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歷史古城,一朝被攻陷,它的輝煌人們至今念念不忘

千年歷史古城,一朝被攻陷,它的輝煌人們至今念念不忘

一、小城門大事件

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講述了人類歷史上若干個極具重要意義的時刻。那些微小的歷史細節,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死,一個民族的存亡,乃至整個人類的命運。

比如滑鐵盧的一分鐘,改變了拿破崙和歐洲的命運,南極探險的決定時刻改變了人類和大自然的關係。

而拜占庭的一座小城門,則改變了一個千年帝國的歷史。

茨威格在《攻克拜占庭》中寫道:“這股劫數難逃的破壞力量竟從那座忘卻了的倒黴的凱爾卡門闖了進來……在歷史上就像在人的一生中一樣,瞬間的錯誤會鑄成千古之恨,耽誤一個小時所造成的損失,用千年時間也難以贖回。”

茨威格的話說明了這個歷史瞬間的重要性。但也會讓讀者產生誤會,以為拜占庭的陷落,千年歷史的改變,就因為一座小城門忘關了!

千年歷史古城,一朝被攻陷,它的輝煌人們至今念念不忘

其實,這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拜占庭帝國歷經千年風雨,早已風雨飄搖。那麼,這個曾經龐大輝煌的帝國,在一千年的時間裡,到底經歷了什麼?

《拜占庭一千年》一書,像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向讀者完整展現了一個曾經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從建立到輝煌直到衰落的整個過程。

《拜占庭一千年》的作者叫狄奧尼修斯•史塔克普洛斯,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從事教學研究,是拜占庭帝國歷史研究的權威。

他通過大量走訪和查閱資料,按照時間順序,把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從395年建立到1453年被土耳其滅亡,共計1000多年的歷史,用不落窠臼的方法,進行了簡單通俗的講述。

此書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作者澄清了歷史上關於拜占庭帝國的一些模糊說法。

千年歷史古城,一朝被攻陷,它的輝煌人們至今念念不忘

二、小概念大視野

作者狄奧尼修斯•史塔克普洛斯在《拜占庭一千年》導言中,首先澄清了“拜占庭”這個名字的歷史和具體指向。

“拜占庭”原本只是一個小城的名字。作為一個古希臘移民城市,拜占庭早在公元前7世紀就已經建立起來了。

公元330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對拜占庭進行了大規模改擴建,然後把帝國首都遷到這裡,並將它改名為君士坦丁堡。

此後,“拜占庭”這個名字便無人提起。直到1453年土耳其人攻下君士坦丁堡,帝國滅亡,這裡的人都稱自己是羅馬人,他們的最高統治者一直稱自己為羅馬皇帝,這個國家也被稱作東羅馬帝國。

千年歷史古城,一朝被攻陷,它的輝煌人們至今念念不忘

君士坦丁一世

“拜占庭”作為一個專業術語,直到16世紀才被正式提出。也就是說,東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歐洲人用一個1000多年前的名字,來指代曾經龐大輝煌的帝國。

為什麼要用這個名字?在英語中,拜占庭(byzantine)一般被用來形容異常複雜的事物,而法語“這是拜占庭”,則通常指某種華麗而奢侈的事物。也許只有這個名字才能讓人回憶起曾經的輝煌。

那麼,這個帝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原因是當時的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去世,把皇權分給了兩個兒子。

但在《拜占庭一千年》中,作者告訴我們,皇帝分權而治,早在284年戴克裡先上臺後就開始了。

此前羅馬剛經歷了一段混亂時期,不到50年就有51個人宣佈稱帝,而且羅馬城還經歷了一次大的瘟疫,加上宗教紛爭,接連不斷的天災人禍讓羅馬帝國不堪重負。

戴克裡先被擁立為帝后,大膽採取了一些新措施。其中一項就是“四帝共治”。即把廣闊的疆域分成四部分,分別由四個人控制。

千年歷史古城,一朝被攻陷,它的輝煌人們至今念念不忘

四帝共治的雕像

但到了公元324年,君士坦丁一世打贏了一系列內外部戰爭,結束“四帝共治”。為了紀念自己的輝煌成就,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將首都遷到拜占庭,並改名為君士坦丁堡。

但強大的君士坦丁一世卻想在自己身後,國家繼續“四帝共治”的傳統。於是生前把兒子侄子都提撥起來了。不過天算不如人算,內訌加外敵,公元379年,一個來自西班牙的指揮官狄奧多西一世登上皇位。

狄奧多西一世死後,仍然根據傳統,把皇權分給了兩個兒子。後世史家們把公元395年,也就是狄奧多西一世去世這一年,作為羅馬分裂的開端。

《拜占庭一千年》的作者認為,當事人狄奧多西一世當時並沒有分裂國家的想法。因為這本來就是傳統。

但這次分開之後,羅馬帝國就不再是從前的模樣了。幾十年後的公元476年,西羅馬的最後一任皇帝,就被外來的日耳曼人趕跑了。

羅馬帝國從此僅剩半壁江山,所以有人稱它東羅馬帝國。

千年歷史古城,一朝被攻陷,它的輝煌人們至今念念不忘

查士丁尼一世

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們都想繼續羅馬帝國的輝煌,想方設法增強國家實力。

公元527~565年在位的查士丁尼一世,是拜占庭帝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一位君王。他在位期間,帝國各個方面都達到最高峰。

