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萬法皆空,為何又說因果不空呢?

微信號:Tiffany_Li2019

佛說萬法皆空,為何又說因果不空呢?

為何“萬法皆空,而“因果不空”呢?這一期,將為大家帶來趙樸初《佛教常識問答》中“因果相續”的教義講解。


佛說萬法皆空,為何又說因果不空呢?


佛說萬法皆空,為何又說因果不空呢?

什麼是“因果相續”?


佛說萬法皆空,為何又說因果不空呢?


答:因緣所生的一切法,固然是生滅無常的,而又是相續不斷的,如流水一般,前前逝去,後後生起,因因果果,沒有間斷,這是就豎的方面來說的。從橫的方面看,因果的品類有種種無量的差別。種種品類差別的因果關係固然錯綜複雜,但其間又有井然的法則,一絲不亂。一類的因產生一類的果,如善因得善果,因與果相符,果與因相順;一類的因不能生另一類的果,如種瓜只能得瓜,不能得豆。佛教認為因果的法則是決定的,雖三世(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也不能加以改變的。這就是“因果相續無間斷義”、“種種因果品類別義”、“因果更互相符順義”和“因果決定無雜亂義”的簡單解釋。佛教把主張“現象滅了就不再生起”的見解叫做“斷見”,也是反對的。關於因、緣、果的分析,佛教有六因、四緣、五果等說法,這裡不一一介紹了。


有關緣起的理論有什麼經論可供研究?


答:佛教經論談緣起道理的地方很多,如上面所說的十一義,出自《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玄奘譯),可以一看。又玄奘譯的《俱舍論》和鳩摩羅什譯的《大智度論》裡有關部分,也可以一看。


根據“無造物主、無我、無常、因果相續”四個論點來說明緣起,對於緣起的理論,是否可以說這就是佛教對於宇宙萬有的解釋?


答:四個論點實際只是兩個論點——“無常”和“無我”。“無常”就是生滅相續,它不僅包括“剎那生滅”的意義,而且包括“因果相續”的意義。“無我”就是沒有主宰,沒有一身之內的主宰,也沒有宇宙萬有的主宰。所以無造物主的意義,實際包含在“無我”裡面。“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是佛教對宇宙萬有的總的解釋,也可以說,是一切法的總法則。所以“無常”和“無我”的教義被稱為“法印”。


“法印”是什麼?


佛說萬法皆空,為何又說因果不空呢?


答:印就是印璽。國王的印璽可以證明文件的真實(有通行無阻的作用),藉以比喻佛教的主要教義,也以符合“法印”而證明其為真正佛法(掌握了它,便能對一切法通達無礙),所以稱為法印。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並稱三法印,或者加上“有漏皆苦”,亦稱四法印。


請解釋一下,“有漏皆苦”的意義。


答:“漏”就是煩惱。 佛教認為眾生不明白一切法緣生緣滅,無常無我的道理,而在無常的法上貪受追求,在無我的法上執著為“我”,或為“我所有”,這叫做惑,惑使人煩惱,所以又叫做煩惱。煩惱種類極多,貪(貪慾)、嗔(嗔恨)、痴(不知無常無我之理等等叫做痴)是三毒,加上慢(傲慢)、疑(猶疑)、惡見(不正確的見解,如常見、斷見等)為六根本煩惱。由於煩惱而造種種 業(Kamma),業就是行為(身業)、言語(口業)、思想(意業)的活動。煩惱和業引生未來或為天人,或為人,或為地獄、鬼、畜生的身心;於是又起煩惱,又造業,又生身心,這樣的生死輪迴(Samsqra),沒有休歇。而生死輪迴是苦的。


以人生而論,一般地說有 八苦 :生苦(嬰兒在胎出胎時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與所愛的分離)、怨憎會苦(與所怨憎的聚會)、所求不得苦、五取蘊苦(五取蘊即五蘊,取就是煩惱,人的色受想行識以煩惱為因而生,又能生煩惱,所以叫取蘊。五蘊剎那遷流變壞,為生老病死等苦所集,所以是苦)。總之,佛說世間有無量的苦,苦不是孤立的自己生起來的,也不是造物主給予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因緣的。上面所說因惑而造業,因業而有生死苦,就是佛教對苦的緣起解釋,全面分析起來有“十二緣起”。


內容來源 | 趙樸初《佛教常識問答》

設計 | 靜秋

攝影 | 儒文、曉峰


佛說萬法皆空,為何又說因果不空呢?


佛說萬法皆空,為何又說因果不空呢?

佛說萬法皆空,為何又說因果不空呢?

佛說萬法皆空,為何又說因果不空呢?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