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的“封”,劉禪的“禪”,你從這兩個字中聞到什麼味道?

山野老人


在三國之中,最有名的英雄,莫過於劉備和曹操兩人了。相比起孫權的坐擁江東卻不思考進取中原,劉備與曹操兩個人在本質上其實都是一樣的,即為了將亂世平定,自己坐上皇帝的位置,去開創一個新天下。

然而因為他們兩個人採取的策略、給人的印象不同,在後世的人們心中,往往認為曹操是個奸雄、梟雄,而劉備則是個以仁慈為主的明君。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確有很多聲音認為,其實劉備的野心不比曹操小,其原因就在於,劉備的兩個兒子,名字合起來叫做封禪。這就意味著,劉備的野心,其實早就暴露出來了。

但是筆者在翻閱了一些資料之後認為,其實這兩個人的姓名,是不能代表劉備的野心的。因為很大程度上,這就是一種時代的巧合,是沒有辦法證明劉備特意想的。

第一個原因就在於,依照劉備的性子,他不可能做出這種事情,因為這實在是太顯眼了。劉備這個人是怎麼樣?習慣韜光養晦。在《三國志》之中記載,劉備在得到諸葛亮並且成功拿下荊州之前,就曾經在數個諸侯的底下當過外來的將領。

而一個有野心,又有能力的人,在這些諸侯的手下能夠安然無恙地活下來,可見其裝傻充愣還有小心謹慎的本事,也是一絕。那麼,這種人怎麼可能會在自己的兒子名字之中留下這種意圖呢?

其次,在《三國志》中記載,劉封原本是羅侯一帶寇氏的兒子,算是劉備的超遠房的親戚,只不過是因為這一點點親戚關係,所以等到劉備入主荊州的時候,才憑著關係來投奔劉備的。而這個時候劉備過了四十歲,卻還沒有一個兒子,所以才被劉備所收。

而在這裡,其實就很明顯可以看出了。第一個,劉備這個時候沒有兒子,所以才接過了劉封,讓他當養子。但是劉備改的只是姓,封這個字,並不是劉備取的。第二,劉備在當時,很有可能是沒有想到在幾年之後,自己能夠生下兒子的,況且這個兒子是男是女也並不是劉備能決定的。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劉備是不能提前就做好“封禪”的準備。

第三, 在漢代的時候,還是很講究禮儀制度的。在《漢儀》中有過記載,男子要到二十歲的時候,才能取字。所以在劉禪的字是在劉備奪取了漢中正是稱帝之後,才取出來的。而在多個史書之中,筆者都沒能查閱到幼年時蜀國大臣是怎麼樣稱呼劉禪的。而在現代史學家們的說法之中,最常見的看法認為,其實在劉禪幼年的時候,或許不叫劉禪,只有一個小名叫做阿斗。

第四, 直到劉備正式拿下了漢中,建立了蜀國,才給阿斗取了一個劉禪的名字。這兩個兒子的名字中間,隔著將近十多年的時間,如果說這都是劉備故意做的,那劉備的野心也太“”了。

而真正來說的話,如果真的可以顯示劉備的野心,那恐怕就是劉禪的字了。我們都知道,古代人除了姓名之外,還有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字。而在《三國志》中的記載,劉備親自給劉禪取的字,叫做“公嗣”。在古代的話,這個字的意思其實就很簡單了,公眾推選出來的繼承人。在和禪這個字意思相近的時候,還代表了另外一種意思。

結合時代背景來看,這個時候的劉備正式在漢中稱帝,也建立自己的蜀國,向天下宣佈自己要延續漢室的香火。而劉禪的字,結合一看的話,那就是劉備向天下告知,未來自己的接班人就是劉禪了。從這一點來看的話,劉封劉禪兩個人名字的聯合,其實只是後人的牽強附會罷了。

況且在亂世之中,生死在何時到來都不是稀奇的事。劉禪雖然貴為劉備兒子,但是面對瘟疫和其他事情的時候,誰知道會不會出事呢?而劉封作為一個武將,駐紮的地方還是和曹操交界的前線,誰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在戰鬥上犧牲呢?

