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鹽津水田易遷群眾:幸福生活靠自己奮鬥!

雲南鹽津水田易遷群眾:幸福生活靠自己奮鬥!

雲南鹽津水田易遷群眾:幸福生活靠自己奮鬥!

走近昭通市鹽津縣水田易地搬遷安置點,“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幾個大字耀眼奪目。

鹽津水田新區易遷安置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9年8月以來,鹽津縣水田新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6棟43個單元先後搬來貧困群眾3079戶14350人。“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群眾普遍都有這種強烈的意識。安置點有勞動力7185人,截至目前,已就業 6106人,其中省外就業 2643人(浙江1290人,廣東285人)、省內縣外1140、縣內2359人。

云南盐津水田易迁群众:幸福生活靠自己奋斗!

鹽津縣水田新區易遷安置點一角

“搬到這裡當然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之前住在普洱鎮正溝村的劉克會說,“老家房子很破爛,地裡不出貨,一下雨到處都是稀泥,做什麼都不方便。”

劉克會丈夫通過勞動力轉移到昆明務工,每月工資5000元左右。而她就在家樓下扶貧車間的“鳳竹製衣廠”上班,還能照顧在讀書的小孩。由於心靈手巧、先學先會和能幹有為,她現在已經是“鳳竹製衣廠”的師傅和管理者了。走進製衣車間,記者看到,她正精心指導和用心管理幾十個“兄弟姐妹”學制衣、做好衣。

云南盐津水田易迁群众:幸福生活靠自己奋斗!

在扶貧車間務工的搬遷群眾

據該製衣廠負責人蘇木元介紹,“鳳竹製衣廠”來自福建,去年9月通過東西部協作引進,可以讓水田易遷群眾70人以上實現在“家門口”就業,通過“培訓+計件+穩崗補貼+人性化管理”實現穩得住和逐步能致富。

普洱鎮箭壩村黃柏林社的20歲小夥陳波也在製衣廠上班。他說,原來在浙江寧波工作,也只拿三四千工資。在這個製衣廠上班,如果技術過硬並能熟練工作,也可以拿這麼多工資。政府提供那麼多那麼好的幫助,最終要靠自己勤勞苦幹才能過上好日子。

云南盐津水田易迁群众:幸福生活靠自己奋斗!

搬遷群眾精心製作竹編工藝品

廣東中山的“粵滇手工竹編”也是通過東西部協作引進到水田扶貧車間來的,已有86個易遷群眾來這裡上班,不少還是大爺大娘。走進竹編培訓車間,記者看到,教的教、學的學、編的編,大家各得其所、各行其樂,積極性都很高。

據悉,近期還有一家制衣廠、一家口罩生產廠在扶貧車間開工,又有近百人可在“家門口”就業。

也有一些群眾根據實際條件選擇自己創業。從鹽井鎮仁和村來的宋景豔,就在自家樓下租了個門面進行“傢俱批發”;從鹽井鎮長溝村來的羅吉全,在小區幹起送水生意,還在農貿市場租個攤位開了個蔬菜攤;從廟壩鄉茨竹村桐子社來的唐美朋,自己開個了“水田藝家人美髮店”,又招師傅又教徒弟,生意很好;從中和鎮中堡村元木二社的郭燕,開了個超市……

云南盐津水田易迁群众:幸福生活靠自己奋斗!

搬遷群眾自主創業開的美髮店

此外,水田安置點還設置了50個公益性崗位,既讓一些群眾實現就業,也為實行樓棟長網格化管理提供了人才支持;設置了206個公服性崗位,既解決了一批“零就業家庭”就業問題,也解決了小區環境衛生維護問題。

緊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一中心,鹽津縣把“易地搬遷脫貧一批”作為一項重要舉措,先後規劃建設30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目前,以水田安置點為代表,鹽津易地搬遷群眾“搬得來、穩得住、逐步能致富”正在全面推進和不斷深化。

今日推薦

云南盐津水田易迁群众:幸福生活靠自己奋斗!
云南盐津水田易迁群众:幸福生活靠自己奋斗!云南盐津水田易迁群众:幸福生活靠自己奋斗!

來源/鹽津縣融媒體中心

監製/胡華玉 編審/保進 編輯/陳合松

投稿/[email protected]

@微昭通 域內鐵粉群建設中,歡迎添加管理員微信號(wzhaotong),添加好友請備註縣區市名稱+姓名+聯繫電話(如:水富市張小珏180XXXX0201),無完整備註不予驗證通過,感謝支持,謝謝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