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张北县 惊现直径30米土台基

上个世纪50年代,在今张家口张北县安固里淖附近,发现一直径达30米高1.5米的圆形土台基,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一时轰动。有人说,这是蒙古人圈牛羊的围栏地,但笔者却不认为。据辽史记载,安固里淖曾是大辽皇帝春夏捺钵之地,这圆形土台基则很可能是皇帝帐篷的地基,只有皇帝才能住得起这么大的帐篷,哈哈。

张家口张北县 惊现直径30米土台基

皇帝捺钵(行宫),气派!

何为捺钵?

众所周知,辽朝由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所建。契丹族是游牧民族,即使建立了大辽帝国,皇帝依旧喜欢传统的游牧生活,辽朝皇帝在全国东南西北中建立五京,用来维护国家治理,而自己却过上了策马扬鞭随性而为的游牧生活。哪里环境好并适合捕猎,皇帝就把车队马队开到哪里,就在那里安营扎寨,过一段时间呆腻了,再迁往其他好地方。在辽朝,皇帝临时安家的地方就叫做捺钵(契丹语:行宫的意思)。所以,辽朝皇帝一年四季都在旅游。

张家口张北县 惊现直径30米土台基

捺钵作为黄帝行宫,守卫非常严格

捺钵在何处?

因气候、自然条件的制约,辽朝皇帝春夏秋冬各有捺钵之地。既然是游牧,还必须能打猎捕鱼,不能饿肚子。所以,四季捺钵遵循一个原则,即春水,夏凉,秋山,冬坐。具体如下:

春捺钵,一般位于便于放鹰捕杀大雁野鸭,又能凿冰钓鱼的地方。辽朝皇帝特别喜欢玩鹰,训练老鹰为自己捕获猎物,契丹皇帝每年强迫女真族捕获大量海东青(老鹰的名贵品种)进献给自己玩耍。

张家口张北县 惊现直径30米土台基

辽人捕鱼

夏捺钵,一般位于避暑圣地,契丹民族生活在北方,天生不喜欢湿热环境。到了夏季,他们会把捺钵设置在坝上地区,今张北县安固里淖(古称鸳鸯泺)便是辽朝皇帝经常来的地方,至今当地还有多处捺钵遗址。

张家口张北县 惊现直径30米土台基

夏季捺钵 环境必须要好

秋捺钵,一般位于便于打虎猎鹿的地方,一般靠近大山。

张家口张北县 惊现直径30米土台基

秋捺钵 靠山猎鹿

冬捺钵,一般位于不太冷地方,辽朝皇帝开始坐冬。

张家口张北县 惊现直径30米土台基

冬捺钵

今张家口张北的安固里淖,就是辽朝皇帝春夏季行宫所在,这里环境优美,水草丰盛,当时的水泊面积达10万余亩,有鱼有虾,野鸭大雁,而且水泊中鸳鸯还特别多,辽朝称其为鸳鸯泺。每当春夏之季,辽朝皇帝就率领文武百官,后宫佳丽,浩浩荡荡的来此搭设帐篷,捕鱼围猎,开演唱会,尽情享受野外生活。但是,现如今鸳鸯泺已随辽而去,只剩下干涸的河道。

张家口张北县 惊现直径30米土台基

鸳鸯泺(今安固里淖) 干涸的河道

捺钵只是供皇帝享受生活吗?

当然不是!辽史《耶律俨传》记载:“隆泰六年,驾幸鸳鸯泺,召至内殿,访以政事。”可见,当年皇帝来到鸳鸯泺,召见了当地大臣,询问当地情况,皇帝不单单来这里度假,还要借四处巡幸之机,来维护各地的统一。据史料记载,在夏冬捺钵之地,皇帝要在捺钵接见外国使者,接受部落贡品,大宴群臣商讨国家大事等。捺钵的存在,不仅满足了契丹人游牧的爱好,还承担了治理国家的作用。

大辽皇帝四季巡幸,常年住在捺钵,从某种角度来说,捺钵才是辽朝的政治中心,是辽朝的移动首都

张家口张北县 惊现直径30米土台基

大英雄乔峰 为宋辽和平牺牲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