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國領導人只有劉備出身草根,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明月無輝


相對而言劉備的情況就差很多,劉備雖號稱是中山靖王之後,但到了劉備出生的時候,父親早逝導致他家裡比較窮。當然劉備也不是真正的平頭老百姓,其家族還是有那麼點實力,曾經資助過劉備,在拜盧植為師的時候結識了同學公孫瓚。在漢末三國時期,家裡沒有點背景,真心混不好。

劉備能夠最終成功與他的出身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唯一的聯繫就是“漢室宗親”的身份,因此劉備的成功有獨特之處。

劉備一身顛沛流離,人生起起伏伏,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和打擊,但是劉備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最終憑藉自己的努力,打下來了荊州和益州,有了一塊安生立命的地盤,堅持不懈是劉備成功的首要因素。
除了堅持不懈的優待點外,不得不說劉備逃跑的技術也非常厲害的,被呂布打敗了逃到曹操那裡,被曹操打敗了逃到袁紹哪裡,等到袁紹倒了他又立刻投奔到了劉表那邊。兵沒了,地盤沒了沒事,還可以東山再起,自己人沒了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這顯然是劉備最終成功的基本條件。


浮沉的歷史


劉備出身幽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自稱是前漢第六代皇帝景帝之子、中山靖王的後裔。

不過劉備的這個皇族身份水分很大。因為中山靖王據說孩子超過一百二十人,依此算下來他的子孫後裔要達五萬人以上。

劉備的祖父據說當過縣令,但他的父親沒做過官,只是一個普通人。

劉備年輕時拜同鄉的大學者盧植為師。但是他天性厭惡學習,熱衷鬥犬、賽馬,愛音樂,喜好穿著打扮,是公認的花花公子。但他重義氣有人望,手下聚集了不少年輕人。

是因為《三國志》注引用的《典略》裡有這樣的記載:劉備的第一仗是在幽州參加鎮壓張純反亂。《典略》還說,在對戰中,劉備負傷,靠裝死才勉強逃了一命。而實際上,黃巾之亂爆發時,曹操和孫堅一直跟隨討伐軍統帥皇甫嵩、朱儁轉戰各地,立下戰功,並嶄露頭角。與曹操、孫堅相比,劉備只不過在幽州參加了小規模的局部戰鬥,即使不考慮他年輕曹操、孫堅六歲這一優勢,我們還是很難找出劉備登場有什麼英雄之舉。

在這個亂世之中,劉備還是有自己長處,首先能籠絡人心,哪怕是曹操的追兵到了,依然不肯丟棄老百姓,而自顧逃生,千萬別小看這一點,因為曹操殺降的劣跡,所以百姓也不敢留在原地,所以跟著劉皇叔跑,這一點讓劉備賺足了人氣。為後面得到魯肅的青睞打下了基礎。

另外,火燒新野不是諸葛亮的手筆,而是劉備的戰績,說明備是具有很高的軍事能力。而在求賢方面也是能做足了功課,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能收收買人心,讓能人賢士為自己服務,在這亂世之中,還有什麼比這個能力更為重要呢?


國內ERP專題


要論出身,三國幾個領導人出身最低的,並不是劉備,而是孫權。劉備完全稱不上草根。

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不管這個是真是假,至少當時劉備作為漢朝宗室的身份是得到天下人認同的)。

中山靖王劉勝生育能力強大,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其中劉貞就是劉備的先祖。

雖然這一支後來逐漸沒落,但那是相對於其他顯赫宗室和世家大族而言的,劉備的祖父劉雄曾舉孝廉,官至縣令,劉備的父親劉弘曾經也出仕過,因早逝導致仕途中斷,自幼喪父,與寡母相依為命,這也是後來劉備靠販草鞋織蘆蓆為生的原因。

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

但是,千萬就別以為劉備就完全沒什麼依靠,劉備所在的宗族在當地絕對不是什麼小家族,劉備求學是靠宗族之人資助,同宗族的劉元起就經常資助劉備,對劉備與自己的兒子一樣,劉備十五歲的時候出門求學,也是與劉元起之子劉德然同往,敗在了著名的儒學大家盧植門下,我相信劉備之所以能拜在盧植門下,劉元起應該也是出了大力的。

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德然父元起常資給先主,與德然等。

在盧植門下求學的經歷,一方面讓劉備結實了公孫瓚,另一方面大儒盧植龐大的關係網,在劉備佔據徐州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另外,看一下史書上記載劉備的愛好,劉備不太愛讀書,喜歡走馬逗狗,喜歡音樂和華服——這些愛好怎麼看也都不是出身草根的人能玩得起的,尤其是音樂,在古代更是貴族專屬。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劉備不光愛好很貴族,史書也明確記載了他有很多下人,“善下人”,所以劉備的家族在當地應該是很有勢力的,當劉備長成後,就能依靠家族迅速擺脫貧寒的生活,積累資本。

我以為,販賣往來於涿郡的中山人鉅商張世平、蘇雙等人之所以輕易就饋贈劉備大筆錢財,很大可能並不是看出劉備是個潛力股,而是因為其家族在當地的勢力。


所以,劉備壓根就不是什麼草根出身,他有家族可以倚靠,有師門可以借勢,這使得劉備在建功立業的過程中得力甚多。

反過來,按照《富春孫氏宗譜》和《幽冥錄》孫權的祖父孫鍾是個瓜農。

——這個瓜農是個沒有任何隱藏身份的真·瓜農。為什麼這麼說呢?

