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討帝歡心還是審時度勢,李勣支持“廢王立武”背後的政治考量


是討帝歡心還是審時度勢,李勣支持“廢王立武”背後的政治考量

李勣是唐朝初期軍功最大的武將

李勣,原名徐世勣,因戰功卓著被唐高祖李淵賜姓李氏。評書《隋唐演義》中羽扇綸巾,謀略過人的瓦崗寨軍師徐茂功就是由李勣的事蹟演繹而來。

李勣是唐朝初年名將,功勳卓著,累功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的軍功和衛國公李靖並稱。李勣參加了幾乎所有的唐朝統一戰爭和開疆拓土戰爭,立下卓越功績,他和李靖單就軍功而言,是居唐初軍事將領首位。但兩人都沒有參加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使得他們在凌煙閣功臣榜上的位次不高。

李勣是典型的出將入相的英才。李勣不僅僅是軍功卓著,在政治方面也頗為突出,具有極高的政治敏銳和政治遠見,處理政務的能力很強。

在唐朝統一戰爭和開疆拓土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

徐世勣家本是山東富豪。史稱其“家多僮僕,積慄數千鍾”,徐世勣與其父徐蓋都是樂善好施之人,常常濟貧救苦。

隋煬帝末年,百姓困頓,豪傑並起,天下大亂。李勣主動加入翟讓領導的瓦崗軍,建議在運河上劫取公私財物,獲得無數,不久兵眾大振,有一萬餘人加入瓦崗軍,聲威大震。翟讓聽從李勣建議,採取誘敵深入、伏兵襲擊的戰術,殲滅隋朝名將張須陀率領的兩萬多人的隋朝討伐軍隊,誅殺張須陀。

後來瓦崗軍內訌,李密殺死翟讓,李勣選擇支持李密。李密被隋將王世充擊敗,聚集餘眾歸順唐朝。李勣被封為黎陽總管、上柱國,封萊國公。又加授右武侯大將軍,改封曹國公,並被賜姓李氏。

是討帝歡心還是審時度勢,李勣支持“廢王立武”背後的政治考量

李勣顯示出超絕的政治遠見和政治才能

李勣跟隨秦王李世民大敗宋金剛,擊擒竇建德、降伏王世充。李勣與李孝恭、李靖等人擒殺江淮義軍首領輔公祏,平定江南。在唐朝統一之戰中立下卓越戰功。

李世民即位後,李勣官封幷州都督。(630年)正月,李靖率精騎三千夜襲定襄(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土城子古城)擊潰東突厥頡利可汗。李勣率軍阻斷突厥後路,東突厥頡利可汗率眾投降,李勣俘獲五萬多人後順利回師。

李勣在幷州任都督共十六年,令行禁止,安定邊防。唐太宗李世民讚譽道:“豈不勝遠築長城耶?”

貞觀十五年(641年)十一月,李勣被徵調入朝,任兵部尚書。在他還未入朝時,薛延陀發兵進入長城,李勣率兵在諾真水(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境內)與薛延陀兵大戰,大破薛延陀軍,斬首三千餘級,俘獲五萬餘人及馬一萬五千匹。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企圖謀反失敗,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朝廷改授李勣為太子詹事兼左衛率,加位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

貞觀十九年(645年)二月,李世民親征高句麗。先遣軍李勣部殺敵一萬餘人,又俘獲高句麗軍一萬多人、百姓四萬口。後高句麗北部耨薩(都督)高延壽中計大敗,高句麗軍被斬首兩萬餘級。

貞觀二十年(646年)正月,薛延陀內部發生動亂。李勣在鬱督軍山(又作烏德鞬山,即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東支)北麓招降安撫薛延陀大部,薛延陀殘部被李勣縱兵追擊,前後斬首五千餘級,俘獲男女三萬餘人,徹底滅亡薛延陀政權。

李勣累功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廢王立武”事件的發生和背後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駕崩。太子李治即位,李治詔令趙國公長孫無忌為太尉,英國公李勣為開府儀同三司。李勣成為輔政大臣之一。他和長孫無忌、褚遂良成為唐高宗朝初期權力最大的重臣。

唐高宗李治即位初期的朝中大權掌握在這三位宰相的手中。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處理房遺愛謀反案件時,大肆勾連誣陷,打擊報復,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駙馬都尉執失思力等或賜死或被貶。雖然此舉剷除了對李治皇位的重大威脅,但使

李治對權臣肆無忌憚的行為心生忌憚。

李治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與太宗才人武則天有了私情。李治即位後,將武則天接入宮中。武則天深受李治寵愛。李治便有了廢除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想法。李治的想法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

