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偷玩遊戲嗎?為什麼?

學學善舉


如果你的孩子偷偷摸摸玩遊戲讓你發現了,那麼恭喜你,育兒過程中最痛苦的階段開始了。

教育學家有言在先:如果你想毀掉一個孩子,請給他一部手機。

這不是危言聳聽,對於好奇心重、自制力差的孩子們來說,手機會在他面前打開一個充滿誘惑又隨心所欲的世界,碎片化的信息,迎合討好式的推薦,會慢慢侵蝕孩子的主動性和自制力,最後毀掉孩子的前程。

有學者說過,手機遊戲對孩子來說,是一副毒藥!

這是讓孩子父母猛然警醒的話,儘管用詞嚴厲,但充滿善意。

孩子偷偷玩遊戲,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孩子憑自己的剋制力已經難以抵擋遊戲的誘惑,二是孩子心裡也清楚,玩手機遊戲是會受到嚴厲批評的,所以只能偷偷玩兒。

孩子在某個階段都會對手機遊戲產生迷戀,父母及時糾正,嚴厲拒絕才是正確的做法。


科學育兒三字經


強制沒收對孩子來說已經不起作用了,反而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1

媽媽沒收了孩子的手機之後......

小武媽媽因為孩子沉迷手機,上星期把他手機收繳了。前天陪孩子出門,他見到一個小吃店,說要去買點吃的東西。但媽媽在車上等了六、七分鐘還沒見他回,就自己下車去小吃店看看。

孩子正在店裡一個角落,玩一部智能手機。他一看見媽媽進來,就趕緊收起手機。

問他手機是誰的,他很不高興地說是借同學的,之前因為母子之間為手機多次發生衝突,所以,媽媽也沒有逼他交出來,就跟他說——儘快還給同學吧,今後不許找同學借。

從這件事我們發現一個事實:我們不給孩子買手機,或者孩子沒有手機玩,遲早有一天,孩子一定會從別的地方,用他的方式獲得手機來玩的。

借他人的玩——耗費自己的時間、情感等,以討好建立社交關係而換取;

偷他人的玩——趁他人不知情,不注意時,私自取走他人財物;

搶他人的玩——以損害德性和良知的方式,“霸凌”他人獲取財物;

接受饋贈玩——接受他人饋贈,而導致“被愛”認知的重新定義。

2

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強制禁止可行嗎?

近日,家在廣州的梁先生就嚐到了後果:兒子一怒之下,砸碎了家中價值180萬的古青花瓷碗!

他上五年級的兒子小浩,平時喜歡玩手機遊戲,最近更是迷上了,不論是在路上,餐桌上,還是在床上,總是低頭玩遊戲。家長不論怎麼勸,小浩就是不聽。梁太太經常對著梁先生嘮叨,希望做爸爸的能解決這個問題。

梁先生趁著小浩睡覺,把兒子手機裡所有遊戲都禁用掉。

第二天,小浩發現遊戲點擊了卻玩不了,以為是手機壞了,立刻變得狂躁,把手機猛砸到地上,還跺上2腳。

媽媽上去阻攔,小浩又拿起桌上的遙控器,往外一甩,砸到了那個青花碗。碗,頓時碎了。

在孩子沉迷手機這個普遍性的難題面前,有兩種家長:

一種是強硬的家長。就像上面這位梁先生一樣,將手機沒收,或將遊戲卸載。如果孩子偷偷玩,就打罵一通。

一種是軟弱的家長。父母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鬧和胡攪蠻纏,只好舉白旗投降,聽之任之。

這兩種做法,都危害巨大。

第一種,家長看似贏了,但付出的代價很大。首先,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怨恨;

其次,孩子沒有發展出自律精神的機會,他很可能會偷偷借同學的手機玩遊戲,不會從根本上對自己負責任。凡是爹媽說過“不許玩遊戲”的,孩子一定摸了遊戲就不肯放手,只要有個機會就趕快玩。

再次,家長監督的成本很高,一不留神,手機、平板電腦就被孩子找到了,孩子也容易學會欺騙父母。

第二種,會讓孩子為所欲為,並學會怎樣用發脾氣來控制父母,怎樣讓父母感到內疚,怎樣對父母表示抗議。

這些孩子常常衝動、任性,無法控制,無法管教,併成為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的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被寵壞的孩子”。

3

孩子對手機的渴望有錯嗎?

在家長的禁令面前,孩子是不會“坐以待斃”的,他們在快速地長大,能力在快速地增加。所以,我們必須對孩子的成長有足夠的認知,否則,我們將犯的錯誤不是“掩耳盜鈴”,就是“自欺欺人”。

孩子到了讀中學,甚至孩子在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基本上就開始對智能手機產生了擁有的渴望。孩子對智能手機的渴望,不是因為通訊交流的需要,而是對外面世界精彩的好奇。

這份好奇心,實在是太強大了,也是孩子對自己未來生命建立信心的很重要因素。我們孩子已經完全可以真實地發現,在同齡人中有智能手機者,與沒有智能手機者區別極大,不僅僅在玩遊戲方面,還在人際交往的優勢方面,在獲取大千世界的新知識方面,在與當下社會熱點信息,尤其是孩子們興趣最濃的時代偶像信息的接收和傳播等方面,區別更是突出。

這些區別的存在,意味著孩子的自信心和驕傲感的差異。

由此可見,我們給不給孩子玩手機,已經完全影響不到孩子有沒有手機可玩了。在這件事情上,讓玩不讓玩,只能向孩子宣告我們夠不夠愛他,尊重他,信任他,而無法實現我們對孩子接觸手機的管控目的,更無法實現對孩子思想活躍程度及學習哪些知識的管控。

4

限制孩子玩手機,父母應該怎麼做?

