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風歌
小時候,爺爺就是這樣養魚的。不是每塊田裡都可以養的,甚至還可以養一些河蚌。
實踐出真知。
1.對田的要求:要在田的一側隔離一塊空間,水要更深些,隔離埂不能太高,平時魚兒可以兩邊通遊,河蚌也養這裡。
2.種莊稼打不打藥,直接關乎產量。這塊田出外。
3.不種平常的水稻,種的是酒米(糯米),杆高,杆粗壯,間距放大。
就魚兒產的那點兒肥,也肥不著田啊,這樣水稻產量自然就降低了。佛系一點的說,魚兒遊著不痛快,得不到有效鍛鍊,心情不愉悅,肉也不好吃啊~😂,水稻也營養不良,長的不開心,那稻米能好吃嗎😂?這只是一種情懷。
貓小禹
80農村小夥,來談一談,為啥稻田養魚,不流行了。
我家這在30年前是產魚的地,叫北大荒,聽父親講他小時候,就是在水裡長大的,釣魚,撒網,下花籃,拿截到的魚去賣等等都是他們那個時代長乾的事。
當年的魚不值錢,只能拿到城裡去賣,每個小男孩都是偷偷上火車,千方百計的躲售票員,那時他們坐火車總能想到辦法逃票。
到了城裡,魚也不好賣,半尿素袋的魚,最後賣了5塊錢,就這也樂壞了,賣魚的小夥子。
後來,開始開發水稻,這滿池子的水,正好結合鯉魚一起養,魚稻共生模式,也第一次,在我們這個小地方,試驗下水。
這魚是養成了,魚也很大,就是水稻沒辦法收割了,當時我們這也沒有收割機,就是放掉水,人工割,也費力,最後的魚,也沒賣出多少錢,一年基本上就白搭了。這期間還丟了不少魚。
之後直到我們這批80後,接管土地,稻田養魚模式又開始興起,我們這養魚很簡單,耙完地後,用車軲轆壓兩個溝,這溝就是以後魚呆的地方,不影響曬田什麼的,溝夠深。
你養我養,大家養,這魚就太多了,養的少的可以自己家吃,或者送人,養的多的就得出去賣,大家都賣,這價就壓下來了,十塊錢三斤稻田魚,還不好賣。
還有在養殖稻田魚的時候,我們發現,稻田地裡的許多農藥不能用,尤其是持效期長的蟲子藥,殺死水綿的三苯基氫氧化錫,都不能用,用了魚一個也剩不下。
我們是靠水稻生活,魚只是副業,必須保證水稻生長髮育正常的情況下,才養魚,水稻長不好,有魚也沒用。
再有稻田魚,都喜歡吃新鮮的,一旦凍上,稻田魚就不好吃了,這秋天要收地,魚必須抓出來,抓出來的魚,又沒地方養,賣也費勁,冰箱也凍不下,只能四處找冰箱凍,麻煩別人,還搭人情這也是我們不養的原因。
許多人都說,養稻田魚如何好,可有幾個親自動手過,是稻田地水裡蟲子是沒有了,可稻杆上的呢,稻葉上的呢,這蟲子不打藥,一樣危害水稻產量。
打藥只能是蘇雲金桿菌,還不能打太多的量,這用藥範圍太窄,就幾乎沒人養了。
稻田魚是講究魚稻共生,魚值錢,稻子也值錢,到了我們這,變成了魚便宜,水稻也不貴,所以就沒人使用這模式了。
我是田俊超白,喜歡請關注哦!田俊超白
稻田養魚其實解放前,甚至清朝就有,可不是新生事物。
當我很小的時候,從河裡釣出許多小魚,媽媽總是要吃去部分新鮮的,然後曬乾一部分,說要做田雷魚吃,很喜歡那樣吃,後來曬乾了用烏醃菜一起燒著吃,其實一點都不好吃(或許那時太缺油了),那腥味一齊到了烏醃菜裡去了,連醃菜都無法吃了。但是爸媽都說很好吃,哥哥,姐姐,我都是忍著閉上眼晴吃著,我最小,魚兒是我從溪里弄來的,說話不講道理,直直冒出啥子狗屁魚。難吃得腥鼻子。被父母雙修了一頓。