後來,有朝中大臣上書支持"廢王立武",受到李治的獎賞。李治如此明顯的誘導行為,讓眾大臣看到了投機的機會,有人轉而支持立武則天為後。

是討帝歡心還是審時度勢,李勣支持“廢王立武”背後的政治考量

李勣支持"廢王立武",飽受後世詬病

李治召見長孫無忌、李勣、于志寧、褚遂良各位輔政大臣入內殿商議此事。李勣稱病未去,于志寧沉默不語,褚遂良則激烈反對,長孫無忌支持褚遂良。朝中重臣的意見不再一致,出現分歧。

褚遂良的反對理由:“陛下必欲改立後者,請更擇貴姓”。褚遂良和長孫無忌認為武后不是“貴姓”,即不是貴族世族。彼時的朝廷中,褚遂良代表著士族集團,長孫無忌的身後是關隴貴勳集團,李勣則是山東豪傑豪門的中心。這三股勢力是朝廷中最大的政治勢力,其餘還有科舉等形式產生的庶族地主勢力。後者資歷太淺,並不被其他勢力所接受。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正是其中一員。

士族集團和關隴貴勳集團在此事上難得意見一致。

在李治問詢李勣時,李勣答曰"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使李治下定決心,終立武則天為皇后。李勣的支持表示山東豪傑豪門投向皇權。李勣的做法無疑是符合政治鬥爭的慣例,也是最有益的選擇。聯合皇權,打擊政敵

,此消彼長,使己方利益最大化。

李治原本就對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及其身後勢力心生忌憚,此時有了李勣勢力的支持,再加上新興庶族地主勢力,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隨後褚遂良和長孫無忌相繼貶官流放,士族集團和關隴貴勳集團受到重挫。

李勣的支持是李治強行"廢王立武"的根本所在李勣獲得了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信任。

唐高宗李治時期的“廢王立武”事件,是高宗朝最重要的歷史事件。它的發生和後續事務的發展,標誌著唐高宗李治打破了以關隴集團為首的元老派對皇帝的制約,徹底掌控朝廷,朝政大權迴歸皇權

李勣以軍功著稱,但他具有極高的政治素養

李勣出身富貴之家,但在隋末豪傑並起、天下大亂的動盪年間,沒有安於享受,審時度勢,敏銳感到立身安命的機會,主動

加入瓦崗起義軍。在翟讓和李密的內訌中,做出了正確選擇,成為勝利的一方。

李密被王世充擊敗,聚集餘眾歸順唐朝。李密原來所統領的屬地都成為李勣的轄地,成為事實上的獨立勢力。但李勣仍堅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這一舉動是李勣深思熟慮的結果,表現出極高的政治謀略和手段,既示人以忠義的純臣形象讓唐室放心又使李勣獲得巨大的聲譽和利益。

李勣任幷州都督長達十六年,在這個北方軍事重鎮,李勣以此為根據地打擊分化突厥,安定突厥流民,使得邊境平安,民心穩固。這也說明李勣在政務處理方面是頗有謀略。

在“廢王立武”事件發展至唐高宗和輔政大臣膠著相持時,英國公李勣的支持,使得唐高宗李治不再顧慮其他,果斷下詔廢后易立。直到多年後,歷史發展至武則天改唐為周,登基稱帝,人們對英國公李勣當年支持唐高宗的舉動頗多非議詬病。

平定高勾麗、享極崇榮

顯慶三年(658年),李勣跟從李治到東都洛陽,在路上得病,李治親自慰問。

麟德二年(665年),李治東封泰山,封李勣為封禪大使。李勣的寡姐住在李勣的舊宅,武皇后親臨她的住所慰問,賜其衣服,封她為東平郡君。李勣墜馬傷腳,李治親自下問,把自己乘坐的馬賜給他。

乾封元年(666年),李治任命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發兵再徵高勾麗。

總章元年(668年),高句麗王持白幡投降,李勣攻陷平壤,擒獲泉男建。至此,高句麗滅亡。

總章二年(669年),李勣病逝,享年七十六歲。李治下令輟朝七日,冊贈李勣為太尉、揚州大都督,賜諡號“貞武”。賜給棺木,允其陪葬於昭陵。所築的墳依西漢名將衛青、霍去病的先例為準,仿照陰山、鐵山及烏德鞬山建築,以此表彰李勣的功勞。

是討帝歡心還是審時度勢,李勣支持“廢王立武”背後的政治考量

唐朝平定高勾麗

李勣的軍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在重要的歷史關頭做出的選擇都是審時度勢的結果。從主動投奔瓦崗軍;瓦崗寨內訌時選擇李密;投唐時以李密部下自稱;“玄武門之變”時的觀望;“廢王立武”事件時支持李治和武后,顯示出超絕的政治遠見和政治才能。既展現出自己的才能,又享極崇榮、得以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