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怎麼區別高種姓和低種姓?印度女人是不是很沒有地位?那麼高種姓的女人呢?

丶純開始


2000多年前的大澤鄉,陳勝發出了他人生中最嘹亮的吼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啟了人民創造歷史的時代。

然而,如果,2000年後陳勝用同樣的問題問印度人,印度人的回答肯定是:“有!”


我想陳勝老兄,聽到這個回答一定會噴血的吧!在印度,王侯將相只會在婆羅門剎帝利這種高種姓產生,而低種姓的吠舍還好,能做做小生意,或者做自耕農,總體來說吠舍還是有幾分薄產的。處於種姓制度最底層的首陀羅則不同,通常都是一些手藝人,或者就是幹苦力的,一般首陀羅通常都是吠舍的僱工,日子過的比較清苦,基本沒有多少財產,也可以說是身無常物吧。

如果你以為,在印度最慘的就是首陀羅,那你就錯了,首陀羅確實生活在印度的底層,可是地獄還有18層呢,在印度最卑賤的人民會稱為賤民,賤民在印度種姓社會中,毫無地位,尤其是面對高種姓的時候,高種姓人士,甚至可以隨意支配決定賤民的生死。


那麼,你在印度如何區分高低種姓呢?

姓氏、膚色、職業、籍貫是區分印度種姓的四大顯性方式。

其中最主要還是看人的膚色,高種姓的人皮膚白皙,從事體面的工作,低種姓的人皮膚黝黑,而且在印度種姓是跟隨印度人一輩子的,無法通過自身努力,而改變自己的種姓出身。

這有點像朱元璋定下的編立民戶的制度,但是朱元璋的制度允許民戶通過科舉,改變自己的出身,這就是和印度的種姓制度最大的不同。

曾幾何時,印度人為莫迪能夠當選印度總理而感到驕傲,因為莫迪就是出自於低種姓的家庭,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就如同美國能夠選一個黑人當總統一樣,並不意味著國內的一切問題就已經迎刃而解。


有一個笑話是這麼說的印度廢除了種姓制度!確實,在1947年印度建國的時候,就用法律的形式廢除了種姓制度,然而,立法上的廢除很容易,從人們的思維深處根除這已經紮根3000年的種姓制度談何容易。

曾經看到過這麼一篇新聞,在一場盛大的婚禮中,一個賤民,就像歌唱的那樣“只因為在人群裡多看了你一眼”,多看了一眼新娘子,然而她沒有等來美好的愛情,等來的是一頓瘋狂的拳腳,一群憤怒的高種姓暴徒覺得他的目光,褻瀆了高種姓的新娘,竟然將這個賤民活活打死了。


然而,在印度這個神奇的國度,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這些殺人兇手們竟然全部逍遙法外,沒有一個人被法律制裁,我對於印度的法律只能呵呵。   

在印度傳統的男尊女卑的禮教薰陶之下,那些生活在低種姓家庭,或者賤民家庭的女性的社會地位更低,他們在家族中,也被視為賠錢貨,因為在印度也存在著嫁妝的說法,但是卻沒有配套的彩禮制度,所以說,對於這些家庭來說,嫁女兒就是一件只出不進的賠本生意!

這些婦女在家裡,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自己的弟弟或者哥哥服務,嫁人以後,就會成為生育工具,以及全自動人工智能保姆,別看印度的男人打仗不行,打老婆可在行了,只要老婆服侍的不夠周到,一頓毒打便在所難免。   


在印度,層出不窮的強姦案,那些受害的女性也是這些可憐的婦女,由於國家法律的不給力,無法對這些女性提供有效的保護,這就進一步使得那些印度的色狼們,有恃無恐。

希望那些高高在上,擁有較高社會地位的高種姓女性,能夠為這些低種性的同胞發聲,也希望出自於低種姓的總理莫迪,在制定政策以及立法上,能夠別讓用自己的選票一票一票把你選上臺的低種姓的同胞們失望。


歷來現實


眾所周知,印度的種姓制度雖然已經消亡了幾十年,但是隻是制度的消亡,它的觀念卻烙印在了每個印度人的心中。因為這個制度在印度已經持續了幾千年,不可能在短時間通過某種手段去徹底消滅。那麼他們是怎麼去區分高低種姓的呢?


