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士掀起的風雨,不但使隋王朝分裂,更為李氏家族帶去了無妄之災

隋末天下大亂,術士作為一個具有能力和手段的社會群體,活躍於其時各種勢力之間從而對隋末政局產生一定影響,諸如統治集團的內部爭鬥、割據軍閥的相互混戰中,均有他們活動的身影。及至唐朝建立,術士們依然在政治活動中發揮作用。

隋末時局混亂,隋王朝由內而外開始解體,逐漸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武裝割據政權不斷湧現。在統治集團的內部爭鬥、分裂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術士活動的身影。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術士的活動對隋末割據局面的出現,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由於時局動盪,術士活動的舞臺又擴大了,其影響力亦隨之增強。

術士掀起的風雨,不但使隋王朝分裂,更為李氏家族帶去了無妄之災

隋王朝統治階級的內部分裂,其中一個重要表現就是隋煬帝楊廣與其他關隴成員之間出現嫌隙且漸呈擴大之勢,其中亦可發現術士活動的痕跡。隋煬帝是通過宮廷政變取得政權,故即位後不免心中有所猜忌,唯恐政敵通過同樣的方式獲得皇位。基於這一種猜忌的心理,隋煬帝刻意提防並打壓任何能對其構成威脅的政治勢力,作為隋朝統治階層核心的關隴集團,遂首當其衝。

其中又以李渾、楊素、李淵、李密等人所在家族,成為重點懷疑、打壓的對象。隋煬帝為何主要針對上述諸家族,其中又以李姓為主要提防對象,除了他們所在的家族勢力強大是一原因外,還與當時流行的一些讖言有某種關聯。以李渾、李敏被殺為例,解析術士、讖言與關隴集團分裂之間的關係。

術士掀起的風雨,不但使隋王朝分裂,更為李氏家族帶去了無妄之災

劇照:李渾

"李氏將興"讖言由來已久,魏晉南北朝時期不斷髮生以李弘為名義的反政府暴動,其影響一直到隋朝建國乃至隋末唐初。隋煬帝之所以打壓關隴李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似乎與此有關。

據諸史載,最早向隋煬帝提及這個謠讖的人為方士安伽陀。據《隋書·李渾傳》雲:

后帝討遼東,有方士安伽陀,自言曉圖讖,謂帝目:"當有李氏應為天子。"勸盡誅海內凡姓李者。

此時,隋煬帝正進行第二、三次征討高麗,國內各種社會矛盾激化,開始出現內亂,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安伽陀為何將圖讖對象直指李氏,以"當有李氏應為天子"之讖語勸煬帝誅殺海內李姓者,其動機因於史無徵,不得而知,但此舉卻在客觀上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

術士掀起的風雨,不但使隋王朝分裂,更為李氏家族帶去了無妄之災

安伽陀並未明確指出是哪個李氏將取代隋煬帝的統治,但此事卻被宇文述用於構陷李渾。不過宇文述構陷李渾之言,並未直接引用這個讖言,而是用了"日夜屏語"這樣的隱晦之辭:

"臣(宇文述)與金才夙親,聞其情趣大異。嘗日數共李敏、善衡等,日夜屏語,或終夕不寐。渾大臣也,家代隆盛,身捉禁兵,不宜如此。"

表面上看,宇文述構陷李渾李敏是從李氏"家代隆盛,身捉禁兵"的角度入手,並未涉及"李氏將興"讖言,但由於其時外間盛傳"當有李氏應為天子"之類的謠讖。隋煬帝不可能不產生聯想,從而將李渾、李敏等人逮捕下獄。然而左丞元文都、御史大夫裴蘊審理此事"不得其反狀",煬帝對此結論頗不滿意,故另派宇文述窮治此事,其動機仍與忌諱"李氏將興"讖言有關係。在審理李渾一案中,宇文述一方面"遣武賁郎將裴仁基表告渾反"。