有一種能讓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約法三章”:玩遊戲可以,但要約定時間和規則,一旦違反,要承擔違約責任。通過這種方法,沒有任何一方會輸,可以稱之為“沒有輸家”的衝突解決辦法。

跟孩子“約法三章”的好處是什麼呢?它會讓孩子更有參與感,孩子在完成約定時會更有積極性,成功率也更高。與父母強加給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會覺得約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對他自己參與制定的方案有更強的執行動力。

在和孩子“約法三章”時,要注意四點: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行為。

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目標要具體、明確,便於測量。

相比“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太長”,“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就更容易測量。目標具體、明確,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2.要清楚地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麼,和沒有完成約定將失去什麼。

在此過程中,要少說“不”,多說“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約定,可以去看一場電影”,而不要說“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就不能看電影”。兩個說法意思雖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標的可能性就更大。

3.要把約定書面化,並張貼在家裡的顯眼處,讓孩子和家長時時刻刻可以看到。

當孩子完成了約定,哪怕是階段性的約定時,父母都要及時給與鼓勵。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責任,約定就沒有絲毫約束力了。

4.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注重“約法三章”的 “約”字。

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儘量吸取孩子的意見。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命令”。


親子小小講堂


首先孩子偷玩遊戲肯定是因為知道遊戲很好玩,那就說明他之前肯定玩過這個遊戲,那我們在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就應該關注到這一點,給予他適當的引導,讓他知道多玩遊戲不僅對視力不好,也會影響學習。

如果孩子已經到了痴迷遊戲的地步,那作為家長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給予孩子的陪伴太少了,孩子有很多方面都沒有得到滿足,所以在遊戲當中沉迷,這就是家長的責任了。首先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和愛,然後再教育和引導孩子。家長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爬爬山,跑跑步,進行一些戶外運動,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還能夠改掉他偷玩遊戲的壞習慣。

當然知道孩子偷玩遊戲後,先不要著急去責怪或者打罵,一定要先弄清楚原因,然後才能加以適當的干預。建議家長可以聽聽孩子的意見,和孩子商議打遊戲的時間,也可以制定一些靈活的獎懲辦法,提高他的契約意識,讓他做到心服口服,從而加強親子關係。


唄唄糖育兒


給你幾個具體實施方法吧,

沒有不喜歡玩的孩子!

家長要思考你的教育是否積極,具有長期效果。把偷玩遊戲的事件變成學習的機會。

1.切勿批評-★真誠溝通,表達你的愛,表達完全理解孩子玩遊戲的開心(講述你小時候偷玩遊戲的開心會更好,讓孩子感受被理解)

2.表明你的感受-你擔心的原因(是過量玩遊戲的壞處)

3.引導孩子分析長期過量遊戲的後果(越多越好,引導孩子分析思考)

4.尋求解決方案★切勿批判(讓孩子說他的想法,你的想法,爸爸的想法。)解決方案需要尊重所有人,尊重規則。約定好固定多久遊戲。

5.約定孩子忘記履行承諾的提醒方式-可以是一個動作(話越少越有分量)

★孩子可以學會思考行為後果

這就是培養自律的過程(自尊水平決定自律水平)

孩子可以學會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切勿懲罰或者帶著批判性語氣

我兒子今年5歲,電視手機不需要管。非常自律!並且不僅表現在遊戲這一件事上。


雨果爸爸


我有兩個孩子,家裡三個ipad四個手機,iPad不設密碼,但他們都不玩遊戲。

原因可能如下:

1.家裡沒有玩遊戲的氛圍,我們大人不玩遊戲也不下載遊戲。

2.在孩子們的心中,他們都有自己非常熱愛的事情,光做那些熱愛的事情時間都不夠用,哪裡還有時間來玩遊戲。老大熱愛閱讀,除了上學校的網課然後就是各種自我閱讀和寫作,遊戲他們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們覺得玩遊戲不如做自己的那些事情有趣。老二才四歲,閱讀的習慣還沒有那麼穩固,但每天除了閱讀還要畫畫,搭積木,做手工等等,每天都充實快樂無比。在iPad上也看到過遊戲,甚至也簡單地嘗試過,後來覺得樂趣不大就自己刪除啦。家裡和周圍都沒有玩遊戲的什麼氛圍,所以也想不起遊戲的什麼事情。

因為在兩個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我就堅持每日給他們讀繪本,把閱讀的種子早日種下,所以長大後留給遊戲的空間就很少了。

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若一悅讀


很高興回答,我的孩子偶爾也會偷偷的玩遊戲。爸媽作為榜樣,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包括遊戲儘可能的把手機放到孩子不能輕易看到和拿到的地方,如果是處理工作,爸媽可以選擇在另外一個房間前提和孩子約定好每天看手機的時間和內容,最好把手機上有關的遊戲都卸載,保留孩子。需要學習使用的app。


渝偉


孩子偷玩遊戲,應該合理去引導。


愛音樂的凡


會,孩子都處在一個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佳段,你要孩子一整天都按計劃好流程去走會感到厭煩疲憊偷玩遊戲也屬於比較正常的


小鵬生活日常


當孩子偷玩手機這種現象該怎麼辦?

其實,小孩偷玩的行為在許多家庭中是很常見的,適當教育,不要太嚴厲,儘量的多跟孩子去溝通來解決這一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