(1)職業。在印度,不同種性的人從事的工作是不同的。一般印度的高種姓多少從事體面的工作,比如白領,管理之類的。但是低種姓一般是做苦力,做那些非常髒非常累的活。比如下水道疏通,注意,印度的下水道疏通可是直接叫人去下水道里面用棍子疏通,所以印度每年都有低種姓人由於缺氧和中毒,死在下水道里。

(2)皮膚。一般高種姓的印度人的皮膚趨向於白色人種,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白人,只是通過佔領的方式征服了土著居民並且建立了這一套制度。而低種姓的居民大部分都是皮膚黝黑,我們在很多視頻vlog遊記裡面,他們拍的那些印度人大部分都是低種姓人。

(3)素質。一般在印度,由於高種姓印度人有錢,所以他們佔有的社會資源多,受教育程度也很高。他們上的學校都是貴族學校,而這些學校是不收低種姓人口的,即使低種姓人出再多錢也沒用。說話舉止也很文明,並不會像低種姓一樣,看見外國人就money,money的問你要錢。


印度女性地位很低嗎?高種姓又是怎麼樣呢?

不得不承認,印度的女性地位確實不如男性,哪怕你是婆羅門階級的女性,在家裡也是受到很多限制的。比如婚姻,高種姓的男人可以娶比自己種姓低的女性,但是高種姓的女性是不能娶比自己種性低的男性,否者會被家族當作異類,開除自己的種性,自己的孩子淪為賤民(最低種性)

(4)但是相對於低種性女性,高種姓的女性還是比較好的,每天下完班就到處逛逛商場, 買個蘋果手機,背個LV的包包。沒事就出國度個假什麼的,但是低種性女性就不一樣,他們穿著邋遢為了自己的生活去到處奔波,甚至還會遭到自己丈夫的毆打,虐待。

記得以前印度有個新聞,是一個種性較低的人坐錯了位置,被一群高種姓的人毆打,後來一群低種姓的人認為那個坐錯位置的低種姓人有失體統,也上去打,結果這個低種姓人被打死了


話筒小古


印度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在下面還有“不可接觸的賤民”,對於陌生印度人,想要大致判斷種姓只需要看膚色就行了,高種姓膚色白皙,接近歐美白人,而低種姓膚色黝黑,接近黑人。

種姓制度源自於印度教,外來的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原住民之後,設立了等級制度,雅利安人佔據婆羅門和剎帝利兩個最高等級,而被征服的原住民則是吠舍和首陀羅,地位最低的則是賤民。



雅利安人皮膚顏色白皙,而原住民膚色黝黑,按理說3000多年的時間,無論如何都應該同化,但是由於不同種姓之間幾乎是隔離的,很少通婚,所以不同的膚色也被保留下來。

即使是在同一個小鎮上,不同種姓之間也是相互隔離的,各自有自己的廟宇、水井和學校,雖然並沒有明顯的界限,但是不同種姓一直是分隔的。

在家鄉是低種姓,搬家換個沒人認識的地方不行嗎?

不同種姓膚色差距實在太明顯,即使換個地方,只要顏色沒變,身份地位幾乎很難改變。

要想從低種姓上升到高種姓,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低種姓婦女嫁給高種姓,但是由於先天不足,所有低種姓婦女必須攜帶大量的嫁妝,即便如此,在夫家也會受到歧視,一些落魄的高種姓男子依靠結婚發家致富,甚至殺掉妻子,霸佔財富,然後繼續娶妻,不幸的是,殺妻行為未必會受到法律制裁。



高種姓婦女身份地位很高,事實上,印度的暴力事件主要是低種姓之間進行的,高種姓通常在政府部門工作,擔任官員和警察等職務。

種姓制度有著諸多弊病,因此在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之後廢除了種姓制度,法律上廢除容易,延續3000多年的制度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徹底煙消雲散,種姓制度一直阻礙印度的發展。


視野新觀


印度當前人口13.2億,主要信仰印度教(大約82%),次者穆斯林(12%),再次者即基督教(2.3%),錫克教(2%),佛教(0.8%)。其餘為耆那、猶太教、祆教等小眾宗教。

去除佛教、錫克教、基督教等堅定反對種姓制度外,印度教與穆斯林均有自己的種姓,穆斯林未能同化印度人,反而被印度同化。哪怕堅定反對種姓的錫克教,同樣被印度教徒視同為剎帝利待遇。

所以,印度人基本都逃避不了種姓,哪怕1947年已經公開禁止種姓,政府規定議會、高等教育及公共職務必須給低種姓留出份額。

發展至今,印度人口在緩慢向城市集中,這些地方的人口依附關係得以減弱,低種姓也得到了一些發展,但遠不能說印度社會已經發展到沒有種姓制度的制約。

畢竟印度人口的主體在農村,那裡是婆羅門階層幾乎完全掌握的——從土地,到僱傭人口,再到選舉——選舉日,婆羅門老爺就吩咐自己的佃戶(首陀羅與賤民)去領選票交給自己,婆羅門當然只會選婆羅門競選人。因此印度各級議員、司法行政職務的七成是婆羅門。

所以,你覺得印度美女都這麼美?







