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逢知己千杯少,為何我倒了你卻沒有倒?” — 關於飲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為何我倒了你卻沒有倒?” — 關於飲酒

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已經持續了近兩個月,餐飲業可謂是遭到了毀滅性打擊,本打算趁新春佳節賺個盆滿缽滿,不曾想差點關門大吉。話說往年的春節家家戶戶走親訪友自然少不了美味佳餚,準備上陳年美釀,這也是最讓一部分酒量差的人犯難的時候,一桌子人輪到自己二兩酒下肚便不省人事。這酒量到底怎麼才能練出來呢?

“酒逢知己千杯少,為何我倒了你卻沒有倒?” — 關於飲酒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酒精在人體內的分解過程。其實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很簡單,主要依靠兩種酶,一種叫做乙醇脫氫酶(ADH),另一種叫乙醛脫氫酶(ALDH),兩種酶共同作用,幫助解酒。如圖所示,酒精進入人體內,首先在乙醇脫氫酶的作用下變成乙醛,然後再經乙醛脫氫酶作用變為乙酸,最後再經多條代謝途徑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其中第一種酶,就是乙醇脫氫酶,在大部分人中的數量和活性是沒有太多差異的,但第二種酶 — 乙醛脫氫酶個體差異就比較明顯了,我們常說“喝酒有害健康”,其實就是由於缺少乙醛脫氫酶或者酶活力不足導致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乙醛未能及時轉化為乙酸從而過多過久停留在人體內引起的,它不僅能夠損傷線粒體,抑制肝細胞內谷胱甘肽的合成,造成肝功能的下降;還會舒張血管,導致臉紅筋漲,也就是俗話說的“上臉”。另外也有一些人喝酒臉色發白,這類人也是最危險的人群,因為體內兩種分解酶的含量和活性都不高,使得酒精第一步分解過程都無法進行,大量的酒精聚集在血液中,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臉色發白,同時因為較少轉化為乙醛,不容易引起不適,給人造成酒量大的假象,喝的更多,容易引起急性酒精中毒。而兩種酶含量都比較高的人,因為酒精代謝較為迅速,會產生較多的熱量和水,出汗和排尿就會比較多,這類人相對來說酒量更好。

“酒逢知己千杯少,為何我倒了你卻沒有倒?” — 關於飲酒

由此說來,先天條件不好的人,是不是就沒有辦法補救了呢?其實也不盡然,通過小劑量多次接觸,可以刺激人體產生數量更多,活力更高的兩種相關酶,並且使受體對酒精敏感度下降。但這種以損害健康為前提的做法並不提倡,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能少飲酒還是儘量少飲酒為好。

其實酒量大小最關鍵是在於喝酒時的氣氛,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中南大學附屬湘雅二院劉鐵橋教授研究表明,酒精能激活大腦內部的犒賞機制,使人產生欣快感,在這種情況下,大腦會產生渴求的慾望,讓人有種越喝越想喝的衝動。其次,酒精能夠抑制人的中樞神經系統,使人放鬆戒心,釋放心情,尤其在跟關係親近的人一起喝酒,平時不敢說、不方便說的話也能說出來,由此產生推心置腹的感覺,相互吹捧,容易引起精神上的共鳴,自然也就覺得千杯少了。

另外,有些人把市面上售賣的解酒藥當作秘密武器以為可以在酒桌上大顯神威,但小編需要提醒的是,這些解酒藥多數屬於保健品,並不能夠加快酒精的分解,達到解酒的目的,即便有多半也是心理作用產生的誤解,但至少也能幫助大家減少對健康的損害,所以瞭解下也是有必要的。

解酒藥主要分為中藥製劑、化學藥品和保健品三大類,具體如下:

1. 以中草藥浸提物為功效成分的產品。中草藥解酒產品中,有以人參、葛花、葛根、三七、刺五加等單味中藥為主要原料的,也有以五苓散、小柴胡湯、大柴胡湯等傳統方劑為主要原料的。產品類型主要有口服液、沖劑、茶劑、膠囊、片劑、飲料等。

中草藥解酒的原理主要集中於4類:

①健脾化溼、消食化痰,適用於嘔吐、脘腹脹悶、痰多頭暈等症;

