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般的淹城,藏著哪些謎一樣的故事?

迷宮般的淹城,藏著哪些謎一樣的故事?

淹城遺址全景


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有一個神秘的地方,它的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時間;它文化底蘊深厚,如迷宮般的形制和數以千計美侖美奐的出土文物,展示的僅僅是其神秘面紗下的一角;它風光旖旎、風景如畫,巍峨的城牆,碧綠的河水,到處松柏蔥鬱,柳竹掩映,林木疊翠,一年四季鳥語花香……這就是我國已發現最完整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地面城池建築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淹城。


淹城的神秘,不僅僅是它形制獨特和迄今為止我國最完整的古城遺址的獨特身份,而且,還在人們至今還無法確切地知道它的建造者到底是誰。因此,古淹城更蒙上了一層神奇而又神秘的面紗。


獨特的古城形制


迷宮般的淹城,藏著哪些謎一樣的故事?

護城河


淹城,從裡向外,由子城、子城河,內城、內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組成。這是我國城池遺存中絕無僅有的形制。它的概貌可以用民間流傳的一首民謠來形象概括:裡羅城,外羅城,中間方形紫羅城,三條環河四套城;內高墩,外高墩,四周林立百餘墩,城中兀立王女墩;內河壩,外河壩,通道唯有城西壩,獨木舟渡古無壩。


淹城的子城,俗稱王城,又稱紫羅城,呈方形,周長500米;內城,亦稱裡羅城,呈方形,周長 1500米;外城,也叫外羅城,呈不規則橢圓形,周長 2500 米。另外,還有一道外城廓,周長3500米。淹城遺址東西長850米,南北寬750米,總面積約 65 萬平方米。淹城面積的大小,正好和《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的記載相吻合。


迷宮般的淹城,藏著哪些謎一樣的故事?


淹城的城牆,是用開挖護城河所出之土堆築而成,其方法是從平地起築,因淹城土質粘性較大,故築城牆時不挖基槽,不經夯打,一層一層往上堆土。有的地方鋪一層乾土,鋪一層溼土,依次相間。因不依版築,故城牆較寬,三道城牆均呈梯形。據史書記載,淹城古城牆最高達 20米,牆基寬 25-30 米。現高 3-5米,牆基寬 30-40 米。三護城河平均深4 米左右,寬 30-50米,最寬處達 60餘米。淹城三城之間,現均有一土壩相通,但這道土壩築於20世紀 30 年代。古淹城的進出是完全依靠水路舟通行。


奇怪神秘的土墩


淹城四周1公里範圍內,原有大小土墩數百座,現存70 餘座。土墩高1.5-7米,直徑大多在 25-30 米之間,亦有小到 1.5米,大到45米左右的。在淹城外城的東西部有4 個高大的土墩,城東1個,名曰:“磨盤墩”;城西南北向3個,俗稱頭墩、肚墩、腳墩。頭墩和腳墩高近10米,佔地約6畝;肚墩高約4米,佔地約2畝。


迷宮般的淹城,藏著哪些謎一樣的故事?

淹城遺址的肚墩,左側還有頭墩,右側還有腳墩


關於這些土墩,曾經有過一個悲劇性的傳說。據說淹君有一個女兒叫百靈公主,長得如花似玉,是淹君夫婦的掌上明珠。而離淹城約4里路的東北部有一個城叫留城,野心勃勃的留王之子,騙取了淹君的信任,被招為駙馬。有一天,駙馬乘淹君外出,盜用百靈公主的名義,騙得了後花園的鑰匙,偷走了淹君的護國之寶——白玉龜。淹君回來後,得知白玉龜被盜,大發雷霆,不分青紅皂白,就把百靈公主處死,並碎屍三段,分葬三處。事後淹君得知真相,悲痛萬分,親臨百靈公主墓地,培土植樹,以示懺悔和懷念。現在的頭墩、肚墩和腳墩,就是百靈公主頭、肚、腳三個墓葬地。


迷宮般的淹城,藏著哪些謎一樣的故事?

迷宮般的淹城,藏著哪些謎一樣的故事?

原始青瓷器,三輪青銅盤


美麗而又悲慘的傳說,增添了淹城的神秘色彩。這些土墩真的是百靈公主的墓葬?江蘇省淹城遺址考古發掘隊對淹城城外的幹家墩和城內的頭墩進行了考古發掘。幹家墩堆積共分五層,在三、四和五層上分別清理出4座墓葬,共出土原始青瓷器和幾何印紋陶器40餘件;頭墩發現一東西長 20米,南北寬6米的大型積炭墓。墓中棺槨葬具均已朽盡,惟硃紅漆皮依稀可辨。隨葬器物集中在墓室的西端,共出土原始青瓷器和幾何印紋陶器等近300 件。這是同時期同類型墓葬中規模最大的一座,表明墓主的身份很高。這些土墩的確是西周和春秋時期江蘇南部地區流行的土墩墓。其中,城內是一墩一墓,可能為中貴族墓葬;城外是一墩多墓,可能是平民的家庭墓葬。


淹城到底由誰築


關於淹城,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是東漢《越絕書·吳地傳》:“毗陵縣南城,故古淹君地也。東南大冢,淹君子女冢也。去縣十八里,吳所葬。”北宋的《太平寰宇記》記載:“常州府春秋時為吳國內地。《史記》雲:吳公子季札所據,是為延陵之邑。吳為越所滅復屬越,到戰國時越為楚所滅復屬楚,故《越絕書》謂之淹君城”。清代的《讀史方輿紀要》記載:“淹城,在常州府東南二十里,其城二重,濠塹深寬,周廣十五里。”另外,常州地方誌也有零星記載。如宋《鹹淳毗陵志》載:“淹城,或雲古毗陵城”,清《武進陽湖縣誌》雲:淹城在陽湖延政鄉等。


迷宮般的淹城,藏著哪些謎一樣的故事?