錯誤了。

實際上,印度人口超過一半(56%)是黑人的首陀羅,還有12%的賤民。

她們是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因此,如何區分印度種姓高低?

一、看行為

低種姓走路都怕踩到高種姓的影子。賤民甚至白天都不能上街。

二、看職業

雖然職業已經有所放寬,但大體沒變化。

教師教授、祭司、法官這樣的高端職業,基本都是婆羅門(穆斯林則是先知後裔)。

軍人警察基本是剎帝利(穆斯林則是坦帕或者莫臥兒),錫克教徒。

工商業主基本都是吠舍(穆斯林是坦帕)。

僱工、佃戶、苦力基本是首陀羅。

殯葬、掏糞等職業是賤民。

三、看膚色

皮膚白的,當然是高種姓。

大體不會錯。雖然賤民中也有混血。

四、看言談

低種姓與稍微高種姓交談會侷促不安,因為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只會說本地土語。

高種姓反之,多會英語,能夠與他人相對平等地進行交流。

在印度,女人沒有地位。

沒有婚姻自主權。現在依舊是——女孩想嫁低種姓男子,父親兄弟第一件事就是殺死這個低種姓男子,如果不行則殺死女兒妹妹。這叫光榮謀殺,是印度教默許的。

私奔更是災難——印度教是地方婆羅門聯合自治體制,如果沒有得到婆羅門會議許可(通常都是不可能的),任何印度教女子低嫁都是直接黜為賤民。而沒有本地婆羅門祭司簽字,無論逃到哪,都是賤民。

哪怕遵守種姓制度,也很早被嫁出去,印度女人平均結婚年齡不足14歲。

出嫁後,如嫁妝不足,甚至會被婆家殺死。

印度女人婚後的工作就是——生孩子,而且還得生男孩為主。否則丈夫有足夠理由再娶。

如果不幸成為寡婦——不被婆家燒死,就得遵守嚴格的規定。

《摩奴法典》說,寡婦禁止再嫁。

一旦死了丈夫,女人就失去了做人的權力。不能穿花色衣服,不能佩首飾,不能到人多的地方,不能站到門口,不能參加祭祀,不能享有丈夫遺產,晚上也只能睡地上...

終其一生,寡婦只能在廁所與廚房渡過。

印度寡婦的穿著:



印度寡婦城之一的維倫達文,居住超過9000名被家庭拋棄的寡婦:



也因此,外國人評論說,如果印度女人知道天朝女人的優越待遇,估計一半以上會翻越喜馬拉雅山跑去中國。


四川達州


印度的種姓制度,堪稱現代世界之恥,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有一個十幾億人的國家執行著如此踐踏人權的制度。

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非常嚴明,種姓分為四等:

  1. 第一種姓叫婆羅門最高貴,是祭司階層,主管宗教。
  2. 第二種姓叫剎地利,屬於貴族階層,主管軍政,充當世俗的統治階級。
  3. 第三種姓吠舍,是平民階層。農民、工人、商人屬於這一種姓。
  4. 最卑賤的就是第四種姓首陀羅,也就是奴隸階層。
  5. 在首陀羅以下,還有更卑賤的“賤民”,被稱作“不了接觸者”,處於社會的最底層。

很多人好奇:“種姓也不是寫在臉上的,怎麼區分呢?”

一個印度女人曾經說過,種姓和美國黑人的膚色一樣,是一望而知的東西,不可能掖著藏著。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膚色——

(高種姓印度女孩)

印度寶萊塢有很多國寶級的美女俊男,膚色白皙程度跟歐美人別無二致,看起來似乎很不像印度人。其實他們的確是印度人,只不過是屬於高種姓的印度人——婆羅門階級。

一般來說,膚色越白,種姓越高,膚色越黑(黃),種姓越低,這是一望即知的。

(印度電影,前面為高種姓,後面為低種姓)


除了膚色之外,包括職業、出入環境、行為方式等等,處處都可以體現一個人的種姓。低種姓不可以從事高級職業,高種姓不會去低種姓人的聚居區,這都可以用來分辨種姓。
(低種姓印度女孩)