那他們兩個人要真是有這個意思,萬一出了什麼事,豈不是就是意味著劉備這輩子封禪是沒有希望了?而且要知道,在正史上劉備是和諸葛亮商討之後,以援救關羽不力將劉封賜死的。如果劉備當時真的打的是這個算盤,那這是什麼意思?自己把自己封禪的希望給斷了?想想都不可能。

所以說,劉封和劉禪的姓名,雖然加起來叫做封禪,但是筆者認為,這很有可能只是歷史上許許多多的巧合其中之一。真正顯露了劉備的意圖的,還是劉禪的字。


元哥說歷史


這更多的是一種巧合,並不能成為劉備野心的反應。

一、劉備不可能高調到用兒子名字來顯示自己的政治野心

劉備是什麼人?梟雄也,猾虜也。

在劉備沒有足夠的力量前,他一貫是韜光養晦的。他先後在多人賬下效力,不少人都是雄猜之主,他多是有意示弱,讓人覺得自己沒有危險,沒有大志向的。

這樣的低調和小心謹慎的的行事風格,不可能讓他在兒子的姓名中留下野心的反應。

二、劉備受劉封為養子是因為自己沒兒子

“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

劉封是劉備投靠荊州劉表時,認養的,原因是“以未有繼嗣”。

劉備此時年紀也不小了,還沒有兒子,便收養了劉封。

這裡有兩點值得細品,一是劉備是沒想到自己後來還有兒子的,二是劉備收養劉封后改的是他的姓,“封”這個名字可能並不劉備親自取的。

幾年後,劉備才有了兒子劉禪,劉備是不可能體現預備了“封禪”二字為兒子姓名的。

“婚生三月而加名”,孩子出生三個月後便要取名字,有劉禪時,劉備還是寄人籬下,沒有自己的地盤,小心謹慎的他是不可能給自己找麻煩的。

三、能顯示劉備野心的是劉禪的字

“男子二十冠而字”,按照這個禮法要求,劉禪二十歲時,將取字。

不過古代對成年的年紀定義也差別,而且在劉禪十七歲 的時候,劉備就去世了。劉禪應該是在十五六歲成年的時候劉備給他取字“公嗣”。

劉備最終給劉禪取的字是“公嗣”,

這個時候的劉備已經佔據益州,有了根據地,“公嗣”就是昭告天下,漢家的香火傳承在他劉備身上。這時候的劉備不需要在低調了,而且他處死了劉封。

以上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微史春秋


(圖片採用網絡)

想法的。


閔遊記


眾所周知,劉備是有四個兒子的。題主說到的兩個名字,分別來自於他的養子,也是他的大兒子,劉封;另一個就是他的親生兒子,叫劉禪。如果將這兩個字連起來,就是“封禪”,“封”是祭天的意思,而“禪”是祭地的意思,這也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歷史上也是隻有秦始皇,漢武帝和唐高宗才舉行過封禪,因為這個大典,只有在改朝換代,江山易主的情況下才會去做,如果沒有像上述皇帝一般的功績,不會有人去做這個。如果就這裡來推斷的話,是可以說劉備有當皇帝這個野心的。但是,我並不這麼認為。

首先就來說一下劉封的名字,劉封原名是劉寇封,他是某位劉姓人家的外甥,由於當時劉備投奔劉表且膝下無子,所以收其為養子,至於為什麼會收了這個養子,是因為當年的劉備已經41歲,在這個年紀仍然沒有兒子的他,擔心以後都不會有,所以就收下了他,並改名叫他劉封。還有劉禪,他在之前一直叫阿斗,因為有一種說法就是劉禪之前叫劉斗升,他的名字極大可能是劉備進位漢中王或者是登基之後才改的名字。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劉禪字公嗣,嗣很明顯就是繼承的意思,結合在一起意思就是我的位置是要留給我自己這個親生的兒子,除了提到的讓親生兒子繼承自己位置的意思,應該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我劉備是繼承了漢獻帝的位置的,是漢室的延續。但這是劉備稱帝以後才這麼說的。跟野心實在掛不上鉤。

所以我的意思就是,劉禪這個名字是劉備奪取了漢中或者登基為帝之後後來給改的,只是向天下告知我的位置以後是劉禪的或者宣告天下人自己是漢室的延續,至於和劉封結合起來的封禪只是後人的牽強附會和聯想罷了。

(圖源網,告侵刪)





吳琦大


感情上來說,親生兒子出生後,養子在劉備心裡的重要性肯定要降低的,地位上來說,嫡子的地位遠遠高於庶子,更不用說養子了,過失上來說,劉封拒絕派兵援助關羽,又在孟達投敵過程中無法阻止,犯有大錯,嫌疑上來說,劉封尷尬的地位,極易被人利用,本身卻又不知道避嫌。“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





城南門徒26號


封禪,是一種帝王受命於天下的典禮。

這種儀式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齊、魯的儒士認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人間的最高帝王應當到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祀至高無上的神靈,而泰山是齊、魯分界。後來在齊、魯祭祀泰山的儀式擴大為統一帝國的望祭,並定名為“封禪”。