孫鍾,吳郡富春人,堅之祖也。與母居,至孝,篤信,種瓜為業。《幽冥錄》

按照我國的傳統,一個名人(尤其是帝王)必然要有一個顯赫的出身,如果實在沒有,七拐八彎也要與某個名人扯上關係,以顯得自己根底不凡。孫權的家族也是如此,史書記載孫權的家族是孫武的後代,既然有這麼個祖先,那麼就必然要編造一個譜系,然而,孫權祖父的名諱在歷史上都沒有明文記載。只在《幽冥錄》中有一段提到了孫鍾是孫堅的父親,孫權的祖父。

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蓋孫武之後也。

所以我個人認為,孫權的家族,至少往上推三代沒有任何人出仕,是真正的平頭百姓,孫權家族的興起完全是靠其父孫堅一手打開。

孫堅“少為縣吏”,遇到海盜上岸劫掠來往客商,孫堅用計破之,還斬殺了一個首級,因為這個功勞得到了官府的賞識,之後又在平定會稽妖賊許昌反叛中立功,拉起了一支千餘人的隊伍,這隻隊伍成了孫堅起家的資本。

孫堅是從漢朝的體制內慢慢爬上去的,而且在戰鬥中,孫權都是一馬當先,比如黃巾之亂,汝、潁一帶的起義軍戰鬥失利,逃至宛城堅守,在攻城戰中,孫權獨當一面,身先士卒,率先登上城門。正是靠著這種敢於搏命的精神,孫堅聚攏了一批人。

堅身當一面,登城先入,眾乃蟻附,遂大破之。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孫堅是靠軍功起家的,從微末做起

,一步一步往上,慢慢地打下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地盤,再經歷孫家兩代三人,從孫堅到孫策再到孫權,逐漸佔據江東,割據一方,成為三國之一。


閒話說歷史


劉備的出身和曹操、孫權的確沒辦法比,曹操是官二代,孫權也是官二代,劉備雖勉強稱得上是官二代,但他確實沒沾父輩啥光,當然了血緣上還是沾了點兒光的,劉備基本上屬於白手起家這一類。劉備能白手起家成就一代霸業,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

堅定理想,不動搖

劉備最大的過人之處便是堅定自己的理想,不動搖,劉備上半輩子可以說是顛沛流離,一直寄人籬下,先後依附過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劉備就是個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但就是這個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一直沒有忘記自己心中的夢,他的這個夢往大了說是“匡扶漢室”,但至於這個漢室是劉協的漢室,還是劉備自己的漢室,此處就不做討論了。往小了說呢,劉備不甘心渾渾噩噩過一輩子。因而劉備不管遭遇多大的變故,一直都沒有放棄過自己理想,這也是劉備最後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個人魅力大,善結交

劉備這個人在結交這方面確實有過人之處,不管自己混得有多差關張趙三兄弟對他始終是不離不棄。關張二人是在劉備尚未發跡之時便跟隨劉備,而關張二人素來傲氣,不甘居人下,和劉備一樣他們心中也一個要混出個人樣的夢,但二人一出道便忠心不二的跟隨劉備,可見劉備的個人魅力。當初關羽逼不得已投降曹操,無論曹操對他多麼好,他都沒忘了劉備,在當時情況來看,跟隨曹操肯定是要比跟隨劉備混得更好。而趙雲更是棄了公孫瓚來投靠更沒實力的劉備。劉備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老班底的忠心不二,使得他始終立於不敗之地,最後得以抓住機會獲得成功。


混沌聊史


很多人都認為劉備出生草野,以販賣自己編織的草蓆為生。雖然冠以劉姓,但是以他的生活環境和眼界,不足以支持他成為一個合格的領導人。但是人是運動中的,也是發展中的。拋開歷史演繹的成分,我們從史書中可以真實的認識劉備。

首先,他是一個比較嚴肅的人且很自律的人,情緒內斂,很少哭,史書記載他哭的次數也就五次。他也很有理想,一直以中山靖王后人自居,不管是誰他都能博得好感,關張不說,曹操、袁紹、陳登都對他印象很好。這裡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劉備並不像他出身一樣表現的草莽,而是一個有理想報復,氣度不凡者。

第二,劉備的一個特點是仁,在三國亂世中,他是唯一一個沒有屠過城,派兵搶劫老百姓的領袖,相比之下孫權屠城,曹操軍隊吃人肉脯的記錄卻特別多。能夠在亂世中,不屠城不殺俘,還攜帶百姓逃離失地,他的仁義並不是虛假偽裝的。

最後,劉備早期一直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地盤,他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在失敗,都在投靠別人,但他從來沒有屈服,都能一次次站起來。所謂天道酬勤,劉備也是一個勵志的人。


墨蒼璃


劉備的一生,可謂是傳奇的一生。他從一個平凡無奇賣草鞋的平民,到最後在蜀地登基稱帝,建立蜀漢政權,可謂是驚豔。

劉備,字玄德,河北涿州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劉備性格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這也是他能成為蜀漢皇帝的關鍵所在。

劉備的一生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從平民到皇帝,經歷無數次激戰,方能入主蜀地,實乃不容易啊!劉備的一生,二十四個字總結足矣:

籠絡豪傑,深得人心。

識人善用,君臣融洽。

堅韌不拔,終成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