印度的種姓之間的區別不僅是身份上的,經濟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觀念上的。那是一種無形的心靈鴻溝,無處不在的尊卑給印度人心裡打上了根深蒂固的烙印。

在古代印度,不同種姓之間的森嚴區別達到了可怕的地步。我們可以從兩個小故事裡來體會印度種姓的等級森嚴到了何種程度。

第一個故事,來自於印度一個印度神話:一個婆羅門在森林裡迷了路,又餓又渴,暈倒在了路邊。這時候一個人路過他跟前,見此情形就把自己隨身帶的食物拿了出來。這個餓得不行的婆羅門不由分說就把食物風捲殘雲吞了下去。

得救的婆羅門接下來問對方的姓名,這才知道救下自己的人是個印度賤民。馬上覺得噁心的要命,使勁扣著喉管,拼命想要把自己剛吃下去的東西吐出來。 因為在這個婆羅門的潛意識中,賤民的一切都是下賤和骯髒的,不管是身體還是靈魂。


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印度一個少年,原本是剎地利的種姓,因為先人犯了錯,被開除了原先的種姓降為首陀羅種姓。

有一天少年和父親出去,遇到了種姓比他們高貴的,還離得遠遠的父親趕忙低下頭,並喝斥兒子也低頭。少年反應慢了點,父親一腳把兒子踹到河裡,被滔滔的河水捲走,就因為父親認為兒子對高種姓的人不敬。

這兩個故事裡發生的事對我們來說簡直不可思議,但卻曾經是非常真實存在的。

印度種姓的起源在3000多年前,雅利安人從西北入侵,征服了印度的土著,並帶來了他們的宗教—婆羅門教。

為了讓人數有絕對優勢的土著人服服帖帖接受他們的統治,就建立起一套以血統為標準的種姓制度。 婆羅門種姓是最高貴的,他們管控司法,掌握稅收大權。剎地利種姓則是官員和軍人組成,給婆羅門當管家,看家護院。吠舍種姓由小商小販和農牧民組成,首陀羅種姓是最底層,全都是各行業的苦力和傭人。

(高種姓夫妻)

種姓制度在婚嫁問題上,也有嚴格的規定:各種姓在原則上都是同等級通婚,高一個等級的男子,可以娶下一個階層的女子,但高一個種姓的女子則不能下嫁低一個種姓的男子。

雖然印度在1947年獨立的時候就從法律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在紙張上廢除容易,廢除人們心中的觀念卻難比登天。

我們在2015年,還可以看到這樣一則報道:印度北方邦巴格博德縣一名賤民男子因為和一個高種姓的賈特女子私奔,村裡的賈特種姓長老會議就把那個男子的姐妹二人強暴,還把她們臉上塗滿柏油裸體示眾。而那對私奔的男女,兩個月後被抓,警察和女子家人聯手對私奔回來的男子進行毆打。

在就業上,高種姓的人如果混得不好,可以從事低種姓的職業。但低種姓的人絕不能去搶高種姓人的飯碗。

(印度聖雄甘地,就來自於一個婆羅門貴族家庭)

關於印度婦女的地位,我們可以從印度婆羅門教的經典瞭解一下。

這個名叫《摩奴法論》法典裡面寫道:女子必須幼年從父,成年從夫,夫死從子,女人不得享有自主地位。

也就是說印度絕大多數女性沒有上學、就業、選擇未來道路的權力,只能選擇逆來順受。 在印度懷了女孩後很多人都選擇墮胎,因為不但女孩不能給家裡做什麼貢獻,而且還是“賠錢貨”。

中國好多家長在兒子結婚時都會為不菲的彩禮而愁眉苦臉。而印度為彩禮發愁的,則是女孩的家長。女孩子家裡沒有足夠的彩禮錢就會嫁不出去。 高種姓女子如果想找到門當戶對的男子,不得不準備一筆可觀的彩禮。而低種姓的女子為了上嫁高級的種姓,更要傾其所有來博得對方歡心。


由於性別歧視,印度的墮胎率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女子社會地位的低下讓印度男女出生比例嚴重失調,也讓針對女子的各種暴力犯罪率居高不下,且逐年上升。

印度雖然在70年代就頒佈了《反嫁妝法》,但印度全國每年都有將近一萬名女子,因為承擔不起嫁妝而死於非命。

印度在1956年頒佈的婚姻法雖然廢除了一夫多妻制,但卻同時規定,夫妻一方只能在對方犯罪的情況下才能提出離婚。這就等於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變相的禁止離婚,讓婦女的合法權益無法保障。