封禪二字中,封是祭天的意思,禪是祭地的意思。封禪之禮,最初見於《管子·封禪篇》,但此篇今已佚。據《史記封禪書》記載管仲的論封禪:古代封泰山禪梁父的帝王有72代,而管仲本人記得有十二個。從無懷氏到周成王,都受命後舉行封禪典禮。帝王受命要有十五種不召而來的祥瑞體現,這樣才能舉行這種典禮。

古人取名相當講究,通常都大有深意。而劉備的兒子,劉封、劉禪,後面兩字連起來有封禪之意,說明劉備他心中確實有雄心壯志,露出想一統天下的野心。

劉備這個人,仁德是有,但只是為他的政治野心服務的,要不然曹操也不會這麼重視他了,說出“天下英雄唯吾和使君爾”,這樣的話來了。

只是,起初劉備由於起點低,力量過於弱小。所以,讓他在權力慾這方面,不得不表現得有所剋制罷了。隨著基業的擴大,這個雄心壯志,總會在有些方面,不經意的露出蛛絲馬腳來的。就比如,給他兩個兒子取名這件事上,他不可能不知道“封禪”背後所代表的深意。

關於,劉備的兩個兒子,我們知道,大兒子劉封,只是劉備的養子。當時,劉備在四十多歲的時候,依然膝下無子,這古代無後是大事,劉備的心情十分鬱悶的。因為,在古代四十歲,等於已經差不多進入老年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就這樣,劉備才有了收養子的想法,劉封於是成了劉備的養子。當時,他是考慮,如果自己萬一沒有親生兒子,劉封就是他的法定繼承人。

可後來眾所周知了,劉備終於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劉禪。劉備:老來得子,自然興奮不已,人呀一高興,就容易張狂,露出心中真實想法。於是他雄心勃發給親生兒子取名叫劉禪!這下,可徹底把他的野心給暴露了。

劉禪,自然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劉阿斗了。不過,人家還有個表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吧。

劉禪,表字公嗣,這下其中暗含的寓意,已經不言而喻了吧。同時,這表明劉禪,以後就是公開的第一繼承人了!

劉備自然不放心那個養子了,結果,劉封后來被賜死的悲劇就不可避免了。


超凡博弈


劉備一生有一個養子三個親子。他的前兩個兒子的名字非常有意思,分別叫做“劉封”“劉禪”,聯合起來就叫做“封禪”。

(劉備劇照)

我們知道,“封禪”在古代是一件極為重要的政治活動,也不是一件尋常的事情。那麼,劉備當時是怎麼想的,為什麼要給兩個兒子取這樣的名字呢?

一、自己當皇帝的夢想。

劉備作為劉姓皇室的後代,他一直把“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作為他打天下的一個口號。就是說,自己的家族已經凋敝了,自己要把它興旺起來。天子已經到處流浪了,要讓天子回到舊都。

有人一直很疑惑,當曹丕讓漢獻帝禪位以後,劉備為什麼不把漢獻帝接回,奉漢獻帝為皇帝,而是要自立為帝呢?

當時劉備找的藉口,是假裝漢獻帝已經死了,所以他才這樣做。

但事實上,從劉備給兩個兒子取的名字可以看出,他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擁護漢獻帝。因為在古代,只有帝王,而且只有千古一帝,才有資格進行封禪活動。既然這樣,說明劉備一直就有想當帝王的想法。

而且劉備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句話,也特別值得玩味。他說的是興復“漢室”,這個“漢室”當然就包括他自己。他說的是“還於”舊都,沒回到舊都的,既有漢獻帝,還有他自己。漢獻帝回去了,那麼漢獻帝是“天子”。自己回去了,自己也是“天子”。

所以說,劉備一開始就有自己當皇帝的夢想。

(劉封劇照)

二、當千古一帝的野心。

前面我們也說了,“封禪”這件事,不是隨隨便便的,是一個政治活動,而且是一個重大的政治活動。

在劉備之前,真正做過封禪的,一是上古時期的堯舜,二是秦始皇,三是漢武帝等少數幾個。

上古時期的堯舜,不用說了,在古代是地位最崇高的君王。他們所進行的一切政治活動,都被後世奉為經典學習藍本。後世的君王,得到的最高評價,也就是這個君王有“堯舜之風”。

秦始皇之所以敢於封禪,是因為他結束了春秋戰國數百年的戰亂,一統天下。這份功績是巨大的。但就算是這份功績,當時還有很多儒生對秦始皇說三道四。明裡講秦始皇的做法不合規矩,暗中實際上是說秦始皇沒有資格。

