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很害怕站上講臺面對多人講話?可以理解為是懦弱與膽小的表現嗎?

幽遠330


我覺得這並不是懦弱和膽小,懦弱、膽小是貶義詞,但害怕站上臺對許多人講話主要是因為你沒有經過這方面的訓練。其實很簡單,有機會就站上去講,慢慢地就會從容不怕了。一開始會痛苦,會怕人笑,不用在意那麼多。準備充分,其實沒那麼可怕。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高中時站起來回答問題都會緊張得喘不過氣,但是工作後必須要站上講臺,也就站上去了。後來又做了一些行政工作,需要主持升旗儀式,要開各種會,要講話,慢慢的就不緊張不害怕了。


立強老師


害怕上臺講話與人的懦弱膽小並無直接關係。以我個人經歷說明。

我小學時候特別害怕在班級同學前講話,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敢說,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害羞。而到了初一我也還是這樣。

後來老師和我說,不用害怕的,就上去把你心裡想得說出來就好,沒有對錯。

上臺講話就是把自己心中所想講出來,最重要的是要踏出第一步。當你有了第一次經驗,後面就會不再害怕甚至愛上上臺講話。


雜談小聚


無論是誰第一次面對臺下很多人,自己在臺上講,也是非常緊張的,這不是懦弱,也不是膽小,講得次數多了也就好了,全國小學作文教學基地在我市南華小學,張建志這老師講課非常好,教學生作文也是首屈一指的,我多次聽她的課,對她很佩服。我總認為她膽子特別大,講課講得也是得心應手,一次全市的老師去聽她的課,我恰好坐在前面,離她很近,她的手一直在不停的抖,因為都是同仁,有一點點錯別人都會聽出來,所以她也是非常緊張的。這不是懦弱的表現,也不是膽小,講得次數多了,也就不緊張了,也就習慣了,隨著次數的增加,慢慢就好了。


時代的荒唐


如果很害怕站上講臺面對多人講話,與懦弱沒有關係,但應該是有一些膽小的表現。

1.每個人的性格不同,表現會有一些差異,也沒有哪種好哪種不好的絕對的分別。一般而言,性格內向的人當眾表達的慾望不那麼強,表達力相對弱一些。但不能就認為性格內向不好,兩者不能劃等號。

2.意識到自己在這方面有不足,還是應該盡力想辦法去提高。當然,如果你自己並沒有受其困擾另當別論。從人的社會性角度看,與人打交道是基礎,如果交流,溝通不順暢,多少會有一些負面影響。有機會的還話,可以參加一些改善人際交往的訓練小組,或者利用每一次當眾發言的機會鍛鍊自己。自己也可以找一個沒人的地方,想像正有很多人在聽你講話,大膽地說,一分鐘,二分鐘,三分鐘……,只要敢於開口了,就會有效果。

3.可以多向那些優秀的演講者,主持人等學習。網上有很多這樣的視頻,看到對自己有啟發,有借鑑的,可以自己嘗試去模仿。

4.不要把這種情況及可能的影響“災難化”。膽小不是你的錯,膽小也不是致命的,膽小也不丟人。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這種情況是改變的前提,然後就是自己要有改變的主動意識,這樣才能激發和維持改變的動力。

有志者事竟成!


理想的現實主義者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一、害怕的生理原因

首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我們在上臺的時候會害怕,這是由於人類的祖先生活在叢林裡,當被很多眼睛看著的時候,也就是自己暴露在野獸的面前,面對可能是被吃掉的危險。這時候人的反應有三種“打、僵、逃”,血液會快速的從腦袋流向四肢,頭腦因為供血不足而一片空白,這時會產生緊張、忘詞、腿發抖的情況。

二、高估自己的中心位置

上臺害怕的第二種原因是高估了自己在公眾場合的中心,認為別人的眼光都會看自己。曾經心理學做過一個實驗,讓一個人穿特別搞怪,他自己無能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上衣去參加聚會,他認為在整個聚會上所有的人都會盯著他看,聚會之後做調查發現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記住他穿的衣服。這就是所謂的聚光燈效應,總覺得別人會被更多人關注,其實真不是你想的那樣。