在印度這樣一個重男輕女的國度,高種姓的女子的地位也不高,他們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裡去。


前面我們說了,高種姓的女子不能下嫁給低種姓的男子,否則就是大逆不道。由於有這樣的硬性規定,導致高種姓的男子擁有巨大的優勢,可以在婚戀市場裡“待價而沽”。

這樣就導致高種姓女子想嫁給同樣地位的男子,也要積攢一筆豐厚的彩禮,因為沒有太大選擇餘地,只能聽天由命,任人擺佈。而高種姓的男子卻能隨心所欲,挑肥揀瘦。

雖然印度的種姓制度短時間內都沒有扭轉的可能,但是事情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印度總理莫迪,就來自一個低種姓家庭。能讓一個低種姓的人當總理,說明在很多印度人心中,種姓制度的基礎已經開始鬆動了。


小約翰


印度這兩天在一場婚禮上,就發生了高種姓人將低種姓人圍毆致死的事件,原因只是多看了新娘幾眼。更不可想像的是,事後竟無一人被捕,可見在印度低種姓的地位有多低。


印度有四類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還有一種最底層的就是賤民,這類人是毫無地位的,連種姓都沒有,上面例子中被打死的就是賤民。

婆羅門一般是印度的宗教領袖和上層精英。婆羅門常見的姓氏有:夏爾瑪、提維迪、潘迪特和威亞斯等等。

剎帝利大多在政府部門工作,像印度的軍隊和警察部門絕大部分都是剎帝利。剎帝利常見的姓氏有:沃爾瑪、塔卡爾、辛格、塔闊爾、拉吉普提特等等。

婆羅門和剎帝利都是高種姓,他們基本是雅利安人後代,膚色較淺。飲食方面偏素食,口味相對清淡。他們大多受過高等教育。


吠舍主要的人群有:小商人,有田產的農民和一些漁民等,主要有個特點是有一點資產。吠舍常見的姓氏有:高爾、默迪、古普塔、嘎加爾、色斯等等。

首陀羅是印度的無產階級,就是除了手藝或力氣外,啥都沒有,只能給吠舍打工。他們常見的姓氏有:安貝達爾、蘇蘭基、納伊、洛哈、恰馬爾等等。

吠舍和首陀羅都是低種姓,膚色較深,飲食習慣便油膩、辛辣。他們大多居住在貧民窟。

賤民一般是俘虜、服過牢獄的犯人或他們的後代,印度的姓氏是代代相傳,如果不幸生在低種姓或賤民家庭,那就永世不得翻身。

印度高種姓女人,地位還是很高。但生在低種姓或賤民家庭的女人,就很悲慘了。在家裡地位本來就不高,在高種姓人面前更是卑微。


印度強姦案頻發,受害者基本都是這類女人,由於地位低下,施暴者往往都是逍遙法外,所以這類暴力事件也是愈演愈烈。

低種姓唯一的上升通道,就是長的漂亮的低種姓女人嫁給高種姓,不過家裡還得能出的起豐厚的嫁妝。

但也同時讓一些心術不正的高種姓人,看到了發財的機會。有些低種姓女人帶著豐厚的嫁妝嫁過來後,夫家會找藉口或機會殺害新娘。

總之,在印度生在低種姓家庭是一種不幸,作為低種姓的女人更是一種悲哀。還是我們中國女人幸福,男人捧在手裡怕摔,含在嘴裡怕化,稍有不從,還榴蓮、遙控器伺候。



花木童說史


印度其實很早就在法律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不過種姓制度在印度存在千年根深蒂固,實際上根本就難以消除。印度人按照種姓的不同,其人生處境也就完全不同,有云泥之別,甚至說印度高種姓與低種姓之間的外表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印度女人的地位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低,不過印度高種姓女性是例外。

當然也不是絕對,不過大致上印度的高種姓基本上都是白皮膚,而低種姓大多都膚色很深,高種姓的帥哥美女數不勝數,衣著光鮮待遇優越,而低種姓者處境艱難,大多都是窮困者。在印度,高種姓的女性也只能與同種姓男子婚配,她們的地位都比較高,還備受追捧。

