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聚焦最前沿 重擔自己扛在肩

鏡頭聚焦最前沿 重擔自己扛在肩

王立強(中)指導同事用無人機拍照。(受訪者供圖)

上週五,新一期的《閩侯鄉音》出版,為此,閩侯縣融媒體中心閩侯鄉音總編輯王立強在報紙出版前一天又忙至深夜,組稿、製圖、排版,每個細節逐一把關,離開辦公室時已是晚上11時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閩侯鄉音》保持1周1期出版頻率的同時,採編團隊還要按照縣融媒體中心的部署,及時採寫稿件為閩侯官方微信公眾號“遇見閩侯”供稿。“遇見閩侯”維持每天五推的發佈頻率,團隊的採寫任務比平時多了不少。

2月29日,閩侯陳店湖工業區要進行一次咽拭子標本採集。“各地對於疫情防控的經驗報道很多,但是咽拭子標本採集的現場報道還比較少見的,之前閩侯已經組織了一次,但是那次沒趕上,這次不能再錯過了!”王立強喊上同事林若野,即刻出發。

當日上午,王立強用鏡頭記錄了咽拭子標本採集的全過程,按下快門超過一千次。

在3月6日出版的《閩侯鄉音》中,12張照片被採用,組成了一個圖片專版,版面美術編輯陳楓對照片讚不絕口。“照片選取的角度很豐富,讓人有親臨現場的感覺。”陳楓告訴記者,王立強曾獲得許多省級的新聞攝影獎項,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他總把最困難、最危險的採訪任務扛在自己肩上,也讓我們很感動。”

去年,閩侯實現縣屬媒體融合,可以說,此次疫情防控宣傳報道就是對閩侯媒體融合的一次大考。

“聯繫了正在鄉鎮一線支援‘敲門行動’的黨員攻堅隊,馬上採訪。”“防疫物資相關的生產企業,可以跟進報道。”“今天的重點是挖掘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在微信群裡,一個個任務接連發布,大家秒回“收到”,隨後就背上相機,戴上口罩出發。

防控疫情期間,《閩侯鄉音》採編團隊按照隨時待命、迅速啟動、及時寫稿、新媒體首發的要求,同融媒體中心各媒體平臺採編團隊通力合作,累計完成500多篇原創新聞。這些新聞在報紙、微信公眾號、網站、新聞客戶端發佈,總瀏覽量超過2000萬,為講好閩侯抗疫故事,凝聚全縣抗疫力量發揮重要作用。

(福州日報 記者 蔣雅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