三、對自己的要求過高

上臺講話本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但是一旦我們對預期值要求過高,希望通過講話達到什麼目的,獲得所有人的認可等等,這樣無形中就會給自己壓力,導致於緊張。這就像我們平時考試,當以輕鬆的裝態去考試的時候,一般不會差,而如果考試時比較緊張,就非常有可能考差。

綜上所述,一個人很害怕站上臺面對很多人,並不能說是懦弱和膽小。懦弱和膽小是思維模式下的一種反應,懦弱和膽小的人只能說相對有點不怎麼擅長公眾講話。


心理諮詢師伊華


不敢當眾講話、懦弱、膽小雖然深層原因,都是擔心和恐懼,但他們的改進方式,和形成原因是完全不一樣的。

他們雖然有一部分性格和遺傳的原因,但當眾講話,大部分人經過訓練能夠運用自如。但懦弱、膽小是一個人小時候沒有形成完整自我和自我價值的體現。不經過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調整或經歷人生重大事件衝擊,不如意自行改變。

因為懦弱、膽小的孩子大部分是在過分苛責、過分控制、過分溺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懦弱膽小沒有自己的主見已經成為他們思維和行為的定勢。

所以你如果只是不敢當眾講話的問題,多給自己創造機會,慢慢多練習就會好轉。

如果是懦弱、膽小那要經過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或心理醫生根據每個人的特點,量身定做幫助你解決問題。

祝你安詳幸福。我是覺心悅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相關問題關注我深聊。



覺心悅境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心理克服的問題,在講臺上,看到很多人,心理就會有緊張感,有的甚至緊張到發抖冒汗,並不是懦弱膽小,是不愛上臺罷了,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活力萬丈,激情澎湃的,其實也有很多安靜的智者,平時不怎麼說話,一說話就語出驚人,金句連連,很多人一對一交流很好,上臺就有天生的緊張感而已,其實這些人往往都是不顯山漏水的強者,我想他們就是安靜的智者,不需要講臺來證明,往往這種人,內心可能還非常強大!所以不愛上臺,不想跟那麼多人同時面對,只是一種性格,肯定與懦弱膽小沒多大關係!



大黃蜂yl


不是懦弱與膽小。可能是缺乏上講臺經驗,導致緊張,不自信,怕講不好,出醜丟臉等等。通過心理調整,增加心理能量,可以突破!

每個人都要找機會做讓自己害怕的事,做做不到的事。做那樣的事或許會比很多人要差要慢,但獲得的巔峰體驗也會無與倫比。這也是系統脫敏。讓自己偶爾冒短處之險,是為了向自己證明,我不可能事事都比別人強,結果哪怕很差勁,但不能以此定論我是個失敗者。要在今後讓自己更願意去嘗試丟臉。其實他人對於我們失敗的記憶很容易遺忘,真正記住自己不堪的,永遠是自我的強化。所以自我一旦戰勝,那就是巔峰體驗。



楊惠卿心理諮詢師


懦弱和膽小就誇張了一些,人在沒有經過練習的時候面對公眾和重要的事件,都會出現緊張退縮的情況,比如,小學的孩子因為老師找他談話,也會出現緊張,害怕的情緒,有的伴隨出汗,心跳加快的情況。這並不能說明他的性格如何。

不過,要想面對公眾講話,多多練習比較重要,不僅僅是稿子要背,多參加一些發言的場合就好了。家庭聚會啊,朋友聚會啊,這類的都可以。


泡水的胡蘿蔔


當眾講話會令很多人來感到緊張、害怕,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受,是很正常的。當你允許、接受自己的緊張情緒,你會發現,它的威力會小很多。

其次害怕上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怕自己做得不好,怕臺下的人笑話自己,在意別人的眼光,那麼這就需要對你演講的內容用心準備了,並相信自己要講述的內容對別人是有啟發和價值的。

演講前的“深呼吸”和“積極暗示”也有助於你把注意力放在當下要做的事情上。

祝你演講順利,並在一次次的實踐中積累更豐富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