印度的種姓制度來源於數千年前雅利安人對南亞次大陸的征服,來自於中亞-高加索地區的雅利安人分支進入恆河流域之後,建立起穩固的統治,原本的土著達羅毗荼人等被向東部、南部驅趕。為了為何統治,雅利安人以婆羅門教為承載工具,創立了臭名昭著的“瓦爾納制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按照血緣,將統治範圍內的人群分成不同的種姓,每個等級的種姓、職業等世襲傳承無從改變,也不得僭越。這種制度一開始就是雅利安人創立起來的,所以高種姓的婆羅門、剎帝利都是雅利安人,而吠舍、首陀羅還有達利特等,都是印度原本的土著族群。雅利安人屬於白人,所以如今的印度高種姓大多都是白皮膚,相對的,低種姓都是深色皮膚的土著。


當然,印度畢竟處於熱帶,而且人種構成非常複雜,幾千年下來,印度也有不少變黑的高種姓者,不過這都是少數。在印度,判別種姓高低最好的辦法就是看其膚色,一般來說就是越白種姓越高。而且印度的種姓制度影響之下,各個種姓群體的職業都是世襲的,不能更改的。所以,在印度想要判斷種姓,最容易的辦法就是看膚色還有職業。

印度女性的地位之低那是舉世聞名,經常都有女子在印度被侵害的消息傳出,印度女人不但受苦受難,並且出嫁還要支付高額的嫁妝,這種花錢找罪受的買賣在世界上都非常少見。不過,只佔據總人口少部分的印度高種姓女子,是例外,高種姓印度女人的人生是很正常的。

寶萊塢的帥哥美女,還有國際選美舞臺上的印度佳麗層出不窮,而她們幾乎都是高種姓的女子。婆羅門與剎帝利種姓的印度女子,天生大多皮膚白皙五官立體,美貌者比比皆是,由於種姓高,這些女性從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很好的生活環境。高種姓女子在印度的地位很高,找工作什麼的也很容易,而且結婚也只能找同樣高種姓的男子。

高種姓的印度女人出嫁時,也不用擔心高額嫁妝的問題,至於婚後受罪那基本更是跟她們沒什麼關係,畢竟婆羅門群體都是受過優質教育的,沒那麼低級。當年印度脫離英國後沒多久就廢除了種姓制度,甚至甘地等也是低種姓出身,可這些依舊無法改變種姓制度對於印度的影響,印度低種姓與高種姓群體之間的巨大人生際遇,就是最好的事實體現。


澹奕


印度種姓制度下,高種姓美女與低種姓美女的差別大嗎?

印度是一個多奇葩的國度,天朝人士可能無法理解。那麼筆者試著換一種邏輯來跟你講一講。先來欣賞下印度美女壓壓精,印度國寶女星-希裡黛玉艾西瓦婭樸婭卡自古美貌是稀缺資源,而這種資源往往掌握在上層階級手中,這意味著達官貴人娶到美女的概率,要大大高於屌絲娶到美女的概率。根據人類基因遺傳,一代代傳下去,上層階級與底層階級的鴻溝會越來越大,除了財富地位,也包括後代顏值。譬如國民勵志哥王寶強,通過自身不息的奮鬥,成功進身成功人士,才得以取得馬蓉這種音樂學院校花級人物。而王寶強只是一個成功人士,他距離上流社會、距離貴族還有很大的距離,距離印度高種姓更是千年萬里。以上是本人的歪理邪說,可能大家並不認同。那麼在印度這樣一個奇葩的國度,種姓制度綿延3500年而不絕,很多東西你就不得不信了。

大概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烏拉爾山南部草原的遊牧民族- - -雅利安人南侵,一舉蕩平了南亞次大陸,這片大地上的原住民達羅毗荼人被驅逐到了印度半島南部,部分橫渡海峽到了斯里蘭卡。達羅人長什麼樣呢?就是我們日常所稱的三哥:黝黑、矮小,膚色介於非洲黑人與遠東黃種人之間,不是種族歧視,但這種膚色至少不是中國人能欣賞的。而印度北方呢?雅利安人入侵後,為了鞏固統治,建立了大名鼎鼎的種

姓制度,這個制度主要有以下個層面:

1)全民分為四等,在權力、義務、職業、地位上作出嚴格規定;2)層級內部通婚,跨層級通婚的後代就被視為雜種姓,哪怕是最高的兩個等級之間也不行;3)為鞏固社會基礎,雅利安人與印度原住民中的貴族進行通婚,後者自然被納入進入婆羅門、剎帝利階層;4)一般雅利安人為第三等的吠舍,印度原住民幾乎全部被打為第四等的首陀羅,另外還有被視為不可接觸的賤民。

