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专家:当前人工智能有“存在”,但没有“自我”

AI专家:当前人工智能有“存在”,但没有“自我”

作者:刘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岗位教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科技委人机融合智能组首席科学家。

未来的人机交互及人工智能系统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包含四个方面:主动的推荐、自主的学习、自然的进化、自身的免疫。在这四个方面,自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美军的“深绿”智能指挥系统的目的是借鉴“深蓝”系统的思想,将其映射到军事指挥和控制领域。它通过指挥员助手、水晶球和闪电战三个模块,整合出当前的和过去的战场态势,以及实时有效的指挥员辅助决策。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自主性和主动推荐。自主和主动是人工智能或智能科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自主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自主应具有记忆的功能,而不是存储,记忆是灵活的,能够通过相关无关的事物产生直觉,而存储则无法出现直觉,它只是符合逻辑的东西。第二,自主应具有选择性。

选择性是单向性的,即A选择B。第三,自主应具有匹配性。匹配和选择最大的区别就是匹配是双向性的,A可以选择B,B也可以选择A。第四,自主应可以控制。没有控制和反馈,自主就很难建立起来。

未来的人机交互及人工智能系统,至少是人—机—环境系统的自主耦合,形成了一个认知智能。认知的意思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包括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

AI专家:当前人工智能有“存在”,但没有“自我”

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方向是人机混合智能。强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及类人人工智能,这些方向实现还相对较遥远,当前发展更好的是人机混合智能。人机混合智能就是研究如何在人、机及环境系统之间实现最优的智能匹配,人的智能加上机器的智能,涉及人—机—环境系统的整体设计及其优化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的目的包括可靠性、高效性和舒适性等几个方面。

它主要涉及两个基本问题,即人的意向性和机器的形式化问题。意向性就是意识的指向。机器难以处理涉及灵活、可改变的,甚至带有矛盾性的事物,但是机器的长处在于它不疲劳、擅计算,并且能够准确、及时地处理形式化、符号化的东西,而这是人所不擅长的。所以,如何把机器的长处和人的这种优点充分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也是人机混合智能的一个命脉。

意向性、意识是整个智能科学的瓶颈,可以看出,意识就是一种感知,这是情境感知。还有一种是非情境的感知,能够穿越时空,这是人的意识,机器则不然。对于意识,著名心理学先驱、美国第一届心理学协会会长威廉·詹姆斯曾说过,智慧是一种忽略的艺术,人知道怎么忽略一些不重要的事物,而把精力聚焦到一些重要的关键之处,特征之上;而机器则不然,它只擅长处理大数据,而不擅长处理小数据。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知彼不可分,不知彼就不能知己,任何事物本身不能解释自己,只有从其他参照物处才能感知、理解、发现、说明、定义自己。己和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己”是自身,是相对于外部的“彼”而存在的,若没有外部参照,就不可能不知彼而知己。“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没有辩证地看待“己”和“彼”之间的关系,进而可以认为:自我是不存在的—没有环境和参照物,自己解释不了自己,如同我的概念定义为“我就是我”一样,再进一步,自我意识也可能是不存在的,它也是交互的产物,只不过可以穿越时空逻辑关系罢了。从根本上说,所有的自主系统都是不由自主,只不过显隐程度不同而已。

AI专家:当前人工智能有“存在”,但没有“自我”

当前人造的机器或人工的智能有存在但没有自我。自我诞生于对自身存在的经常性的交互、组织和产生。产生不出主动性的交互和组织,就不是自主,就没有自我,没有自我,就不可能出现感己与感彼、知己与知彼,感性就联系不上理性,客观就不能形成主观,事实就不能衍生出价值。由上不难得出,不知彼而知己的结果就是随机了。

“自我”的产生是意识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实际上,自我的概念就是建立了一个坐标系,“自我”即坐标系的原点,人类都是以自我为原点度量周围世界与事物的。意识的出现往往会造成“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无中生有,往往是只有外界的刺激所产生的数据形成数值,数值不但包括客观的数量,而且形成了主观的赋值。

比如说“1”,它既是一个单纯的客观的数值,也是对自我有特殊意义的一个数,如一杯茶,一条毛巾,其中有很多主观的情感化的赋予。接着,需要提取有价值的东西,即信息。信息就是有价值的数值或者数据,从信息中可以获取知识,从知识中可以提炼逻辑,也就是从0到1、从1到n的过程,正应了中国古代道教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的整个过程就是无中生有的过程。

有中生无,就是指逻辑产生意向,从意向性导出意识,就是觉察觉知,从意识里边,沉淀出潜意识,从潜意识升华为无意识的过程,也就是从n到1、从1到0的一个过程,万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一归道之历程。


本文编辑、改写自刘伟《追问人工智能:从剑桥到北京》一书的部分章节,学术讨论请以原书为准。配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还请联系删除。

AI专家:当前人工智能有“存在”,但没有“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