不敢與父母說話了,後來偷偷的問了問懂事的哥哥。原來這樣弄魚法,是浙江山區那邊用來敬神,請客用的,屬於珍稀吃法,以前我們家鄉住在大山裡,那裡山溪雖然也很寬,但是山高,一條溪水是一個接一個巖際,和整溪的瀑布群。每年的幾次洪水沖洗,這裡的溪水是很少有魚兒的,人們也很少能吃到魚兒,後來甚至敬祖和過年都很難弄到,於是有些村裡就不遠幾百裡的用水桶到溫州那邊經幾天挑來活魚,有些放在山溪裡,有些暫放在稻田裡養著,那時候稻田裡沒有化肥農藥施的,公田裡養著村裡大事共用魚兒,以後魚兒發展多了,就挨家分養一些,總歸在我父母那一代(1900年前後),想吃點魚兒是相當困難的,都靠著自家稻田裡養的,一點魚兒都是用來關鍵不可缺時,敬神,祭祖,待客,和丈夫冬去春來出外做香菇事的最後一餐和迎回丈夫的第一餐美味。這個事我因小真不知,我們移到這裡滿溪的魚兒,所以對父母那種對故鄉念想的菜食的冒犯,犯忌了。
八幾年回故鄉一趟,走動父親這邊親屬,那麼叔叔,伯伯,姑姑們的家裡依然是桌子上一盆田雷魚,上面上僅僅幾條,下面全是烏醃菜,想起小時候的那一頓修理,一直很乖的一敢動吃一條,知道不注意可能又尷尬了。玩了幾天,母親那頭親戚。派了兩個表弟來接我去上他們村玩。一個小母舅兒子我很熟悉,因為他在我家生活了幾年,一起讀完小學,終忍不住了問起這稻田裡養的魚兒在那裡,在去他們村的路上,他倆挨著稻田教我看這些田裡都養著小鯉魚,原來這些山間梯田裡終年放著水,在放水地方取了一個坑,在種好水稻中間較寬地方,將禾稻往兩邊拔出了一條溝,那裡水就深些,其餘的地方水深不過10釐米,那些鯉魚就在整個稻田中藏著,吃蟲兒,吃草兒,稻花開了落了就在下面吃著,一旦要曬田,水慢慢的少了,魚兒就回到那溝裡,或游到那進水挖的小坑裡了。
有些養了幾年的鯉魚也是很精,能在那露背的田裡穿梭吃草。一旦有驚動馬上游到溝裡或到坑裡。仔細的俯下身子一看,還真的每丘田裡都養著,小的笨些,大的見人驚動,見那禾稻杆一排排的動著那就是一條大的多在半斤以上。一路走了一個多小時都是依著田兒繞著,終於開口問表弟,你家裡多少田,這田裡養了大約有多少條魚?他說不多,家裡有二百多條,約有五,六十斤魚兒。到了村裡後也是這樣菜食,那有那一盆田雷魚,知道數量了,現在不太缺,敢伸筷子吃了兩條,居然與我小時侯吃的不一樣了,香香脆脆,還透入了那幹醃菜的味兒,的確很好吃。或許那油比我小時候的多了,還有這高山冷水魚兒不易長,那肉兒緊緊的沒有了泥腥味。每家吃兩條,還是不敢放那膽兒,留下美好記憶。
93年經過貴州,想起那個大表舅的兒子在那邊招親,還記得一點地址,匆匆的帶了些禮物,去尋找。終於也是一大山村裡尋到,到了那裡也是滿眼大山,高高梯田,心想到故鄉時田裡養著魚兒,也用一根竹杆子挑開水稻看看這是養沒養魚。不一會來了幾人將我架著到了村裡,象過審一樣問這問那,我說是來尋親的,看到這梯田中間起了一條條溝兒懷疑這裡養了魚兒,沒別的意思,後來說出了表弟名字,原來就是這村裡的,有人馬上去告訴了,相互見面還不認識,說出母舅名字和故鄉的情況,才認識出我這大表哥,又在那裡吃了一頓美美的田養鯉魚。原來我們國家許多山區稻田裡都早就養了稻香魚。只是深埋在大山深處,沒得到宣傳,沒有傳播出來。
這是為什麼沒有傳播出來呢?這麼好吃的魚,這麼能發展致富的路子。肯定有原因的,平原上村子人多,交通方便,或許以前也有人養過,稻田養魚不方便使用化肥農藥讓稻穀高產。人多手雜,那麼深水養著治安不好,一夜被盜全沒了。或許這是主因吧!