毫不誇張地說,印度這套種姓制度是世界歷史上最為殘酷、森嚴的社會等級制度,為了維護自身權利,上兩級絕對不會允許向下通婚,將資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包括美女資源。而歷史上,印度不斷被入侵,包括波斯人、馬其頓人、突厥人、蒙古人都先後統治這片地域,這些征服者無一不是沿用種姓制度,不同之處僅在於,他們把自己這一族寫進了前兩族。上兩階層世襲權利、地位,時至今日她們也能更好的享受到教育、就業機會,寶萊塢能有幾個低種姓的大腕?這種情況下,上層社會不斷實現跨種族聯姻,沿襲美貌資源的同時,基因得到不斷改良。不要否認雜交(不同膚色通婚)的優勢,黃種人身材矮小、白種人皮膚粗糙,這些缺點在印度混血後代身上似乎被完美中和,她們有著白人的高挑豐滿,又保留了亞洲人膚色圓潤的優點,怎麼能不美?同理,世界選美多來自拉美,原因也是黃種印第安人與白種殖民者的混血。


笑談人生m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給囡囡一個小小的鼓勵,關注或者轉發,比心❤

印度的種姓制度,粗暴點說,跟咱們中國古代的封建制度沒什麼差別,想想我們古代社會女子的地位夠低了吧?不過印度大部分女性現在的地位還比不上咱們古代女人。現在咱們中國發達了,女性地位也大大提高,可印度還停留在咱過去,即便是高種姓的女人,生活也會受到諸多限制。

不久前在網上有一位最美眼睛的印度女孩爆紅,這組照片是一名攝影師在印度的撒紅節拍的。據攝影師回憶,當時看到這個女孩的第一眼,就被她琥珀色的眼眸深深吸引。

有沒有被驚豔到?

就在大家沉醉在女孩的驚鴻一瞥中時,不少人卻擔心起了這個女孩的人身安全。

額,畢竟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

不過當攝影師公佈了女孩的姓氏之後,全世界的男同胞們都放心了,因為女孩姓sanyal,這個姓是印度的貴族姓,還是貴族當中最高階級的婆羅門。所以這樣的女生出門不僅不需要擔心,還會有一堆人爭著要保護她。

這就是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的“神奇”之處,很多人對種姓制度有所誤解,其實種姓制度一開始的本意並不是要劃分等級,這要從雅利安人遷移印度說起。雅利安人發源現在的伊朗地區,白人人種,屬於遊牧民族,遷移到印度之後,為了便於雅利安人統治本地印度土著居民,而發明了種姓制度,時間一長,這種帶有血統和種族歧視特色的種姓制度變成為了印度一種普遍默認的社會等級規範。


印度一共有四大種姓,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婆羅門是神和人之間的對話人,他們是印度種姓當中的最高級。一般都是僧侶貴族,他們的後代主要從事一些行政還有高科技工作,反正就是那種技術含量高,輕鬆好掙錢的工作。


另一個貴族種姓就是剎帝利,這個種姓一般從事武力軍事公務員等職業。剩下的是平民種姓吠舍,這個種姓是普通的雅利安人,一般沒什麼政治特權,主要從商。最後一個種姓是首陀羅,首陀羅並非雅利安人種,一般都是印度土著民,這些人地位最低,一般從事的都是最低層的工作。

除了這四個種姓。在印度實際上還有一個姓氏,叫做達利特,也稱作賤民,據說他們在印度社會甚至都不能稱為人……

印度的種姓制度分別象徵著人的頭,手,腿跟腳,不同種姓之間,不僅社會地位不同,就連你能去什麼地方,從事什麼職業都有嚴格的規定。

其實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對種姓有一些瞭解了,實際上種姓制度最早就是雅利安人,用來區分自己和印度本地土著居民,所以在外表上貴族種姓和平民種姓還是比較好區分的。首先高種姓人,皮膚都比較白,或是偏棕色,眼睛也是帶有混血兒的淺棕色,罕見的還會有前面那位美女的綠色。

看這幾位的穿著打扮都不同,高種姓人皮膚白,而平民皮膚都比較黑。而高種姓中的貴族穿著打扮也和其他種姓不同,所以我們在印度電影中看到的印度美女基本都是高種姓。另外不同種姓從事的職業也都不同。

基本上最底層的工作都被首陀羅們做了,根據種姓的劃分,婆羅門不需要納稅,還受到剎帝利階層的永久保護,而吠舍和首陀羅就是為了賺錢供養或者服侍上面兩個階級。印度規定不同種姓之間不允許隨意通婚,也就是說,在印度社會,婆羅門階級絕不可能主動接近低種姓,而低種姓們也基本沒有機會實現種族跨越。



既然高種姓在印度地位這麼高,那高種姓女性的地位一定也高嗎?