淹城春秋樂園


這點點滴滴的記載,給了人們極大的想象、考證空間。有人說,淹城是商末周初的奄國君主所築。相傳,奄君就是當時在山東曲阜之東的奄國君主,他在周成王時與商代後人武庚勾結髮動叛亂,為躲避周成王攻打,帶領殘部從山東輾轉逃到江南,在這裡鑿河為塹,堆土為城,仍稱“奄”。因四周都是護城河,好像淹在水裡一樣,故稱淹城。有人說,這是吳國公子季札所築。有人說,這是吳國早期的都城。也有人說,這是吳囚越質子處。還有人說,這是一處軍事設施等等。然而,淹城到底是由誰所築?還有待人們去進一步地考證。


淹城的考古發現


淹城在常州大地上沉睡了2700 多個年頭。東漢以來對其不斷有記述,1935年,著名考古學家衛聚賢、陳志良等對淹城進行了實地考察,確認淹城是一處古代居民的活動遺存,發表了學術論文《奄城訪古記》,使藏於深閨中的淹城重為世人所知,並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但真正對淹城有新的發現,還得益於1958 年當地群眾的一次積肥活動。當時,人們首次將淹城護城河的水抽乾,準備挖掘河中淤泥積肥,卻意外地在內城河中出土了1 條獨木舟和一批青銅器、原始青瓷器及幾何印陶器等 25 件珍貴文物。從此,掀開了淹城神秘面紗的一角,展示了淹城遺址獨特的文化面貌和內涵。


迷宮般的淹城,藏著哪些謎一樣的故事?


以後,在淹城內城河中,又先後出土了3 條獨木舟和一批青銅鼎、幾何印紋陶器等文物。其中長11米和4.2米的兩條獨木舟,分別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還有兩條收藏於武進淹城博物館。對其中一條長7.45米的獨木舟,進行了碳14測定,證實獨木舟距今約有2800 年的歷史。這是中國迄今發現時代最早、數量最多、形制最完整的獨木舟,故被稱為“天下第一舟”。獨木舟有梭形和敞尾形兩種,是由整段楠木、櫧木或柏木鑿成,內壁隱約還能看見焦炭和斧鑿的痕跡。


迷宮般的淹城,藏著哪些謎一樣的故事?

幾何印紋陶甕


1986 年至1991年,江蘇省淹城遺址考古發掘隊對淹城又進行了考古發掘,解決了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積累了一批科學的考古資料。在淹城遺址已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中,有些堪稱國寶。這些文物,有的造型優美,古樸典雅;有的紋飾繁麗,工藝精湛;有的器形奇特,十分罕見,令人歎為觀止。除獨木舟外,青銅器的製作工藝也十分獨特,其造型輕盈靈透飄逸,具有鮮明的江南地方特色;青銅器中三輪盤的設計巧妙、造型奇特,盤足下裝有前一後二三個車輪,前輪兩側伸起一對獸體,獸體頭部有眼、嘴和角,頸部飾魚鱗紋,背部象有兩隻羽翅,形成兩條獨角飛龍;原始青瓷器,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大多造型規則、施釉均勻,製作以輪製為主,有少量手製;幾何印紋陶器是淹城文物中的主要器物,紋飾有席紋、回紋、葉脈紋、水波汶等50多種,製作大多采用泥條盤築、慢輪修整的方法。這一切都表明器主在春秋時期擁有極高的身份,同時也表明淹城在春秋時期有著極高的地位。


迷宮般的淹城,藏著哪些謎一樣的故事?

淹城春秋樂園


淹城是神秘的,留下了太多的疑團有待破解。為了完整地保留和更好地展示淹城的神秘,常州通過各類專家的精心論證,制定了淹城遺址保護開發方案。規劃建設者還依託小淹城、演繹大春秋的設想,精心呵護古城遺址,藉助文化創意,成功打造出春秋遺址公園、淹城樂園、野生動物世界、特色商業街和寶林禪寺等風景旅遊區,其中春秋淹城旅遊區被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評估其品牌價值達 20.85 億元。2016年 12月,該旅遊區晉升為國家AAAAA 級景區。


迷宮般的淹城,藏著哪些謎一樣的故事?


考古界有個說法,叫作“明清看北京,南宋看杭州,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淹城遺址被考古專家、旅行家譽為“中國第一水城”“東方奇觀”,對研究中國城市規劃建築史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也是研究江南先秦史尤其是古吳國史及其文化史的重要遺址。2700多年的風風雨雨,淹城給我們留下來的是造化的傑作,以及許多蘊藏在地下的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涉足其間,猶如進入世外桃源,迎面而來的是古老、幽靜、深厚、神秘,而更深地考察、保護、開發,將會展示中華民族更多的文化瑰寶。


長按下圖二維碼,閱讀最新“方誌江蘇”文章

迷宮般的淹城,藏著哪些謎一樣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