術士掀起的風雨,不但使隋王朝分裂,更為李氏家族帶去了無妄之災

居中者,為李淵

另一方面親入獄中,召出李敏妻宇文氏,日:"夫人,帝甥也,何患無賢夫!李敏、金才,名當妖讖,國家殺之,無可救也。"我們注意到在辦理李渾一案的過程中,宇文述一直都在穿鑿附會、偽造證據加以構陷外,還巧妙地利用了當時流傳頗廣的李氏妖讖。儘管構陷李渾的所謂證據無法坐實"偽證",但李渾一族卻仍不免罹難。

究其根由,正是因為隋煬帝對於流行已久的李氏妖讖早有存心,宇文述對於煬帝心理的揣度拿捏恰到好處,這才敢將這些經不起推敲的審理結果呈上,並得到煬帝的認可。當然隋煬帝決意誅除李渾,其中原因不止一端,但"李氏當王"之讖言對他可能確有啟發,這是肯定的。

如《隋唐嘉話》中就有關於隋煬帝對李氏之讖態度的記載:

"高祖(按指唐高祖李淵)乃煬帝友人,煬帝以圖讖多言姓李將王,每排斥之。"

術士掀起的風雨,不但使隋王朝分裂,更為李氏家族帶去了無妄之災

隋煬帝

在隋煬帝將李渾下獄後,並無直接證據表明他就是應讖之人,而線索又指向李敏。為了坐實李敏謀反的證據,宇文述藉宇文氏之口編造了一封密奏,其一誣陷李敏即應讖之人,其二指證李渾、李敏等人密謀在東征期間叛亂。這封密奏由宇文述"口自傳授",宇文氏親筆書寫。儘管奏章的內容是虛構的,'卻實實地道出了隋煬帝之擔心所在。據密奏雲:

今主上好兵,勞擾百姓,此亦天亡隋時也,正當共汝取之。若復渡遼,吾與汝必為大將,每軍二萬餘兵……吾家子弟,決為主帥,分領兵馬,散在諸軍,伺候間隙,首尾相應。吾與汝前發,襲取御營,子弟響起,各殺軍將。一日之間,天下足定矣。

由此可見,隋煬帝真正擔憂的是:李渾、李敏號召族人在東征過程中發動叛亂,進而奪取皇位。這種叛亂套路與楊玄感如出一轍。據《資治通鑑》載:楊玄感利用督運黎陽之際,斷絕遠征大軍糧草,召弟虎賁郎將楊玄縱、鷹揚郎將楊萬石、楊玄挺及謀士李密,矯詔詐稱"來護兒失軍期而反",緊接著招兵買馬,佔據黎陽周邊地區,意圖攻佔洛陽。

術士掀起的風雨,不但使隋王朝分裂,更為李氏家族帶去了無妄之災

洛陽城

可見,宇文述所虛構的"李渾之謀劃"是以楊玄感起兵過程為藍本,細節編排得有板有眼。相較於楊玄感之亂,有過之而無不及。他雖然是在隋煬帝的授意下構陷李渾、李敏等人,但具體的謀劃皆出於宇文述一人之手,煬帝並未參與。他之所以編造這樣一個楊玄感叛亂的翻版,目的是讓隋煬帝起殺心。宇文述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深知必須將李氏一族斬草除根,否則後患無窮。

鑑於李渾、李敏的政治地位,及後者與楊隋皇室之間的關係,隋煬帝極有可能網開一面,曰後必定會報復宇文述。因此他才會炮製這樣一封深深觸及煬帝底線的密奏。無論是李敏小名應讖,還是李氏兄弟可利用隋煬帝東征之際取隋而代之。李氏妖讖與現實政治相結合,使得隋煬帝更加確定李渾、李敏一族己對自己的統治構成威脅,亦使其堅定了剪除李氏一族的決心。最終,李渾、李敏一族有三十二人被誅殺,不久之後,李敏之妻宇文氏亦被隋煬帝鴆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