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推珍妃投井的大太監崔玉貴後來怎麼樣了?

暈海的感覺


崔玉貴在光緒去世之後就離開了皇宮,住在了北京西郊關帝廟裡面,一直到1925年,因為疽兵發作病死在了關帝廟裡面。

慈禧賜死珍妃,推其入井

當年慈禧太后在出宮之前,召集了群臣宮女講話,也命崔玉貴將珍妃叫過來,崔玉貴領命之後就命令身邊的小太監王捷臣去冷宮將珍妃帶了過來,太后之後對到來的人說,洋人眼見就要打進來了,只能帶皇上、皇后、阿哥和其餘一部分人去避難,剩下的就只能留下了。

話音剛落,下面眾大臣就開始哀嚎,希望能夠跟著一起走,這個時候,性格倔強的珍妃,跪在太后面前說“皇上也應當坐鎮京師,不能走。”太后聽完十分生氣,就說道“這個畜生實在該死。”於是就悄悄的對身邊的崔玉貴說,把她塞到井裡去,崔玉貴本來想勸一下太后的(這是事後崔玉貴向家裡人訴說的),但是挨不過慈禧那逼迫的目光,只得拿起一塊踏腳氈子,矇住珍妃的腦袋,將珍妃頭朝下推進了井裡,這個年僅25歲的妃子,就此香消玉損了。

慈禧回宮,先被趕出宮,後來召回

慈禧從西安回到北京之後,因為之前推珍妃下井是瞞著光緒皇帝的,現在回來,怕光緒埋怨自己,就下令將珍妃的屍體打撈上來,裝殮入棺,並對其厚葬。

而且為了推卸責任,回到長春宮,計上心頭,她叫來崔玉貴說,“當初珍妃子只不過向我頂撞了幾句,誰叫你就直接將她推到井裡了,我看在桂公爺的面子上,對你不加懲處,從今日起,叫你出宮為民,以免日後我見了你,就想起珍妃子來”

這裡我們加一句,桂公爺是誰呢,就是慈溪的弟弟桂祥,當慈禧身邊有兩個大太監最紅,一個是大太監李蓮英,另一個就是二總管崔玉貴,李蓮英呢,向來看不上慈禧的弟弟桂祥,而崔玉貴對桂祥卻十分恭敬,因此才會有桂祥很喜歡崔玉貴這一情況。

當然了,沒過多久,崔玉貴又被叫回到宮裡繼續當差了,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珍妃的死,確實是慈禧的要求,而不是崔玉貴擅自做主了。

皇帝太后去世,搬出皇宮

1908年,光緒慈禧相繼去世,二總管崔玉貴也就離開了皇宮,在北京西郊的關帝廟捐了680畝田地,自然也就住在了關帝廟裡面,雖說以種稻為生,但是即使不種地,以他從京城裡帶出的金銀細軟也足夠生活開銷了。

關於他出宮後的生活還有一些記載,在《神州名人錄》上有書,崔玉貴出宮後喜歡聽戲喝茶,一次去北京鼓樓光慶軒喝茶的時候,有人認出了崔玉貴,就讓他講一下當時珍妃下井的事情,崔玉貴也喜歡賣弄,於是就給大夥說了起來,剛說完就有人罵他缺德,害死珍妃,崔玉貴也不甘示弱的回應到”老佛爺的旨意,我能違反嗎?“

崔玉貴就這樣一直活到了1925年,因為疽發背而死。

結語

疽發背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在閱讀古代歷史的時候,經常能夠發現很多歷史人物都是疽發背而死,簡單解釋一下就是,這些歷史人物經歷了一些重大的變故,產生了憤怒、悲傷、憂懼、驚恐等情緒,使得五臟失調發生病變,以膿瘡的形式出現在背部,並且因此喪生。

疽發背強調的其實不是死因,而是死前的精神狀況,是對上述情感的一些具象化的表述。由此可見,晚年的崔玉貴過的並不舒心,最終憂鬱至死。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