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散文体“方方日记”的私货经,小心文学秘密里的“人命关天”

作为写诗的,我一直不太喜欢小说体。其次是散文。如果把纯仿构的电视剧也算在内,那么大概

可以将这一类所谓文艺作品,归类为瞎编文学。瞎编文学发展到最后,不是神剧就是所谓的同人文学。其本质都是末端抄袭(也是文学作品末端消费的主要形式)。

和诗歌比起来,这类瞎编文学的主要特征,其实是延用诗歌的两大修辞手法的。一个是比喻拟人,另一个是夸张对比。用白话来说,所谓文学艺术的本质,就是给两个本不相关的事物画等号。不相关性发展到最后,必然脱离实际,就如同诗歌显而易见的朦胧体或下半身一样,都走向了泛X论的思维陷阱。用现在比较好接受的说法,是思维休克。八杆子打不着的幻想泛滥进思维里以后,是能体现为现实事件的恶劣走向的。最最极端的例子,是所谓的磕药寻找灵感,其实就是模糊现实物性的界限,进入混沌的快感。

诗歌的比喻夸张,大多是含蓄,且使用严格的节奏调和了它粗鲁配对的一面。像“秦时明月汉时关”那样,没有划直接的等号,读者却能将两者理性的放到一起欣赏。或者像“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样,虽然具备直白比喻的一面,但是也光明正大的声明了自己是个约等于号。

但散文体很难做到这一点。前后文和不同事物间的联系,非常的依赖读者情感的培养。不管是外部的培养也好,还是作者本人的手法使然,散文体非常的依赖所谓的零星事件,来证明整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说白了就是,我本人知道我的本质是夸张的修辞,但是我不会在文章里自白的告诉你。她能做到的极限,就是加上一句“听某某朋友说”。因为这是消除用夸张手法中伤他人、所带来的罪恶感的唯一办法。

也就是说,小说散文等等,虽然脱胎于最早的诗歌,但是并没有沿用诗歌的一个传统,那就是,比喻的地方要做声明,以避免读者的误解。形散神聚的散文在抛弃这种声明以后,所做的整体工作,就是试图把其它不相关的东西来串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中心思想。

方方的本质问题,是试图使用纯散文体写纪实日记。但又不好意思承认,又一边要辩解说这只是私人的情感的日记。体裁的模糊是造成不那么容易被证伪的根本。哪怕你知道很多不是听来的,很多都是假的不可确定的消息,但却无法形成共识。说白了就是,

对一些读者来说,你的“神”如果大致没有问题,我是可以原谅你“形”的粗糙的。哪怕你的“形”已经被大多数人识破,不足以成为“神”的依据。

方方日记能火,是离不开当时既紧张又安全的抗疫环境的。危险如意大利也许命都活不了谁能写自觉高尚的日记,安全如现在的中国,也便有越来越多方方的读者发现了她的把戏。你越没有外在“神”的支撑,你的“形”的拙劣越容易被人看穿。即使有一些地区媒体还在为早期的吹捧买单追罚,但网络观点基本是八二开。

其实,以批评为主要观察角度的散文并不是不可以写。但要故意引起争论,以大红大紫为目标,单靠务实则是很难短时间完成的。也就是说这里面有原罪。当代文化领域都形成了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先拥有所谓1000个脑残粉。而完成这个目标的第一步,很有可能是偏激。说白了就是如何与目标狼狈为奸。在这个行业,随处可见被所谓粉丝绑架的自媒体、主播、明星、评论家。。。

所谓的维护读者群体,很有可能不过是认真的在读者评论后面加上一句“我很认可你”、“你点赞的时候好漂亮”。。。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违心之举。包括一旦遇到所谓批评自己的,要第一时间给对方戴上流氓X派的帽子,以避免现有的粉丝被粉转黑。所以说白了,方方作家是被某一类人培养起来的。这些人一开始是一千万武汉人,最多的时候可能有14亿中国人。但现在没有这么多了,现在的很多读者,已经成了去研究方作家还能跳多久的调查者。但这个真相,方方她不知道。

对一个湖北人来讲,我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极需拿所谓某人的日记来作为参考,我也没有那么大的心理需求。如果那是一个好日记,愿意不畏生死志愿走访的真正武汉人的日记,我想当时用不了三天,必然刷新在我的电脑主页。但,并没有。我第一时间留意有这么个人,不过是因为她转发造谣的照片,而已。而巧得很,本人对造遥者一直采取零容忍态度。一个轻易传遥的人,和第一个造遥的人,心理波动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都是急不可耐、不加分辨的赋加真实性,然后进行传播。

我说的“人命关天”,是因为李文亮不能白死,几百上千的公职人员不能白死,愿意为抗疫做出微薄贡献的渺小的每个人不能白白的冒险。觉得像怨妇一样嘟囔,就算一个合格的批评家,更是扯淡。一个合格的批评家应该懂得维护自己批评渠道的健康和完善,而不是杀鸡取卵。说白了,网络舆论场本就是一个健康的发挥民间声音的大场合,你方不圆同学,何德何能有这个本事想代表整个网络。我何时把代表权交给过你。

你连物伤其类,有人代你冒险都无法被触动,你的感情和人性到底在哪里。病毒被治住了当然是他们的功劳,因为一旦没有被治住,死的新一批人里,很有可能都是这些人,他们的确是在拿命救人,凭什么你要嫌这嫌那(话说我1月中旬就开始嫌这嫌那的了,但到了要建医院以后,重心就不是所谓的监督了,等待胜利即可。1月的时候你在哪里)。。。

唉,多余的解释已经没有用了。烈士你都不尊敬,想要你夸一句活下来的战士们,那不是与虎谋皮吗?

所有人的批评监督权都被你一个人代表了,这样就万事大吉了???你挡住了理性的态度,你不知道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