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資金如何精準落地?央視前主持方宏進:突破傳統票據監管侷限

中宏網北京3月20日電(記者王鏡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紓困亟待政策扶持,從各級政府到有關金融機構也及時出臺了不少應急舉措,但是,如何避免大水漫灌老問題,即,資金落實做到精準到位?同時,依靠技術創新將監管落在實處?

幫扶資金如何精準落地?央視前主持方宏進:突破傳統票據監管侷限

  央視前主持人、香港區塊鏈協會共同主席方宏進

  日前,央視前主持人、數碼動力(香港)有限公司創始人、香港區塊鏈協會共同主席方宏進就中小微企業幫扶資金精準落地與區塊鏈技術應用前瞻等熱點問題接受本網專訪。

  以新技術突破傳統票據監管侷限

  中宏網記者:具體到對扶持中小微企業的專項資金更有效的監管,您有什麼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建議?

  方宏進:我們設計的專項資金使用監管方案,就是把專項資金存入托管銀行的專項賬戶中,同時在鏈上發放與存款或者授信等額的數字憑證,我們給它定義為“銀行存款的數字憑證”。現金在銀行賬戶上趴著不動,讓數字憑證在企業間流動,採用智能合約的手段給數字憑證打上標記,既限定其使用用途,又可以給它安上尾巴,凡是違約使用的數字憑證可以立即被凍結乃至銷燬。

  回收銷燬了多少數字憑證,才能從專項賬戶上提取等額的現金,永遠保持1:1的比例。數字憑證發放了多少,有多少正在鏈上流動,誰的數字錢包裡存放了多少,監管機構在鏈上都可以實時監控一清二楚。這樣的數字憑證沒有超發的可能,沒有造假的可能,沒有匿名使用的可能,有人要是真違約使用了,立即就會被凍結鎖死,老實說這比傳統的票據監管有效多了。

  發放數字憑證須遵循三項原則

  中宏網記者:按照這個實施應用方案,怎樣才能保證其符合合規要求?

  方宏進:發放這樣的數字憑證要遵守三項基本原則:一是專項資金存在託管銀行,1:1等額髮行憑證,所有支付都用憑證完成;二是所有涉及使用專項資金的機構和個人都必須將真實身份、數字錢包地址、各自在託管銀行開設的賬號捆綁上鍊,對監管機構透明;三是所有涉及使用專項資金的機構和個人相互之間的交易合同都報備上鍊,由智能合約監控數字憑證是否按照報備的合約流動。

  其核心是執行嚴格的交易合同管理,讓數字憑證作為交易支付的手段,發揮數字憑證可監控、可追蹤、可凍結的技術特點,發揮智能合約的自動化監控、報警和凍結功能。讓監管機構、專項資金提供方、託管銀行、核心企業等,對專項資金的流動一目瞭然,違反報備合同約定的數字憑證流動立即被鎖死。

  依靠新技術給專款打上標記確保專用

  中宏網記者:採用這樣的監管方案會不會影響企業的自主經營?會不會給監管增加成本?

  方宏進:我不認為這會影響企業經營的自主性,企業要是使用自有資金,你愛幹什麼都可以,但是如果使用的是專項資金,就必須專款專用,就必須接受這樣嚴格的監管要求,這是對專項資金的負責,也是對整個金融體系安全運營的負責。

  其實這一方案並沒有涉及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監管的只是專項資金是否真實用於合同報備的生產經營,專項資金是否在產業鏈上有效傳遞,如果以保護商業秘密為由拒絕接受這樣的穿透式監管,那就存在將專項資金挪用濫用的可能。

  至於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方面,我不認為這會增加他們的運營成本,反到是會大幅度降低運營成本。監管部門沒有增加工作量,但是可以對專項資金的流動使用一目瞭然,能夠配合其他金融科技手段更有效地調配資金的使用。資金提供方、託管銀行、核心企業的投入只是把工作量前置了,先是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建立生產鏈上企業及個人之間的交易及薪酬的合同管理數據庫,這一系統一旦運行起來,區塊鏈上智能合約可以代替傳統的人盯人監管模式,總括計算運營成本是下降的。

  採用這一模式除強化了監管外,還會帶來另外兩項系統收益,一是降低了整個系統的財務成本,一筆現金存在銀行不動,通過數字憑證的流動就可以化解三角債、多角債,大為減少了系統內部各企業、機構的現金佔用;二是降低整個系統的交易信用成本,財務糾紛、合同違約的爭議將大為減少。

  其實除了扶持中小微企業的專項資金外,綠色金融的專項資金、扶貧的專項資金等都可以採用這一應用方案,採用發放區塊鏈通證的技術手段,能夠給專款打上標記,確保專用,放得到位,收得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