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年輕人在外面打工,小孩放家裡帶,如何才能教育好?

華中夢


反正別指望老人教育就對了,

也別指責埋怨,

老人年紀大能想到的就是孩子的吃穿用,

儘量儘早接到自己身邊帶,自己教育,

我身邊也有是帶兩個孩子的父母,

我問他們怎麼受得了一大一小每天接送,

他們就說熬過來就好了,

難不成當人家父母就這麼好當?生下來就不用管就等著叫自己爸爸媽媽嘛?

到什麼年紀就做什麼事負起該負的責任……

不用總問別人該怎麼辦,自己的事自己做,小朋友都明白的道理……

怕影響自己娛樂時間的怕自己零花錢縮水的這些人都不配做父母!……



珹嫣嫣珹


如果有的選擇,是不會出去打工把孩子放在家的。不發達的地方,家裡找不到工作。不出去的話,生活處處都要用錢。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沒工作。也是無奈的選擇,小孩放在家裡,老人只能管他吃飽,穿好!學習上的問根本交不了,也管不了。爸媽長期不在身邊,小孩會有叛逆和自卑感。從小沒有教育好的話,長大很難更改過來。出外掙錢也是為了孩子。所以我和老婆選擇一個在家帶孩子讀書,一個在外面打工掙錢。一個人出去可能錢會少賺點,但這樣能照顧到孩子。現在通訊方便,我每天都會給他們視頻,這樣就不會有陌生感。


地獄之光


【我是一束光,願為您照亮!】

這個問題, 很顯然是個難題,難在哪裡呢?難就難在自己把教育孩子的任務全推給了別人,還想把孩子教育好。

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家庭教育相當重要,父母的愛是成就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基礎,父母的愛是孩子的依靠和學習的動力。

我身邊就有一個二年級的小孩,他的父母倒不是在外打工,而是鬧離婚,常常是別的孩子都接走了,他卻沒人接,那段時間孩子的學習不但荒廢了,就連說出的話,都令你震驚:我活著還有啥意思,還不如死了!有時候父母對孩子的忽視,作為大人還真不知道給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後來,我校長給孩子的父母談了孩子最近的狀態,他們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問題也就得以解決,我們也為他們高興,更令人欣慰的是孩子狀態的快速轉變!

講述這個小插曲的意思是,學校教育再到位,也代替不了父母潛移默化的陪伴。

再有一些年輕夫妻,整年在外打工,把孩子丟給老人管,現在的教育節奏如此之快,試想,年輕人尚且力不從心,何況老人,他們如何去配合老師的工作,什麼網上小黑板,網上答題等等,怎麼辦?

因此,我只能說,脫離家庭教育的教育是不完美的,不成功的;假如自己不肯付出,就很難收穫一個優秀的孩子!




【我是一束光,願與您共勉!】


一束光穿過一扇窗


陪孩子長大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但是很多年輕人,由於生活的壓力,不得已要外出打工,小孩子又不能帶到身邊,只能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這個時候小孩子的教育成了很大的問題,爺爺奶奶能夠照顧小孩的溫飽問題,就已經很不錯了,指望爺爺奶奶給小孩子很好的教育是不太現實的。

好在現在網絡發達,可以視頻聊天即使瞭解孩子的狀態,視頻教育代替不了親自陪伴,總算能解決一些問題。

家長為了保證遠程教育能夠徹底地執行,必須保證一個人每天不加班,現在學校都有班級群,老師每天在班級群裡面佈置作業,老師對學生的要求都會在群裡面公佈,家長只要照著群裡面的要求,逐一落到實處。

家長按照班級群裡面佈置的作業,要求孩子將每一項作業做完以後,拍照發給家長,如果爺爺奶奶會拍照的話,這個工作可以代勞,需要背誦的課文、英語單詞,孩子用語音背完發送給家長,家長可以找到相關的電子書進行對照。

如果家長的文化水平高一點,孩子不會的題也可以拍照拍個家長,家長將解題思路寫在紙上,發回去,或者通過視頻講解解決問題。

有段時間我也外出了幾個月,也是通過這種方式與孩子溝通的,學習效果也還不錯。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歡迎關注並轉發。



恆媽微生活


大家好,我是武威小趙,調查發現,存在於留守兒童身上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學習狀況一般。

