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地不掙錢,種樹就掙錢嗎?對農村發展有沒有好的想法建議?

伊人間


種糧食、兩季的毛收入,也只能在兩千兩百元左右,要是種果樹每畝的毛收入、最少也能在五千元以上,好的品種要在萬元以上。


滿院春光10


農村種地不掙錢,種樹就掙錢嗎?對農村發展有沒有好的想法?說實話,看著農村曾經的良田,不是拋荒就是種樹了,心裡真不是滋味。

其實,農民種地不賺錢,在南方以丘陵為主的地方山區梯田尤為嚴重,由於不適合大型機械化,水利有時候得靠天吃飯。拋荒或者種樹,就成了農民沒有辦法的選擇。

但是,話又說回來,種樹,還是比田荒在那長野草強吧!我們這邊水利年久失修,由於過水通道阻塞,以前許多山衝依靠水庫水灌溉的水田,如今全變成了旱田。早幾年,在政府的號召下,這些旱田全栽上了山油茶樹,由政府統一提供樹苗。據說是要將那些地方,改造成茶油基地。

說實話,上面的政府的政策還是好的,但是在下面運作起來,就沒有那麼理想。許多村民領了樹苗後,就是栽在地裡,然後一家老小出外打工,根本沒有人管理,草比樹高,許多的茶籽樹苗都死亡了。所謂的茶油基地,現在只有少數的樹苗成活,希望又是要落空了。這個就是我們這邊政府大批號召村民種植油茶樹的現狀,大家說這樣下去能賺錢嗎?地依舊和拋荒差不多。

對於農村的發展,目前主要原因是留不住人。如果農村能留住有知識,有幹勁的年輕人,能有產業支持農村持續發展,那麼許多現狀都會被改變。但是,現在的南方農村,基本上都是以空心村為主,很難遇到幾個年輕人,做白喜事都是些六、七十歲的大爺、大媽在幫忙。沒有年輕人在農村,大家認為還能有未來嗎?

總之,面對種地不掙錢,農民又不想讓土地長草,所以出於下策就種樹了。但是,不論怎麼說,農村是越來越衰落了,如果國家再不出臺強有力的扶持政策,南方各地的農村,良田種樹這種現象只會愈演愈烈。


壞男人說小龍蝦


對於家庭種植面積較少的人來說,種地確實是不怎麼掙錢的,畢竟對每畝田地上面要有很大的人工開支。但是對於大型種植戶來說,在每畝上面耗費的開支就會要少很多,一年下來其實也是能夠賺到錢的。

一個是我幾年前認識的一個內蒙朋友,家裡有地二百來畝,開春後光買種子、化肥這些都是十多萬起步的。雖然投入多,但是在年末的時候也是有不少的收入的。所以家裡也是過得比較滋潤,小車、洋房,比南方很多農村家庭都要搞得好很多。

而我一個堂叔,最開始都是家裡自己種自己的地,因為以前很多人都不自己種地,於是他就慢慢的承包別人家的地種。到現在已經擴到了幾百畝地,還到了隔壁鎮去包地種去了。家裡也是越搞越好的,拖拉機、收割機等都是自己的。

說上面兩個事,就是說在農村其實種地一樣的能夠賺錢,只是需要有規模。如果沒有規模是難以有錢賺的。因為一年到頭自己的開支那 麼大,種個十來二十畝地又能夠有多少剩餘呢?

種樹現在也不是很好搞,因為現在環保搞得比較緊,砍樹也不是 隨便想砍就可以砍的,需要有證才行。另外,種樹的週期較長,以前我們這邊也有人種樹,現在也沒有人做這個了。

農村發展肯定會越來越高端化、家庭農場化。現在土地流轉就是這個方向,適合於大面積的進行耕種,不管是播種還是收割等,機械化都是越來越普遍,所以通過機械化作業來降低成本,這隻有大戶才能夠操作。大戶種地,成本下來,自然錢就有得賺的。而對於家裡有地不想種的完全可以把地流轉給大戶,這樣自己還能夠有正常的流轉費用。自己也可以安心的做自己的事。

