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洲:疫情防控和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汪大洲 北京景藏健康科學研究院院長

汪大洲:疫情防控和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由(雁棲湖)健康發展論壇組委會發起主辦的 “新冠疫情防控與推進健康中國行動”通訊研討會今天在京舉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武漢大學等30位知名專家參與了研討。

(雁棲湖)健康發展論壇是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健康管理協會等共16家機構聯合發起,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為己任。九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佩雲,十屆至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擔任論壇名譽主席。

從這次疫情突發人們感到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人類歷史上爆發過無數次傳染病,如天花、麻疹、鼠疫、西班牙流感、埃博拉、H1N1……17年前我們經歷了非典(SARS),現在正在迎戰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非典之後到本次疫情之前的17年間,國際上還發生過五次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分別是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2014年脊髓灰質炎疫情、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2015年至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2018年至2019年剛果埃博拉疫情,如果再加上2015年韓國爆發的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可以說突發性高傳染的病毒疫情從來就沒消停過,一直還在威脅著人類健康。上世紀70年代,醫學和公共衛生學界曾一度認為當時的醫學能力已經征服了傳染病,但是此後發生的多個事件表明,這種觀點明顯過分樂觀了。

對付傳染病,人類總結出以下三招:想辦法弄清楚傳染源頭,消滅它;如果一時間弄不清楚,就通過一系列公共衛生干預方式實現隔離防止傳染;分離出病毒找到特效藥,治癒疾病;研究出疫苗,防止疾病。傳染病的特點是:它們會消失,有時又會復燃,但多數情況下它們會消失。但是,特效藥和疫苗的發明需要時間,17年前的SARS,至今沒有特效藥和疫苗。一個新藥開發時間週期至少10年起,至於疫苗最樂觀的估計也要一年。因為需要大規模、多中心、隨機、雙盲和對照臨床試驗,取得循證醫學證據,以策安全。

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醫院裡都只能是對症處理和支持性治療。抗疫一線報道:疫情中的多數重症病人是老年或有基礎疾病者,因其機體免疫系統薄弱。對付新冠病毒和對付其他疾病一樣 ,最終靠的是我們自己的免疫系統!新冠病毒並不能摧毀所有人,摧毀的是免疫系統不能正常工作的人,以及有基礎疾病的人。善待我們自己的身體,注重飲食健康,注重良好的生活習慣,勤於鍛鍊,提升我們自身的免疫能力,才是健康的根本!很多的病是醫生治不了的,最終要靠自身,所以培養起適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健康生活方式保障你有好的免疫能力。保持心情愉悅,適量運動,合理膳食,多喝水,睡好覺,堅決不熬夜,不要過度疲勞,這個特殊時期尤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此乃防天下之病的通方,何況在有新型冠狀病毒相伴的日子裡。別指望瑞德西韋和ECMO!緊急開發特效藥與疫苗,遠水解不了近渴。

目前想要不感染疫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出門。重要的是利用宅家的時間,想想今後如何培養適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以提高免疫力。

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和心理平衡。這十六個字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主要內容。影響健康的五個百分比——遺傳15%,社會環境10%,自然環境7%,醫療8%,生活方式60%。健康的生活方式佔大頭!

我把健康的生活方式用“十八”概括、。它們是:

呼吸:學會正確的呼吸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重要的內容。

飲水:不要等渴了再想到飲水。

膳食:適量、均衡、多樣。

睡眠:千萬不要熬夜,要按時作息。

運動:確確實實有百歲老人不愛運動的,但是我堅決相信“動以營生”,像莊炎林(1921-)和鍾南山(1937-)就是榜樣,他們不但身體好而且對社會有貢獻。

家庭和睦。

社會適應。

道德修煉。

把握心態。

掌控情緒。

心靈禪修——禪修解決人們內心在現實世界中無法排解的痛苦、恐懼和困惑。

琴棋書畫音樂養生——樂在藥先。

旅遊養生——遊輪療法治癒絕症。

平衡的學問——健康就是一個人的平衡態,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要保持各方面的平衡,培育免疫力、自愈力。

排毒的學問

通暢的學問

吃藥的學問

看病的學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