這個只能是相對而言,我們知道印度犯罪率比較高,尤其是女性地位低,在全世界都有名,甚至被稱為世界上“強姦率”最高的國家。印度女子出嫁,出彩禮的不是夫家,而是新娘本人,而且在印度,新娘帶過去的彩禮越多意味著你在婆家的地位越高,所以新聞上經常報道,印度女人在家被丈夫毆打致死,就是因為丈夫彩禮太少。即便女方把男方告上法庭,法律往往也會偏袒男性,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印度女性地位低下的程度,在整個亞洲過來來看,都是數一數二的了。



當然,印度也並不是一個處處都是犯罪的地方,在印度貧富差距是非常明顯的,往往高樓大廈的旁邊就是平民窟,富人們紙醉金迷的生活,和窮人髒亂差的居住環境形成了鮮明對比。相對來說,高種姓聚居的富人區,相對還是安全得多,人的素質,接受的教育和文化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高種姓女子可以確定一點的是:人身安全基本能夠保障。也有不少思想先進的女性,能夠接受好的教育。



但是在婚姻問題上,高種姓女子只能和高種姓男人結婚,意味著即便你愛上了低種姓的人,也是註定沒辦法在一起的。而且高種姓女人嫁人一樣需要嫁妝,而且是更加多的嫁妝,即便嫁到高種姓貴族家庭,女人也無法和男主人平等。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給囡囡一個小小的鼓勵,關注或者轉發,比心❤


囡囡讀史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一種社會結構,將不同的群體劃分為等級類別。“較高”種姓的成員比“較低”種姓的個人具有更高的社會地位。印度法律禁止種姓歧視,儘管種姓身份在地方一級仍然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婚姻方面。2005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只有11%的婦女嫁給了不同種姓的男子。

這個系統似乎有著古老的根源。公元前兩千年的梵文文獻提到了一種將個人劃分為社會群體的做法,稱為“瓦納斯”——這個詞的確切含義尚不清楚,但似乎不僅意味著分類,而且還意味著顏色。與早期印度教有關的瓦納斯,是印度種姓制度的第一個有記錄的表現。按照威望的降序排列,出現了四個主要階級:婆羅門、克沙特里亞、毗瑟亞和舒德拉。神話認為這些群體是由一個叫普魯沙的古代人物的嘴、手臂、大腿和腳創造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種姓結構變得更加複雜,形成了一個被稱為“查圖瓦尼亞”的體系,而這一體系反過來又得到了英國國王當局的加強。殖民地管理者設定的類別今天依然存在。印度現在有3000多個種姓,還有更多的亞種姓。以下是六個最重要的:

婆羅門


婆羅門是所有種姓中最高的,傳統上是牧師或教師,佔印度人口的一小部分。英國殖民當局給了婆羅門有影響力的文書工作。他們現在在科學、商業和政府部門佔據著重要地位。

剎帝利

剎帝利的意思是“溫和人民的保護者”,傳統上是軍事階級。他們現在主要是一個擁有土地的種姓,在權力上被削弱。

吠舍

作為一個在貿易上有影響力的種姓,瓦希亞人傳統上是牧牛人、農學家、工匠和商人。他們現在與中產階級和社會進步聯繫在一起,約佔印度人口的五分之一。

首陀羅

作為四個古代社會階級中最低的一個,或者說瓦納斯,舒德拉人被認為是非常低的,以至於被禁止學習《吠陀經》,這是印度最早的神聖文學文本。舒德拉人現在被印度政府認為是一個“在冊種姓”,這意味著他們在歷史上處於不利地位。政府2011年的人口普查顯示,超過2億印度人屬於一個固定的種姓。

阿迪瓦西

這個詞是用來指一個民族和部落群體的集合,被視為印度的土著人民。超過95%的阿迪瓦西人生活在農村地區。68%的人沒有上高中。超過一半的阿迪瓦西人依靠森林產品,特別是用於生產印度香菸的藤蔓葉為生。

賤民

“達利特”一詞源於梵語,意為“地面”、“被壓制”或“被壓碎”。達利特人被認為是所有種姓中最卑微的人,通常與被視為儀式上不純潔的職業聯繫在一起,例如那些涉及廢物或屍體的職業。他們是一個傳統上被認為“不可觸碰”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