老艾葉
我的家是在閩西北,我們家鄉的魚乾是全國有名的,是閩西八大幹之一,百度可查。
其實在我們這邊稻花養魚還是非常多的,但是說條件限制也比較大了,因為現在的農藥會比較多,稍微一不注意魚死了。我家每年都會養一點點自己吃,所以說給大家分享一點點經驗。
首先,我們稻田養魚的話。
第一點,首先要做好稻田田埂的防護,主要是防止下雨的時候魚跑掉或者田埂崩掉。
第二點,選擇放在稻田的魚,最好是鯉魚。因為鰱鱅,草魚等其他魚都喜歡亂串,因為稻田裡面水稻比較多,這種魚的話水淺養不了,然後容易撞到稻子上,撞傷了容易死,鯽魚的話,養了產量不高不值得。
第三的話,也就是要到田的選址。首先最好是在水源地,有沒有野豬。因為如果不是在水源地的話,別人水稻田裡面打農藥的話,會流到你的田裡,導致魚死。
第四就是稻田打農藥的問題,一定要選擇不會傷魚的農藥。
稻花魚的話魚非常香,在我們這一般水稻收完以後,所有的魚一般都會集中在一口田中,想吃的時候就搞幾條起來吃。第二種吃法就是醃製魚乾,在我們這稻花魚乾已經賣到160一斤,次一點的就在130左右。在我們這稻花魚和飼料養的魚做成的魚乾根本就做不了假,因為我們這的人的話,一吃就能吃出來。味道完全是天擦地別。
鄉村記小伍
稻田養魚,哈哈哈我們這邊有個縣城,禾花魚可好吃了,很出名的菜。薄荷水煮禾花魚,香辣禾花魚,酸辣荷花魚……反正超級好吃,香噴噴,寫到我自己流口水了好吧。
稻子還沒開花的時候就把小鯉魚放到稻田裡養,禾花開了小魚就可以吃水草,稻花粉。到準備收稻穀之前把魚撈起來就可以做成各種好吃的禾花魚。
歡迎來我們廣西品嚐。
瑤鄉小妹
都寫過多篇關手稻田養殖禾花魚的文章了,還是那句話,禾花魚也和土雞一樣,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就以筆者的家鄉一一曾是禾花魚貢品產地的全州縣為例,禾花魚的市場價格和池塘養殖的鯉魚沒有多大差別,每斤都在9元左右。
我就納悶了,既然禾花魚的市場價格和普通養殖的鯉魚沒有多大差別,為什麼就非要到稻田裡去養殖呢?到池塘或到河裡用網箱養殖不更方便、產量更大嗎?
如果你是養來自己吃的,用水稻田來養殖,那無話可說。如果你有自己的銷售渠道,比如酒店、農家樂什麼的,別人又認同你的價格,象現在豬肉價格這麼貴,真正禾花魚的價格當在25一一30元之間,這樣用水稻田來養,還是可行的。
用水稻田來養殖禾花魚,對水稻的生長和產量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施肥用複合肥或者尿素,採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對魚的生長是沒有什麼影響的。問題是噴農藥,沒有生產經驗或沒有經過對比試驗的,根本就不知道選擇哪種農藥才是對禾花魚無毒的,弄不好一遍農藥噴下來,整塊田的魚都死光了。
想養禾花魚的,建議先考察市場,找好銷路,然後才考慮如何養殖。
三農新視界
看了這麼多介紹稻田養魚的回答,多是介紹好處的。
我不擅長三農領域,談不上經驗,只有幾點感悟。
一,所謂稻田養魚,並不能所有地方推廣。養魚是離不開水的,但是我看到的水稻田,除了剛插秧一段時間,經常進水,田裡不斷水。但是,水稻產枝時,我們蘇南地區稻田裡經常是沒有水的,如何養魚?
二,是農民都知道,現在的莊稼病蟲害太多,所以噴農藥是難免的,否則水稻根本沒有什麼產量。要是養幾條魚就能避免病蟲害,打死我也不信。而一旦噴了農藥,以水稻田的水深,魚不死才怪?
三,水稻田不施化肥絕對沒有產量,如果用了化肥,水裡營養過剩,魚兒難活。如果象前面評論裡說的,不用化肥,僅是魚兒的排洩物就能比用化肥增產百分之十,我認為絕對是吹牛逼!
四,水稻從種植到收割,也就五個月時間,就算經常進水,用來養魚,泥土永遠是溼的。如果在收割前幾天把魚兒捉光,把水放幹了,幾天不可能讓泥土乾硬,收割機怎麼用?難道人工收割嗎?現在的農民就沒有純農民,哪裡有這個時間?
所以,稻田養魚估計也僅限於少數低窪地區,特能存水的地裡,普通農民只有幾畝地,那是絕對不實用!