2、心理封閉和情感世界問題。

3、道德行為差。

4、打工父母的一些觀念存在負面影響。

5、留守兒童存在著嚴重的“親情飢渴”。

6.監護人缺乏保護意識導致的意外傷害比例較大。

7、生活條件較差。

要想找到解決的辦法,必須先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留守兒童現象的出現從大的方面講就是因為農村經濟發展滯後產生的。農村經濟發展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所以我們在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時要儘量尋找其產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儘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也只有這樣才能不至於耽誤一代人的成長。

1、要求家長努力承擔起教子之責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要給錢給物當好“後勤部長”就可以了,至於讀書是學校和老師及兒童自己的事情,家長是沒有什麼責任的,他們一般認為兒童學習成績的好壞是由兒童個人的素質決定的。家長應該改變這些不正確的思想,樹立“子不教,父之過”的教育責任觀,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並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村主任聯繫,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瞭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不致於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現盲區。家長還應加強與“監護人”聯繫及親子間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學業、品行及身體健康狀況,並通過各種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指導,要求“監護人”一定要保證孩子充分的學習時間,一定要囑咐其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加強生活和學業的監護。另一方面,應採取多種方式,注意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溝通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好,保證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況以及孩子的心理變化;溝通內容力求全面、細緻,溝通中父母要明示他們對孩子的愛與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們的家境與現狀,通過溝通以瞭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變化;溝通方式可以多樣化,除電話外,可採用書信等進行交流。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只要心裡裝有父母和親人的愛,他們就有積極向上的原動力,就會學得更棒,做得更好。

2、加強管理,施以愛心把 “留守兒童”的教育已經作為專項工作,常抓不懈。各地都建立起“留守兒童”個人檔案。檔案資料的內容有,“留守兒童”姓名、年齡、道德品質、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徵、學習動機和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與臨時監護人的融洽程度,與打工父母的溝通情況等;臨時監護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性格特徵,重點是監護人如何對孩子進行管教等;“留守兒童”父母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及工種、經濟收入情況、對子女的希望要求、與子女聯繫溝通情況等。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和需要,讓親子間保持電話聯繫,根據孩子的校內外表現,讓孩子與父母取得聯繫,每月定期通電話,讓家長對孩子進行“電話教育”。愛是教育的基石,教育應把愛放在中心位置。

總之,一個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發展離不了家長的教育。“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了當前社會的熱門話題,就讓我們攜起手來,時時、處處、事事關注留守兒童吧!


武威最強大腦


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我是不希望看到這種現象的。這種孩子在社會中有一個特殊的叫法叫做留守兒童。我認為這是一種社會發展到現在階段的一種悲哀。這種現象大部分存在於偏遠的三線城市以下或者農村。

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進城務工,實現他們的淘金夢。這便產生了農村留守兒童--我國社會轉型期特殊的社會群體。

  所謂留守兒童就是父母雙方流動到其它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託付給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親屬的14歲以下兒童。由於留守兒童年齡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關愛,從而引發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問題,影響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

留守兒童在他們身上有很多的學習問題,出現綜合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學習成績較差,作業不認真完成,無心向學。我在平時測試中作了統計發現,留守兒童的平均成績要比班上其他學生的平均分低4~6分。

  二、性格內向、孤僻,膽小怕事,遇到問題不敢向老師或親屬反映,長期積壓在內心深處,心理壓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礙。

  三、不關心班集體,經常違反紀律且屢教不改,對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那麼,造成 留守兒童有以上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為有以下三個方面原因:

一 、父母長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

二 、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的不足。 三 、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到位。

針對這種些留守兒童,我們應該能做些什麼呢?

