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理工科,從啞巴英語,到高級口譯

沒錯!只要方法得當,三個月,就能實現質的變化。

我來自十八線小城,初中才接觸ABC。口語環境差到什麼程度呢?中學時我常覺得,我們口中說的英語,跟聽力錄音裡播放的那些,根本不是同一個英語。

到了大學,雖然我學的是理工科,但我已然認識到口語的重要性。於是,我一個人,在沒有語言環境,也沒有同伴的情況下 ,埋頭突擊幾個月,考出了上海市高級口譯資格證。從此再也不會怵口語,跟各路老外交流,都毫無壓力。

我使用的方法,叫做shadowing。

shadowing就是影子練習/跟讀練習。找一段自己喜歡的音頻或視頻,可以找語速比較慢的、或自己調慢語速,用心聽裡面人物講話,自己如影隨形地跟讀。類似同聲傳譯那樣,只不過不是翻譯而是複述。這樣,耳朵-大腦-嘴巴聯動,需要高度沉浸、精力集中。這比光聽不動、純粹磨耳朵,要燒腦得多了,當然也有效得多了。

因為這個方法,不僅用輸出倒逼輸入,而且還是限時的,否則一句蓋過一句,後面就跟不上了。聽力-英語思維-口語,整條管道必須被徹底打通,才能保證高速運轉,無縫shadow。

並且,由於是詞貼詞、句貼句地跟,其實會下意識、不自覺地,染上對方的斷句習慣、抑揚頓挫和發音方式,貼近對方的口音。順便,還發現速記能力大大提升,算是個意外收穫。

貼個視頻證實一下。雖然不是什麼牛人,但從純啞巴英語練成這樣,對於我一個程序媛來說,已經完全夠用啦:


說實話,練shadowing之前,我也看過很多美劇,也硬著頭皮跟老外交談過不少,但我的英語口語,從未達到過“聽上去不錯”。畢竟看美劇只是被動輸入,這跟主動模仿之間,還隔著一道馬裡亞納海溝。而老外作為母語者,對非母語者是很包容的,Chinglish/語法錯誤/支支吾吾,都不影響跟老外溝通。試想,我聽到老外說句“泥嚎”,也會很驚喜誇句中文好啊,一個意思。

而shadowing,是個主動的、以終為始的方法。看,終點的標杆立好了,就在那裡,自己琢磨怎麼去貼去靠吧。至於為啥跟不上、聽起來不像呢,就要暫停下來思考,並針對性地解決:是單詞不會,還是發音動作不對,還是反應速度不夠快呢。總之,必須主動彌合gap,把所有短板拉齊,才能實現無暫停無卡頓地shadow。

另外說說我自己在拉短板過程中的心得吧。

我的書面單詞量還行,但是“聽”單詞不大行。shadowing最好是沉浸式的耳口練習,用不到眼睛。但我沒辦法,還得看字幕,反而分散了注意力。後面我要麼找單詞都熟悉的材料,要麼先把文字看一遍弄熟,這樣才漸漸拋開了字幕。

我的第二大問題,是哪怕認識單詞了,也始終讀不出感覺,很Chinglish。自己對照琢磨了很久,終於頓悟了:我一直以來,都在沿用中文思維,讀“單詞”,而不是讀“音節”。導致我把音節既沒拆分讀準確、讀到位,也不會合並連讀。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極慢速讀“I know”。我之前,快時讀“挨弄”,慢時“挨—弄—”,反正就這兩個音,斬釘截鐵讀完。而頓悟之後,我會把嘴巴上下張大,然後發出“啊伊呢五”的連讀,重音放在“啊”。

再來一個,極慢速讀queen。我以前就是“困—”,現在是“科烏伊摁呢”的連讀,重音放在“科”。對比一下讀出的效果,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其實說白了,我沒有發明什麼新方法。這就只是去看音標,有意識地,試圖把音標都讀出來。(我上面什麼“啊伊呢五”、“科烏伊摁呢”,都是指音標的讀音哈,大家會意即可。)知道了這個底層讀法,慢的時候,我就清晰讀全。而正常速度,或快速的時候,就視情況,把重音或拉長的地方讀全,其他地方不用讀全,略略帶過就行。慢的讀好了,熟練以後越讀越快,也不容易走樣成Chinglish了。

我之前都是音節沒讀準/沒拆好/沒合好,直接按中文讀的。修正之後立馬有感覺了。比如,我以前從不讀中間的l。頓悟之後發現,girl不是“個偶”,而是“個額漏”,world是“握額漏得”。當然了,“l”不用實實地讀成“漏”,但舌頭要往“漏”的發音去遊走,我會走到碰一下上門牙的背面,就算到位了。再比如,我以前讀t從不爆破,就是中文“踢”。現在知道要把音節讀準,是“踢”+爆破。關於爆破,我自己總結,就是快速撒氣的感覺,想象“呲”的撒氣感。可以感受一下tip的讀法,肯定不是中文的“剃普”,而是多少要把"t"爆破,撒氣撒掉一些。再有,我以前不會連讀,現在遇到多個單詞之間,前後能做音節組合的,我乾脆一起讀了。"not a"就讀"nota","as well as"就讀"as welles"。很多常用搭配是固定的,熟悉之後也可以舉一反三。

第三,讀單詞不用像中文那麼斬釘截鐵、瞬間到位,而是音節音節之間有個過渡,把嘴型舌頭遊走的過程,也發音出來。還拿world舉例子,“握額漏得”,當中的“額”就是舌頭從“握”到“漏”的過程。一定要把這個過程音讀出來,才好聽。

第四,關於讀句子。首先,drama一點,嘴臉肌肉幅度大一點,該爆破時,就像林永健“破了相了”那樣爆;該讀滿時,I就是嘴巴縱向張大,準備讀“啊伊”,架勢都拉足拉到位。其次,波浪般高低起伏,處理音節時,有重音,有正常讀,也有虛虛帶過的。最後,鬆緊有度,一個句子裡,有快速讀過的,有拉長強調的。例如,“Beth is perfection”,可以讀成“Bethis PER-fection”,前面Bethis連讀,PER爆破+重音+拉長。

以上心路歷程,堪稱讀書時那種只有自己能看懂、羞於分享給別人的私密小筆記。畢竟我是個碼農,不是搞英語的,也沒有經過發音方面的專業學習。之所以說出來,不是想表達我的辦法有多好,而是要補短板、實現shadowing,就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鑽研出自己的一套私人心法。我知道很多動輒幾個小時的標準發音教程,肯定也覆蓋了這些。奈何我對外界灌輸的東西,總是過耳雲煙很難記住,倒不如自己瞎琢磨。可一旦琢磨出來,也根本不用記什麼筆記,而是會內化成我自己的東西,就像融入血液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