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最恨的兩個“勇士”,一個推翻王朝統治,一個盜了大清龍脈

自從辛亥革命以後,滿清王朝徹底覆滅,之後經歷軍閥割據、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這就是中國的近代史。而提到中國的近代史,有兩個河南人是繞不開的,一個是袁世凱,一個是孫殿英,他們是滿清最恨的兩個人,一個推翻了王朝統治,一個盜了大清龍脈。

滿清最恨的兩個“勇士”,一個推翻王朝統治,一個盜了大清龍脈

袁世凱,河南項城人,北洋軍閥的領袖,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有人說他是“獨夫民賊”、“竊國大盜”,也有人說他是真正的改革家,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他出生在河南項城的一個大家族,叔祖是漕運總督,父親是大地主,捐了一個知府的官職,因此,袁世凱是一個官三代,家境優越。

由於從小學習武藝,又喜愛研究兵法,袁世凱立志考取功名,成為大官建功立業。遺憾的是,他曾兩次科舉落榜,又不願留在鄉下做土財主,於是外出闖蕩,投奔了山東登州駐防的吳長慶。23歲那一年,袁世凱仍舊不死心,打算考取第三次科舉,結果朝鮮突發事變,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引領他走向歷史舞臺。

滿清最恨的兩個“勇士”,一個推翻王朝統治,一個盜了大清龍脈

1882年,朝鮮還是清朝的附屬國,由於發生軍亂請求清廷出兵援助。袁世凱跟隨吳長慶率軍去到朝鮮。在平叛的過程中,袁世凱率領一支清軍,作戰非常勇猛,得到了朝廷上下的一致認可。回國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積極推行近代化改革,在戊戌變法期間,投機取巧投靠了慈禧一黨,導致“戊戌六君子”被處死。通過這次站位,袁世凱得到清廷的重用,為之​後推翻清朝創造了條件。

辛亥革命期間,袁世凱又面臨人生中的抉擇,他這一次又投機取巧,竊取了革命勝利的果實,逼迫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若是袁世凱一直安分當總統,並且積極推行現代化改革,也許他的人生不會有太多的爭議,但他又做了一件人生最不明智的事情:稱帝。

滿清最恨的兩個“勇士”,一個推翻王朝統治,一個盜了大清龍脈

1915年12月,袁世凱宣佈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一時之間遭到各方反對,引發了護國運動,最後眾叛親離。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做了八十二天皇帝的袁世凱,宣佈取消帝制,抑鬱度日,最終於第二年患上尿毒症,57歲去世了。袁世凱去世了,但是他推翻清朝功不可沒,是滿清最恨的人之一,另外一個就是孫殿英。

滿清最恨的兩個“勇士”,一個推翻王朝統治,一個盜了大清龍脈

孫殿英,河南永城人,出身貧寒,從小性格豪放、行俠仗義,很有大俠風範,由於得過天花,被人送外號“孫大麻子”。年輕時行走江湖,成為民間組織的頭目,之後佔山為王成為土匪頭子,直到1925年,投靠軍閥張宗昌麾下,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在各大軍閥之間周旋,混出了一些名堂,而他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挖掘“清東陵”。

滿清最恨的兩個“勇士”,一個推翻王朝統治,一個盜了大清龍脈

1928年夏,孫殿英在河北盜掘兩座清皇室陵墓,一座是乾隆皇帝的裕陵,另一座是慈禧太后的定陵。炸開慈禧太后的陵墓以後,孫殿英還見到了慈禧太后的屍首,之後帶走無數金銀財寶,更令滿人氣憤的是,他連乾隆皇帝的定陵也挖掘了。據說,乾隆的陵墓是清皇室的龍脈所在,孫殿英的盜掘和破壞,在某種程度上,等於破壞了滿清的龍脈。

因此,滿清最恨的兩​個人,一個是袁世凱,一個是孫殿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