家庭化農場一定是以後的發展方向。


洞庭清水塘


要想富,先種樹這句話在這個銷售為王的年代也不是鐵律,在任何東西還沒有賣出去之前都是成本,只有錢到手了才能產生利潤。如今在種地不掙錢的前提下就想著種樹,那麼種樹能不能掙錢,還要看您種什麼樹,能不能將種植出來的樹賣掉才能下掙不掙錢的定論。

早些年,我所在村不知道從哪裡流傳出某某家的一棵桂花可以賣幾百塊錢、上千塊錢的“新聞”,在掙錢難如上青天的年代,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在自家的地裡種上一些桂花樹,甚至有的人(我七哥和阿軍就是其中之一)直接用稻田種桂花樹,誰知道到了桂花樹長大的年頭,卻沒有人來買桂花樹,也沒有聽說誰將桂花樹賣掉的事情。在這種情形下,大家都將剛培育出來桂花樹苗(一米多高)拔出來曬乾做柴燒。樹徑比較大的桂花樹還留在田地裡生長,以期能夠有朝一日變成錢。多年下來,等不來收樹老闆的農村人又將田地裡的桂花樹砍下來做木柴,有的人能將碗口大小的桂花樹以20--30元/棵的價錢賣出去就不錯了。

種植桂花樹只有很少一些人掙到錢,絕大多數農村人是做了一件虧本買賣。就是九十年代初種植松樹都沒有多少掙錢。轉眼間,不知道是從誰開始,很多山嶺上、旱地上都種植桉樹又成為一股發財風,是的,這些年過來,荔浦青山只聽說過某某種植桉樹掙了多少錢,卻沒有聽說賣不出去的話題。當然,在很多人都種植桉樹的時候,也有人種植杉樹,按照種植杉樹的人所說的話,這是養老錢,現在種杉樹,到老了就不用發愁了。這句話也確實有道理,這些年能有杉樹賣的人,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掙了一筆錢。

綜上分析可知,農村人種地不掙錢,原因大家都知道。種樹掙不掙錢,主要是看自己所種的樹有沒有來農村買樹(農村人與苗圃競爭園林樹,根本就沒有什麼競爭力),這種木材有沒有良好的發展市場。要是種植桉樹、杉樹(當地農村一直有人收購的樹木)這類有的人來農村收購的樹木,一般都可以掙到錢。至於發展農村的好想法,呵呵......這個話題我也想知道,具體有什麼好想法,就讓座在空調下的人去想吧!


荔浦青山


現在農民種地確實不掙錢,有很多土地撂荒沒人種。有的人覺得撂荒可惜就栽成樹。栽果樹的收入確實比種糧食收入高。但是農民盲目跟風種植果樹多了也不掙錢。你像去年栽桃樹,核桃樹,葡萄樹這些農民都不掙錢,有的還賠錢。今年有好多人把桃樹,核桃樹挖了,今年又大量栽種花椒樹。這就是現在的農村人,誰種植啥掙了錢,人們大量跟風栽種,剛開始的人掙了錢,後面的人栽種多了,產大於銷。就不掙錢了。現在農村缺少技術型人才。能夠幫助農民合理規劃,幫助農民致富。國家要加大對農業的投資,興修水利,我們這裡深井灌溉價格太高。農民澆不起地,一畝小麥澆兩次水都要二百多塊錢。現在的農資,化肥農藥種子的價格也很高。農民投入和收入不能成正比。辛辛苦苦忙一年,好一點一畝地能掙點錢,種不好還要賠錢。種一畝地不如出去打兩天工掙的錢多!





道德傳家


我老家從90年代開始,“外出務工”、“下海經商”這些詞就慢慢的流行開來,我的父輩們70後是打工的第一代,這部分最先前往城市,在城市務工、經商,這部分人很大一部分已經定居到了城鎮,還有一部分70、80後他們學有所成,有一技之長,學校畢業後來到城市工作,這部分人也大多完成身份的蛻變從農民到市民,而他們的孩子90後、00後也跟隨一起到達城市上學,早已和城市的孩子沒有什麼區別,他們的未來也必將是在城市。除了春節,絕大多數時間回到老家,最大的感受就是空蕩蕩的,看不到幾個人在家務農。我們那裡幾乎年年都有人因為在外面掙著錢了,要娶媳婦兒了,就舉家從村子裡搬出去,他們有的最近搬家到城鎮,有的稍遠搬家到縣城,更有甚者搬家到大城市。村莊越來越蕭條,這種現象持續久了,村莊會越來越空曠,良好的生活環境,醫療環境的城鎮則會發展壯大。以下是我的一些觀點:

1.土地流轉,集中化耕種

村裡的人都出去了,剩下的地誰來種?土地流轉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將自家閒置沒人耕種的土地承包出去,每年收租就可以,土地流轉到承包商手裡,他們進行大規模耕種,提高單位面積的產值。

2.農民素質,高文化程度

對於未來農民的要求,必須掌握一定的知識水平才行,因為一家一戶的密集型小農耕種已經不符合時代的發展,土地大片的流轉的農場主的手中,他們必須採用機械化生產,操控機械進行生產耕種管理,將是未來農業的必然趨勢。

3.綠色有機產品將成為趨勢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價格趨勢將會引導農業朝著健康的有機綠色農產品發展,這是提升土地單位面積產值的有效途徑。

4.農產品深加工品牌化

在農產品同質化,品牌化將是拉開農產品同質化的解決辦法,品牌也將是提升農產品價值的有效途徑,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優質農產品品牌,如現在的京東“跑步雞”、重慶的“村興農人雞”等等。

5.土地改革勢在必行

農民城鎮化後,土地流轉的辦法必將不是長久之計,未來盤活農村經濟,還是需要進行土地改革,如何破解農村,城鎮,土地之間的問題需要深入思考,土地私有化的路子走不通,讓農民無償交出土地又不可能。加入土地私有化,可能一時間會讓農民有不少的收入,但是長久開看土地最終會流入到大地主的手中,將會是歷史的倒退;而無償讓農民讓出土地又說不過去,很多地方在試點這個問題,以重慶為例,宅基地可以換一套房子,而放棄土地承包權則可以獲取城鎮社保,這種保證了農民住和養老的問題解決了,很大一部分是願意放棄手中的土地的。

美麗鄉村的偉大事業也沒個村裡人息息相關,不管你現在身處何處,只要你還是農村戶口,就和農村脫不了關係,美麗鄉村的偉大事業也將引領綠領時代的到來。





柒之迷粉


這個問題是這樣。就目前來講。大戶。農廠。合作社。都不是可行的辦法。國家如不給了補貼誰也不種了。賠錢。都是靠點糧食補貼款。農業出入我認為有倆樣辦法。一。給糧食漲價。二。土地歸國家所有。國有農廠。職業農民。工資國家給開一部份。另一部份在糧食增加產量上掛勾。也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


曉同5871


因地制宜吧!

一、種地看是種什麼了,種糧食作物,像小麥、玉米等肯定不掙錢,小麥、玉米的價格十幾、二十幾年沒變了,在今天的物價上看,如果是灌區水澆地,種糧食作物成本都出不來;

種經濟作物,像蔬菜、藥材就賺錢。

二、如果是山地,退耕還林是為了涵養水源,保持生態平衡,這一部分是國家出錢扶持的;

種果樹,橙子樹……才賺錢;

三、對於現在的農村,種植和養殖結合,像種果樹可以同時放養雞;種植和加工製造相結合,種植的農作物出售不出去,可以考慮再加工;種植和旅遊服務業結合,種植的作物和採摘,民宿旅遊服務結合起來。

在農村,多元化經營才有出路。





涵熠之路


要想農業有好的發展必須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提高糧價勢在必行,現在一斤糧還不如一瓶水的價格,想想誰還會種地去?打一個月的工能買到一家三口的吃糧,試問你還想種地嗎?現在種地農藥~化肥~種子~地租都在上漲,就糧食不漲你還種地嗎?可笑的是今年春季大豆一路飆升可是有幾個老百姓手裡還有大豆呢?


寧靜致遠3772538825797


有的種藥材,菊花,枸杞,金銀花。我媽媽種了點板藍根。還有的種麻山藥,就是有點麻煩還得找挖掘機挖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