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專利中國佔比36%,這項戰疫“硬核”專利中美比肩

北京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北京IP”)近日發佈的專利大數據檢索分析報告《科技“戰疫”專利洞察》顯示,中國和美國在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方面專利申請量居前,在這一有望加速新冠肺炎疫苗研製的“硬核”技術專利上,中美呈現比肩之勢。

授權專利中國佔比36%,這項戰疫“硬核”專利中美比肩

全球單細胞基因測序相關專利申請與授權專利地域分佈

報告撰寫專家介紹,新冠肺炎亟需特效治療藥物,利用康復期病人血漿治療雖初見成效,但大規模使用受限,而康復期病人血漿中實際起治療作用的是病毒特異性中和抗體。研究顯示,高通量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對於篩選新冠病毒特異性中和抗體具有獨特優勢,也因此成為研製新冠病毒抗體、疫苗時極為重要的“硬核”專利。

北京IP通過專利大數據檢索分析發現,截至2020年2月29日,全球共有216件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相關專利申請公開,其中38件獲得授權。這些專利申請地域佈局涉及11個國家或地區。

報告分析顯示,中、美兩國在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居前。中國專利申請量79件,美國43件,兩國公開專利申請量之和佔全球總量的74%,但在更多的國家或地區尚無相關專利申請。授權專利地域佈局僅涉及7個國家或地區;美國授權專利數量15件,中國14件。結合最早專利申請日來看,美國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發展略早於中國。

從專利申請量來看,美國的哈佛大學與細胞研究公司在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相關專利申請規模全球領先,可見二者創新實力突出。其次是麻省理工大學、博德研究所、貝克頓·迪金森公司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億康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與美國富魯達(Fluidigm)公司專利規模全球並列第六,北京大學位列第九。可見三者在國內單細胞基因測序領域具有相對競爭力。

來自北京市科委的消息顯示,今年2月在北京市科委協調支持下,謝曉亮團隊聯合北京佑安醫院、北京義翹神州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採用高通量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找到了新冠肺炎多種全人源抗體,有望製備特異性更強、安全性更高的高純度中和抗體。

北京IP通過發明人分析發現,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的領跑者哈佛大學的24件相關專利申請中,有13件由謝曉亮參與發明;專利申請量位列全球第九的北京大學的7件專利申請中,有4件由謝曉亮參與發明。

而從全球排名來看,謝曉亮僅次於細胞研究公司與貝克頓·迪金森公司的發明人團隊。謝曉亮作為發明人的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相關專利申請共17件,可見謝曉亮團隊在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方面實力強勁。

不過,北京IP專利大數據分析結果也提醒,謝曉亮團隊作為發明人的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相關專利申請主要佈局在中國境內(5件),境外佈局涉及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歐洲專利局(EPO)、印度以及中國臺灣等6個國家和地區,而所述的歐洲專利已失效,未來需加強海外專利佈局,並擴大產業化合作範圍,以加速並擴大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在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治療中的轉化應用,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