家莊-平山縣

6、大坪村

河北石家莊,太行山裡的十大古村落,蘊藏著古時代文明與時代發展


大坪村,位於石家莊平山縣楊家橋鄉,地處群山環抱的晉冀交界地。村莊以山為屏,依山而建。該村保留著多處明清時期的古建築,錯落有致,古樸典雅。古村小街、石磨水碾,呈現出一幅和諧恬靜的人文畫卷;街頭有四棵大槐樹,歷經五百多年的世事滄桑,見證著這個古老山村的世事變遷。

大坪村依山傍水,任由數百載的光陰從身邊走過。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山西洪洞縣的張姓搬遷到此定居,生息繁衍至今日,故村民大多為張氏後裔。村中的古宅院最受人矚目的當屬“武進士”院,其建於清乾隆四十八年,因有人考中了武進士的功名,所以被當地人稱為“武將軍院”。


7、黃安村

河北石家莊,太行山裡的十大古村落,蘊藏著古時代文明與時代發展


黃安村,位於石家莊平山縣北冶鄉,地處太行山的深處。村子坐落在遠古時代自然形成的支扇上,一面靠山,三面臨河,形似“月牙兒”狀。整個村子西高東低,平緩而上,有一條季節河溝自西向東,圍繞著整個山村。

相傳,元至正年間在此建有淨土寺院,當時便有人於此居住。到明代初期,有黃姓名安者,從外地遷此,並命名為黃安村。自清代起,村內已建戲臺劇場,主要街道用青石板鋪成,至今全村的房屋有百分之九十是清朝末期的瓦房。


石家莊-鹿泉區

8、水峪村

河北石家莊,太行山裡的十大古村落,蘊藏著古時代文明與時代發展


水峪村,位於石家莊鹿泉區白鹿泉鄉,地處太行山的東麓。村子三面環山,村內因多泉水而得名,房屋建築具有典型的太行山區傳統民居的特點。據傳,建村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裡山清水秀,古代的文人墨客曾以“群山蒼翠,嶺峪起伏,泉生山間,四季長流”來讚美村內的景色。

村落民居依山就勢,分佈在三山環繞的山坳中,由紅石壘就的石頭院落,錯落有致,層層疊疊,非常的漂亮。村民在水峪村的南山上,發現一個距今有350萬年的溶洞,洞內許多形態各異的鐘乳石,景象頗為壯觀。


9、封莊村

河北石家莊,太行山裡的十大古村落,蘊藏著古時代文明與時代發展


村莊村,位於石家莊鹿泉區石井鄉,地處太行山之東麓。村莊四面環山,具有獨特的山川地貌和原生態的自然景觀,其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濃厚。明清時代的古戲樓、古廟宇、古橋、古井、古碑、古石頭房建築的遺蹟,成為了封莊村的歷史見證。

相傳,明初“靖難之役”之後,有封姓氏族遷至此處定居,取名封家莊。後來,有喬、王、姚、高、安、趙、李等姓氏家族相繼遷入封莊定居,至今已有六百年的歷史。各姓氏族群和睦相處,在此生息繁衍,為了生存和發展,他們以勤勞的雙手和智慧憑藉溝嶺地勢,修建了層層的梯田,美景如畫。


石家莊-贊皇縣

10、嶂石巖村

河北石家莊,太行山裡的十大古村落,蘊藏著古時代文明與時代發展


嶂石巖村,位於石家莊贊皇縣嶂石巖鄉。這裡的山巒成三疊,每一疊都如紅色的屏風,三疊中的每兩疊之間錯落成平臺,樹茂草豐,綠色環帶。春、夏、秋三季野花不斷,有山鳥築巢,人們可以自由來往,為天然棧道,當地人稱為二棧、三棧、頂棧。

當清晨時分,太陽初升,晨光為這三疊彷彿披上了紅裝,順著山勢綿延,宛如萬丈紅綾,飄於白雲翠巒之間。因此這裡也有“萬丈紅綾,十里赤壁”的說法。而嶂石巖村民就是在這如畫的風光中,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靜日子。

#石家莊身邊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