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專家:當前人工智能有“存在”,但沒有“自我”

AI專家:當前人工智能有“存在”,但沒有“自我”

作者:劉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學博士,北京郵電大學崗位教授,劍橋大學訪問學者,科技委人機融合智能組首席科學家。

未來的人機交互及人工智能系統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包含四個方面:主動的推薦、自主的學習、自然的進化、自身的免疫。在這四個方面,自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

美軍的“深綠”智能指揮系統的目的是借鑑“深藍”系統的思想,將其映射到軍事指揮和控制領域。它通過指揮員助手、水晶球和閃電戰三個模塊,整合出當前的和過去的戰場態勢,以及實時有效的指揮員輔助決策。這個系統中最重要的是自主性和主動推薦。自主和主動是人工智能或智能科學中一個很重要的研究熱點和難點。

自主應該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自主應具有記憶的功能,而不是存儲,記憶是靈活的,能夠通過相關無關的事物產生直覺,而存儲則無法出現直覺,它只是符合邏輯的東西。第二,自主應具有選擇性。

選擇性是單向性的,即A選擇B。第三,自主應具有匹配性。匹配和選擇最大的區別就是匹配是雙向性的,A可以選擇B,B也可以選擇A。第四,自主應可以控制。沒有控制和反饋,自主就很難建立起來。

未來的人機交互及人工智能系統,至少是人—機—環境系統的自主耦合,形成了一個認知智能。認知的意思就是信息的流動過程,包括輸入、處理、輸出和反饋。

AI專家:當前人工智能有“存在”,但沒有“自我”

人工智能的重要發展方向是人機混合智能。強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及類人人工智能,這些方向實現還相對較遙遠,當前發展更好的是人機混合智能。人機混合智能就是研究如何在人、機及環境系統之間實現最優的智能匹配,人的智能加上機器的智能,涉及人—機—環境系統的整體設計及其優化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的目的包括可靠性、高效性和舒適性等幾個方面。

它主要涉及兩個基本問題,即人的意向性和機器的形式化問題。意向性就是意識的指向。機器難以處理涉及靈活、可改變的,甚至帶有矛盾性的事物,但是機器的長處在於它不疲勞、擅計算,並且能夠準確、及時地處理形式化、符號化的東西,而這是人所不擅長的。所以,如何把機器的長處和人的這種優點充分地結合在一起,是一個很重要的命題,也是人機混合智能的一個命脈。

意向性、意識是整個智能科學的瓶頸,可以看出,意識就是一種感知,這是情境感知。還有一種是非情境的感知,能夠穿越時空,這是人的意識,機器則不然。對於意識,著名心理學先驅、美國第一屆心理學協會會長威廉·詹姆斯曾說過,智慧是一種忽略的藝術,人知道怎麼忽略一些不重要的事物,而把精力聚焦到一些重要的關鍵之處,特徵之上;而機器則不然,它只擅長處理大數據,而不擅長處理小數據。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知彼不可分,不知彼就不能知己,任何事物本身不能解釋自己,只有從其他參照物處才能感知、理解、發現、說明、定義自己。己和彼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們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己”是自身,是相對於外部的“彼”而存在的,若沒有外部參照,就不可能不知彼而知己。“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沒有辯證地看待“己”和“彼”之間的關係,進而可以認為:自我是不存在的—沒有環境和參照物,自己解釋不了自己,如同我的概念定義為“我就是我”一樣,再進一步,自我意識也可能是不存在的,它也是交互的產物,只不過可以穿越時空邏輯關係罷了。從根本上說,所有的自主系統都是不由自主,只不過顯隱程度不同而已。

AI專家:當前人工智能有“存在”,但沒有“自我”

當前人造的機器或人工的智能有存在但沒有自我。自我誕生於對自身存在的經常性的交互、組織和產生。產生不出主動性的交互和組織,就不是自主,就沒有自我,沒有自我,就不可能出現感己與感彼、知己與知彼,感性就聯繫不上理性,客觀就不能形成主觀,事實就不能衍生出價值。由上不難得出,不知彼而知己的結果就是隨機了。

“自我”的產生是意識最重要的一個基礎,實際上,自我的概念就是建立了一個座標系,“自我”即座標系的原點,人類都是以自我為原點度量周圍世界與事物的。意識的出現往往會造成“無中生有”“有中生無”。無中生有,往往是隻有外界的刺激所產生的數據形成數值,數值不但包括客觀的數量,而且形成了主觀的賦值。

比如說“1”,它既是一個單純的客觀的數值,也是對自我有特殊意義的一個數,如一杯茶,一條毛巾,其中有很多主觀的情感化的賦予。接著,需要提取有價值的東西,即信息。信息就是有價值的數值或者數據,從信息中可以獲取知識,從知識中可以提煉邏輯,也就是從0到1、從1到n的過程,正應了中國古代道教所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它的整個過程就是無中生有的過程。

有中生無,就是指邏輯產生意向,從意向性導出意識,就是覺察覺知,從意識裡邊,沉澱出潛意識,從潛意識昇華為無意識的過程,也就是從n到1、從1到0的一個過程,萬物歸三、三歸二、二歸一、一歸道之歷程。


本文編輯、改寫自劉偉《追問人工智能:從劍橋到北京》一書的部分章節,學術討論請以原書為準。配圖源於網絡,如有侵權還請聯繫刪除。

AI專家:當前人工智能有“存在”,但沒有“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