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心聲”㉟丨當TA開始“返老還童”……

當記憶力變差,經常忘事時,人們通常以為是大腦老化,是一個自然衰老過程。

殊不知,這可能是病,俗稱“老年痴呆”,醫學上叫“阿爾茨海默病”。

美國的里根總統、英國的撒切爾夫人都曾是老年痴呆患者。

數據顯示:一旦確診老年痴呆,平均生存期只有5.9歲。

那麼,疫情期間,我們該如何照顧這個老年群體呢?

3月22號晚間,廣元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主任、副主任醫師、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張曉娟,作客四川新聞廣播的直播間,帶來疫情期間關於“老年認知障礙患者”的照料提示。

防疫“心声”㉟丨当TA开始“返老还童”……

張曉娟表示,認知障礙是一個書面語,更常見的說法是“阿爾茨海默症”或“老年期痴呆症”,在認知障礙的中晚期,患者會出現很多旁人無法控制的行為,比如發脾氣、四處遊蕩、無端猜疑和指責等等。

疫情之下,作為患者家人,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張曉娟帶來這樣幾個建議:

一、無需過多解釋因新型冠病毒高發導致不能外出的原因。很多認知障礙的中重度患者,因為腦功能失調,思維缺乏邏輯性,智力退化,做事與年齡不符,並不能理解家人的語言信息;而對於認知障礙輕度患者可輕微解釋,對於會認字的可寫一句簡單“外面有流行感冒”在寫字板上,必要時向患者展示。

二、建議儘量將門設置成老人不易打開的方式,防止家人不注意時患者偷偷出門,帶來被感染的風險;同時,定期陪伴老人出去散步散心。

三、當認知障礙的老人出現行為障礙時,要回顧一下該行為發生前後的情景,注意觀察患者身體、智力、情緒等多方面的情況,比如老人此時的記憶停留在哪個時期?那個時期發生了什麼事?他可能想表達什麼需要?再有針對性的選擇對策。

四、對於一些較安全的行為障礙,不必過多幹預,比如老人如果喜歡用手摸桌椅,可遞給他抹布讓其幫忙擦桌椅,如果喜歡反覆翻衣物,可以陪伴老人一起“疊”衣服。

五、對於輕症患者,可以在鼓勵和照護下完成自理和烹飪,讓老人充分享受到自尊,維持自信。

此外,疫情期間,建議全家人都按照規律的日程生活,可以把每天要做的事逐條清晰的寫下來,指導老人按計劃表做事,因為,規律的生活往往能夠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感。

最後,給大家提一個“小要求”:每天,至少抽出10分鐘時間,和你家裡那位“返老還童”的老人,專注、耐心而愉快的交談一次。

那將是你們最美好的時光。

防疫“心声”㉟丨当TA开始“返老还童”……

在這全民一心、抗擊疫情的時光裡,為了有效疏導和緩解大家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問題,四川新聞廣播FM106.1全新打造心理防疫特別節目《防疫“心聲”》,2020年2月17號起每晚21點15到22點,權威的心理專家將做客直播間,為您剖析、疏導與答疑。

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心理防疫的問題,歡迎關注“四川新聞廣播”微信公眾號,以語音或者文字的形式發送您的問題,或者每晚在我們節目的直播期間,也就是9點15到10點,撥打85982561,我們將在線為您提供幫助。

與此同時,我們也開啟了“心理疏導公益計劃”,誠邀心理輔導專業人士加入,希望您通過“四川新聞廣播”微信公眾號與我們取得聯繫,讓我們一起用聲音傳播溫暖,用溫暖救治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