後來漢武帝之所以“封禪”,是因為他強力打擊了匈奴,極大地削弱了來自北方的威脅。而且打通了絲綢之路,獲得了河西走廊,擴大了漢王朝的版圖。

劉備當時只是個賣草鞋的,一窮二白。但是他給兒子們取這兩個名字,也可以看出他的野心。不但要打敗各路豪強,統一天下,而且還要幹出一番大事業,成為千古一帝。就算是他這一代人不能實現,也要把這個希望,寄託在他兒子們身上。

(劉禪劇照)

三、讓親子繼位的考慮。

劉備在把劉封當養子的時候,他還沒有親兒子。那時候劉備的年紀也不小了,之所以還沒有親兒子,是因為之前劉備一直很窮。雖然是皇室後人,但是已經淪為一個賣草鞋的窮小子。這樣的人,誰願意把姑娘嫁給他呢?

後來劉備趁亂起事,雖然沒有打下江山,但是也算是一方諸侯。終於,他娶了甘夫人和糜夫人。不過,由於他一直四處征戰,因此,雖然娶了兩個如花似玉的夫人,夫人卻沒有為了生下孩子。由此,他才收養了個劉姓的孩子,取名“劉封”。

劉封這個孩子,後來因為在關羽戰敗的時候不前去救援,後來又致使孟達投降,並且丟掉了上庸三郡。回到成都後,諸葛亮建議劉備殺掉劉封。原因除了劉封犯了兩次大錯外,還有就是他性格剛猛,諸葛亮認為他將來難以駕馭。

劉備最終聽從了諸葛亮的話,殺掉了劉封。不過,他對殺劉封這件事,其實是萬般不捨的。史料記載,劉備殺掉劉封以後,大哭了一場。

後世有人懷疑,劉備是真哭還是假哭?他本人有沒有殺掉劉封的想法?真的是因為諸葛亮給他建議他才殺掉劉封的嗎?

其實,從劉備給他的兩個兒子取的名字,已經看得很清楚了。他給養子取名“封”,就是將來會讓養子“封妻廕子”。給親子取名“禪”,就是將來要“禪讓皇位”給親子。雖說“封禪”二字,本來並不是這個意思。但是這兩個字的意思,後來已經發生了改變,劉備在取名的時候,肯定是想到了改變後的意思。

所以說,性格倔強的劉封,似乎一開始就註定了他悲劇的命運。但性格懦弱的劉禪,卻最終把劉備的江山給弄丟了。劉備的“封禪”大夢,最終沒能實現。

(參考資料:《三國志》《華陽國志》等)


張生全精彩歷史


最是無情帝王家


‘封’——註解:封閉、閉堵之意

‘禪’——註解:禪讓、讓位之意

第一,劉封只是劉備養子。劉禪是嫡長子,繼承王位是合理的,劉備收劉封時還沒有子嗣,兩人的關係自然沒得說,再加上劉封確實是員猛將,劉備就更加信任喜歡了。可後來有了阿斗劉禪,這就讓劉備心裡有了變化,劉封的處境也變得尷尬了。劉封本來就不是劉備親生的,肯定不會讓他繼位。劉封是羅侯寇氏之子、長沙郡劉姓人家的外甥。當時,劉備投靠劉表時,因為當時劉備未有子嗣,於是收劉封為養子更多是為政治目的。在成都稱帝后,劉備對於這麼大的家業,更是有了長遠的打算,首先百年後位置肯定要留給自己的親生兒子,那劉封就是個障礙了,必須要為阿斗掃清。

第二,劉封這個人性格剛猛有餘,但睿智不足,情商也不怎麼高。那就是關羽守荊州時,出兵攻打襄樊地區,致使荊州空虛,被東吳呂蒙“白衣過江”奪下荊州,使關羽腹背受敵,關羽派人到上庸請劉封和孟達出兵相助,劉封孟達以剛收復上庸立足未穩為由拒絕,導致關羽敗走麥城,最後被殺。對於劉備來說,他這個集團核心就是劉關張三兄弟,諸葛亮都沒有。關羽之死,劉備能不顧國家大事而舉兵伐吳,對劉封自然懷恨在心,後來劉封搶了孟達的樂隊,導致兩人關係惡化,加上關羽之事,孟達修書給劉備後投降曹操。這直接讓劉備對劉封更加不滿,認為是他欺負孟達,導致叛逃。劉封被賜死,直接原因就是不救援關羽,逼走孟達。關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劉封起兵相助,劉封不從。關羽可是劉備拜把子兄弟,荊州又非常重要。不管這些結果是不是劉封所希望的,但“關、張”二人的死亡在蜀國內部的最大受益者顯然就是劉封了!因為“關、張”二人可以說是劉備最信任的人同樣也是劉禪的鐵桿支持者。