一 、從心理著手,矯正他們扭曲的心理。

二 、教師要引導留守兒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 政府部門要做好關愛留守兒童工作。

總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它需要教師、父母、監護人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但主陣地是學校,教師是關鍵,我們要本著對每一個孩子負責的態度,把更多的關愛和呵護給這些心靈最脆弱的孩子們


外貿的那些事兒


這確實是當下存在的一個問題,年輕人出去打工,把孩子留在家裡面,讓爺爺奶奶帶這種現象在農村是普遍存在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留守兒童。同樣的這種現象在城市裡面也有,一個家庭當中,因為工作的特殊原因,父母一方或者雙方需要到外地去工作,孩子只能在家讓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來帶,帶著讀書,當然城市裡面相對要少一些。我在這裡重點的說一下年輕人出去打工以後孩子留在家裡面,那麼孩子的教育怎麼辦。

留守兒童的問題是一個社會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需要全社會大家共同來關注關心他們的成長,他們的教育問題。目前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比如貴州, 每年貴州農村的老百姓出去打工,一個村裡面如果有50個年輕人,基本上有40個年輕人都會出去打工。因為他們比較他們一年的收入來看,在農村種地一年的收入最多也就是兩三萬塊錢。但是如果他們到珠三角長三角,特別是一個家庭當中的兩夫妻一起出去,他們一年在外地基本可以省吃儉用可以掙到10萬塊錢。當然工作肯定也很辛苦。大多數的農村人都選擇出去務工。那麼孩子怎麼辦?基本上的家庭的孩子都是還沒有上小學或者上小學或者上初中都留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來管,孩子的教育就是一個大的問題,農村的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只要能把孩子的生活問題照顧好,就已經很不錯了。孩子就只是送到學校裡面,家長就希望他在學校裡面能夠把成績搞好就是最好的了,但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父母的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孩子的心裡也是特別渴望,能得到父母的愛,父母的陪伴。這種孩子成長的教育的缺失也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所以希望父母在選擇出去務工,慎重的考慮孩子的成長教育的問題。

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到底該怎麼辦呢?這也是全社會關心和關注的一個問題。這幾年我們農村的父母出去打工的人也在逐漸的減少。不也在鼓勵他們返鄉創業,家鄉發展農業種植業,養殖業,這樣同樣能創造一份收入。這些父母也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成長的問題,所以也願意留下來陪孩子,多教育孩子。有些農村的父母在小孩在上初中高中之前會把孩子帶在身邊,一起帶到廣東或者浙江那邊去,一邊打工一邊讓孩子在當地的打工學校裡面讀書。這種陪伴式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孩子也願意跟家長一起出去。當然像偏遠的農村爺爺奶奶帶著孩子在村裡面上學的也很多。就需要我們社會各界來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幫助。當地學校的老師。要針對於這一部分學生進行多的關心,關愛和幫助。要幫助這部分學生解決心理上的一些問題,和在成長過程中家庭父母的關心的這一部分,老師應該多做一些工作。


輔導員代斌


學校中是最讓人頭痛的學生的父母不在身邊的,因為沒有父母在他們身邊,他們家庭教育是一塊空白。因此,在學校裡這些孩子常常是不聽話,作業不完成,表現的不好,如果教師認為已經對他們進行了教育,而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就放棄對他們的教育,那麼,他們就會成為社會的負擔。為了生活,他們的爸爸媽媽忍痛背井離鄉,奔波勞碌,掙錢餬口。作為教師,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理解他們的父母,不要因為他們沒有家庭的教育,而放棄對這類孩子的的教育。教師的教育是理所當然的,是為國家和社會服務的。因此,我是這樣對待學生的:(1)留守兒童缺少父愛和母愛,教師要補充這一空缺,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進行教育,關愛他們,給他們父母般的愛和溫暖。(2)和學生剖析家庭生活狀況,讓他們瞭解父母是為了讓他們過上美好的生活,才遠離他們,讓他們體會父母的艱辛。有一次,我跟學生計算家庭的收支狀況,計算出結果後,有幾個學生淚流滿面。他們以後不再走進網吧,改變了以前的惡習,努力學習。(3)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感受家庭的溫暖。比如你忘了拿課本、要倒一杯開水等小事情,讓學生幫你完成,猶如在家裡父母喚兒女完成家務一樣,感受家庭的溫暖,感知自己在老師的心中,從而減少他們對父母的思念。






小羅英文老師


想辦法,把孩子帶在身邊,帶著孩子打工不是個例,也不是難事,大人多辛苦,多掙錢才是最要做的事一一一-


Jun富


這個問題如果是家裡帶孩子的爺爺奶奶來問,就很好解決了。

可惜不是,你想怎麼教育,根本沒有辦法實施,所謂心有餘力不足,如果真的為了孩子,就先想方設法帶在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