查士丁尼一世在登上皇位之前,就已經開始掌握國家實權。超長的在位時間,讓他能夠發動並打贏一系列戰爭,使拜占庭領土得到最大程度的擴張,地中海重新成為羅馬帝國內湖。

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間,是東羅馬帝國疆域面積最大的時期。

同時他也修建了很多建築工程,有的一直保存到現在。最有名當屬雄偉壯麗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至今仍然令人歎為觀止。還有在西奈山上的聖凱瑟琳修道院,現在仍然香火鼎盛。

查士丁尼一世對他的繼任者最大的遺產是,圍繞首都修建的巨大城牆和堡壘。這一方面說明此時帝國財力雄厚,另外也說明,帝國周邊環境非常惡劣,甚至威脅到了首都的安全。

千年歷史古城,一朝被攻陷,它的輝煌人們至今念念不忘

查士丁尼一世之後,拜占庭帝國周邊的敵人越來越強大。

7世紀阿拉伯人崛起,之後是保加利亞人,中間穿插著羅斯人。到11世紀解決了保加利亞,塞爾柱人又跳了出來,更有明著來幫忙,暗裡拿好處,最後還賴著不走的十字軍。熬到塞爾柱垮了羅姆蘇丹國崩了,奧斯曼又崛起了。

更別說還有時不時就爆發的黑死病,長期不停的內戰消耗。到拜占庭帝國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時,整個拜占庭帝國只剩下破敗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了。

君士坦丁十一世想延續帝國輝煌的願望,不比任何一位前任弱,他做出的努力也不比別人少。他先是到處求爺爺告奶奶拉外援求支持,後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拼死守護城市,直到在戰亂中被殺。最後連個衣冠冢也沒有留下。

君士坦丁十一世的背影,給拜占庭帝國的最後時刻,增添了濃重的悲情色彩。

千年歷史古城,一朝被攻陷,它的輝煌人們至今念念不忘

君士坦丁十一世無法撼動歷史的巨輪。因為此時的奧斯曼土耳其正如日中天,穆罕默德二世正走在成為偉大蘇丹的征程上。

為了攻下君士坦丁堡巨大厚重的城牆,穆罕穆德二世下令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大炮,並動用全國的力量,用2個月時間,把這些龐然大物拖過整個色雷斯平原,運到君士坦丁堡城下。

但這還不是穆罕穆德二世最狠的。

進攻君士坦丁堡,必須要進入金角灣。金角灣就像君士坦丁堡的一段盲腸,防衛在城市一側。但入口處除了拜占庭人的鐵鎖防守外,另一側是熱那亞人的中立城市。

千年歷史古城,一朝被攻陷,它的輝煌人們至今念念不忘

為了避開這些,歷史上罕見的一幕出現了。默罕穆德二世把70艘戰艦,翻山越嶺,從外海運到了金角灣內海。

那些按戰爭常規進行的戰爭,始終應該被軍事天才不屑一顧。

當拜占庭市民看到土耳其戰艦航行在金角灣時,就像奧地利人見到神速越過阿爾卑斯山的拿破崙大軍一樣,以為自己在做夢。

此時,君士坦丁堡城中臨時拼湊的8000守軍,要面對15萬(有的說20萬)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蘇丹軍隊!

小小的凱爾卡門,關或者不關,還重要嗎?

千年歷史古城,一朝被攻陷,它的輝煌人們至今念念不忘

三、小國家大歷史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徹底改變了世界歷史。一個存續1000多年的基督教國家,成為伊斯蘭教世界。於是,這個歷史悠久,地跨亞歐兩大洲的城市,再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直到現在。

狄奧尼修斯•史塔克普洛斯在《拜占庭一千年》中說:拜占庭曾經是文學,藝術,法律和學術繁榮的“世界中心”。它的歷史既充滿波折變化,又具有較強的延續性,無論是對過去還是現在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如果不瞭解拜占庭的歷史,就無法瞭解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歷史。

千年歷史古城,一朝被攻陷,它的輝煌人們至今念念不忘

但是現在人們對拜占庭的解讀卻多種多樣,有些觀點甚至互相矛盾。

比如某些人認為,拜占庭是一個代表集權主義的神權國家,愚昧落後又不思進取,唯一可取之處就是保存了希臘文化,並將其向周圍國家傳播。而另一些人則幾乎把拜占庭視為具有烏托邦意義的諾亞方舟,認為它保存了基督教會的古老習俗,擁有一套完整的帝國機構和社會組織。

狄奧尼修斯•史塔克普洛斯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和拜占庭歷史的特殊性是分不開的。

拜占庭漫長的歷史和西方歷史的基本發展進程是不相吻合的。比如拜占庭在5世紀並沒有像西方世界那樣進入衰落時期,而西方世界在中世紀晚期卻處於冉冉上升的發展階段。這樣一來,無論在學術探索還是日常討論當中,人們在涉及歐洲的歷史問題時,都很容易忽略拜占庭的存在。

現在的土耳其不復奧斯曼帝國的風采,伊斯坦布爾也不再作為首都存在。但它承載的歷史,卻是如論如何都無法忽視的。

千年歷史古城,一朝被攻陷,它的輝煌人們至今念念不忘

現在的伊斯坦布爾,全市遍佈1700多座大小寺廟,囊括了各種宗教,更有隨處可見羅馬時代遺蹟。

查士丁尼一世建造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被加上四根塔柱,成為巨大的清真寺。教堂內規模宏大的拜占庭式拱頂鑲嵌壁畫,也被抹上厚厚的塗層,裝飾成伊斯蘭教圖案。多年以後,塗層漸漸脫落,從前的風采依稀可見。

伊斯坦布爾市中心的考古博物館,珍藏著公元前四世紀之後的希臘羅馬雕塑。

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都在展示著它厚重的歷史和多元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