②清熱解毒、開竅醒神,適用於酒後眩暈、話多或吐字不清等症狀;

③清熱除煩、生津止渴,適用於酒後口渴欲飲、煩熱躁動等症;

④行氣化積、消腫除脹,適宜於酒後脅肋脹痛、面目黃腫、腹部痞塊等症狀。

2. 以蛋白為功效成分的產品

以蛋白為功效成分開發的解酒產品。乳製品與酒精混合後,會促使蛋白質凝固沉積,在胃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隔離酒精在胃內的進一步吸收,減輕醉酒程度。同時乳製品中鈣含量豐富,可有效緩解酒後煩躁。

3. 以蜂蜜為功效成分的產品

蜂蜜解酒產品主要是利用蜂蜜中的特殊果糖,可有效分解和吸收酒精,從而起到快速醒酒的作用,消除酒後頭痛、頭暈等現象。

4. 以維生素為功效成分的產品

維生素在人體代謝中發揮重要作用,幫助機體維持健康。維生素解酒產品主要利用維生素可有效促進酒精在體內分解的原理,醉酒者可通過適時補充維生素製品,有效緩解酒醉狀態,預防酒精中毒。

酒後小貼士

  • 不要立刻睡覺

酒後立刻睡覺,體內新陳代謝變慢,酒精分解量減少,堆積在肝臟內容易得酒精肝。最好先坐著休息會,喝些白開水或者蜂蜜水再睡覺。

“酒逢知己千杯少,為何我倒了你卻沒有倒?” — 關於飲酒

  • 不要吃藥,不要吃藥,不要吃藥(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很多藥物服用期間都不能喝酒,因為酒精會和多種藥品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物的吸收,同時某些藥物也會干擾乙醇的正常代謝,引起乙醛蓄積中毒。具體有哪些藥物不能和酒同時服用呢,一起來看看吧。

“酒逢知己千杯少,為何我倒了你卻沒有倒?” — 關於飲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為何我倒了你卻沒有倒?” — 關於飲酒

①頭孢類抗菌藥:頭孢哌酮、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曲松、頭孢拉啶。

這類藥物結構中均含有“甲硫四氮唑側鏈”,與酒同服會發生不良反應——“雙硫侖樣反應”,即能夠抑制人體內乙醛脫氫酶的活性,使乙醛產生後不能進一步氧化代謝,從而導致體內乙醛蓄積,出現噁心、胸悶、心悸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此外,甲硝唑、氯黴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等藥物也會引起“雙硫侖樣反應”。臨床上採用戒酒硫用於酒癮患者的治療也是基於“雙硫侖樣反應”原理,通過抑制乙醛脫氫酶活性,讓病人建立對酒精厭惡的條件反射,但該藥有一定的毒性和不良反應,不可長期服用。

“酒逢知己千杯少,為何我倒了你卻沒有倒?” — 關於飲酒

②阿片類止痛藥:可待因、哌替啶、丙氧芬等

該類藥物與酒同服時,會增強對大腦中樞和交感神經的麻痺效果,使鎮靜作用更加明顯,從而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和死亡風險。

③抗過敏藥:氯雷他定、苯海拉明、西替利嗪等

這些藥與酒同服會引起嗜睡、眩暈,血壓降低等不良反應,尤其是老年人更應該注意。

④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撲熱息痛、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這類藥會加劇酒精對胃的刺激作用,甚至引起胃出血。特別是撲熱息痛,與酒同服後會加重肝臟的解毒負擔,損害正常肝功能,甚至會引發肝壞死。

⑤心腦血管用藥:硝酸甘油、利血平、甲基多巴等

這些藥物都有擴張血管的功能,與酒同服後輕則引發血管痙攣,加劇頭痛,重則引起血壓下降,腸胃不適,甚至危及生命。

“酒逢知己千杯少,為何我倒了你卻沒有倒?” — 關於飲酒

⑥鎮靜催眠類: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安定等

這些藥物在酒精作用下會被人體加速吸收,代謝減慢,從而使血藥濃度短時間內迅速增高,嚴重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活動,導致昏迷休克甚至呼吸衰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