南雷霆峰
“稻田養魚”,說實話,受區域的限制太嚴重了。比如說在我們東北地區,就不適合“魚稻共生”的種植模式。
我記著是在央視的一個紀錄片上看到的畫面,南方某地在水田裡放養“稻花魚”,看著挺好,但是如果是在東北的粳稻種植區進行這類“魚稻共生”模式的話,很可能會賠的您爹媽都不認您。
1、養殖週期太短。以我們黑龍江地區為例,普遍都是在5月末完成移栽,在處暑節氣也就是8月23日左右排水晾田準備收割。也就是說,如果在水田裡養魚,最多隻能放養2個半月左右的時間。而且,東北地區溫度偏低,魚的生長速度也比較慢,生育期根本不夠,這樣還未長成的魚即便上市了也不會有好的價格。
2、東北的水稻需要曬田。可能南方秈稻種植不需要曬田?我覺著也不一定吧。但是,在我們東北,水稻在分櫱盛期之後都會曬田,最次也會降低田面水層為花達水。如果長期大水淹灌,東北粳稻的倒伏几率太高了,也容易增加病蟲害的發生幾率。所以,從水分管理的角度來說,東北的稻田也不適合養魚。
3、不利於機械收割。稻田養魚與養蟹、養蝦一樣,也都需要對稻田進行一些改造。比如說在田面四周開挖暫養溝、田面中間挖越冬池。雖然說改造的難度不大,但是對於收割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東北地區來說,這些改造後的稻田對收割和拉糧食來說會增加很多的難度。
4、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水稻是高投入的行業,在加上魚苗的費用,其實也不低。可能有的朋友說養魚的話水稻價格高。確實,這是一個優勢。但是如果倒伏了、病害嚴重了,產量都沒了,還怎麼賺錢?而且,魚基本是不賺錢的。曾經有人在水田裡養臺灣泥鰍,說是價格高、利潤大。但是實際呢?多少年了還是沒有推廣開來。就是因為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
所以,如果是在東北地區您要搞“魚稻共生”,我還是建議您三思,實際考察之後在做決定。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稻田養殖荷花鯉為什麼火,但現在為什麼又不溫不熱?甚至很多農民都不願在稻田裡養殖了,值得我們探討。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我認為在提倡這個項目的專家並非是種過稻田的農民出生,或根本不瞭解稻穀種植的根本環境需要和生長條件,欠缺考慮,只能說是紙上談兵。稻穀盛產於南方,雖雨水氣候適合稻穀生長,但同時南方屬於丘陵山區,地形凹凸不平。
想要在稻田裡養魚,首先要看地理位置,高坎上的稻田是不可能養的,但求不幹旱就不錯了。低窪處雖可以養,就是哪一年又沒有個三兩場洪水,洪水過後,養在稻田裡的魚所剩有幾?要符合養魚條件,那麼就要有一塊既有水進不會幹旱又不怕洪水淹沒的稻田,符合這樣條件的農田少之又少,更何況農民本身可種的水田就少,更要命的是東邊一兩分田西邊三五分田,談何養魚!
其次假如真的用稻田養殖,那麼如何施肥和打藥?當然有些人說我施點農家肥不打
藥不行嗎?說這話的人也許是沒種過稻穀的人,肥少施點可以,但藥不可以不打,除非你想喝西北風。現在的蟲害非常利害,不用多講,誰種誰知道!
稻田養魚原本是個有利於農民的好思路,但實際很難實行。如果真的稻田裡養魚,表面上是農民增加收益,但真正是稻穀減產,魚獲甚微!
個人認為種稻歸種稻,養魚還是魚塘養吧,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網絡圖片
壯佬潘生
火遍全國的"稻田養魚”究竟怎麼樣?這個從目前所瞭解的情況來看,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是可以讓農民增收,但是由於家家都養,魚價行情不行,現在已經鮮有人做了。
在我家這邊,以前很流行在藕田養魚,由於在藕田養魚後,對農藥化肥的使用有嚴格的要求,所以在能不用的時候,基本上都不會使用。由於藕田水不是太深,1米左右,水溫比較高,再加上藕田豐富的食物,各種魚在稻田裡的長勢比池塘的還要好,味道也非常鮮美。
但是,由於近些年蓮子價格不景氣,再加上魚價低迷,許多人對種植業和養魚業已經失去信心,於是許多的田地被拋荒了。以前隨處可見的大規模藕田養魚,現在也快絕跡了,大家能看到的,只能是少量地方,小的藕田養殖少量的魚供自家食用,像以前那種到處是藕田養魚賣的景像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上面所說的,可能只能代表我們這邊一個地方的現象。但是某些地方在大規模推廣“稻花魚“的同時,能否為農民朋友真正的持續打開銷路,才是稻田養魚業能否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所以,我認為大家對稻田養魚行業,要有個清醒的認識。雖然技術上比較簡單,但是盲目的跟風,勢必會導致價格又出現崩盤,最終害的還是整個稻田養魚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