第三,諸葛亮的推波助瀾直接導致劉封被賜死。孟達叛逃後和曹軍一起攻打上庸,勸劉封投降,劉封不肯,最後戰敗,逃回成都,諸葛亮借這些事情為由,勸劉備除掉劉封,劉備居然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就賜劉封自盡,劉封死前嘆息道:“悔沒聽孟子度的話啊”。那諸葛亮為何會這樣做?這就有幾個原因了,1、諸葛亮何等聰明的人,他當然知道劉備擔心劉封奪位,只是礙於情面,不想背個殺子之名,他作為臣子自然要幫主公分憂了。2、諸葛亮知道劉備對自己不放心,一直防備著自己,不管你劉備是不是要殺劉封,萬一你兩父子商量好了,把劉封留在我身邊臥底(魏延其實也是劉備安的,所以後來諸葛亮死了也要殺掉魏延),劉備在還好說,劉備死後,我怎麼能管得住他,所以必須除掉。3、劉備既然害怕劉封奪了劉禪的位置,又防著自己,那就要表明自己的立場,殺了劉封,讓你劉備明白我無二心,你死後,我就安心輔佐劉禪。再者,賜死劉封,也是為了維護蜀漢繼承人的穩定。劉封武力過人,性格剛猛,攻打益州的時候,也是立過戰功的。後來又統領孟達攻取上庸,戰功上強於劉禪,年齡也比劉禪大。如果劉封不死,劉禪地位會受到威脅。以劉封的資歷和性格,諸葛亮也不好調用此人,難以制服駕馭。所以,諸葛亮也順勢建議賜死劉封


大力水手它嗲


先從劉封來說,按照三國志劉封傳,劉封本是長沙劉氏的外甥,是羅候寇氏的兒子,名叫寇封,當時劉備來到荊州沒有孩子,劉備計取樊城,在慶功時,因為劉封英俊,又十分勤儉,劉備十分喜歡,收為義子,改姓劉,叫劉封。當時並沒有表明野心。

劉禪,是劉備在荊州所生,當時已經有了較大的軍事,人才籌備,劉禪表達了劉備恢復漢室的期望和抱負,也可以說是野心,就是繼承漢室的血脈,同時對於他當時的發展是有利的,當時大多數士族任然認為劉氏漢室是正統,有利於劉備集團的團結當時的士族,擴大實力,為與曹操,孫權集團的鬥爭中取得有利位置。

劉備一生謹小慎微,不可能大張旗鼓,"封禪"應是機緣巧合,劉封名字沒有實質意義,劉禪名字則是政治需要的一部分。

初見,切勿見笑。


夢已逝心未眠


劉封封是封(拼音:fēng)是漢語常用字[1],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2],其古字形像在土堆上種樹。封的本義是種樹。古代諸侯受命建國後,即在所封疆土的邊界上培土種樹,故引申為邊疆、邊界。後來又引申指給予稱號或官爵,再引申為禁止、限制等。由禁止、限制等意義引申為堵塞、封閉、包裹等。作名詞指用於封裝東西的紙包或袋子;作量詞,則指包裹或封裝起來的東西。

“嬋”字的含義

我來答嬋字

本義:女力士。其中“單”意為“大力的“。

一、釋義

嬋是一個漢字詞語,讀作chán,本意是“女力士”,其中“單”意為“大力的“。嬋娟的“娟”意為“身材小巧的女性”。故“嬋娟”一詞,是指“身材小巧的女力士”或“體力超常而身形小巧的女子”。古代文學中的“嬋娟”常指月亮。

二、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嬋,嬋娟,態也。從女,單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嬋,嬋娟,美態。字形採用“女”作邊旁,採用“單”作聲旁。

三、造字本義

名詞,修行得道、氣質超俗、和平恬靜的美女。

擴展資料

字形演變(如圖)

組詞:嬋媛、嬋嫣、嬋娟、嬋嬋、婉嬋、嬋婉、嬋連、嬋聯、鬥嬋娟、嬋娟子、玉翼嬋娟、嬋娟此豸

一、嬋媛 [ chán yuán ]

1、嬋娟

2、牽連;相連:垂條~。

二、嬋嫣 [ chán yān ]

1、相連貌。

2、卯年的別稱。

三、嬋娟 [ chán juān ]

形容姿態美好。古詩文裡多用來形容女子,也形容月亮、花等。

四、嬋婉 [ chán wǎn ]

姿態柔美貌。

五、嬋連 [ chán lián ]

相連。謂有親族關係。

從字意上看劉備更想封劉封為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