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啊鴉片,為什麼大清子民只鍾情於你?

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中國一直都是自給自足的商業模式,哪怕到了大清統治的時候,外國商人陸續來到中國境內做買賣,可是直至鴉片戰爭爆發前,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始終沒有遭到破壞。

英國商人曾向大清輸送過鋼琴、睡衣、鐘錶、毛織品等等,可是中國人對這些洋玩意始終不怎麼接受,為什麼鴉片就能一舉打開中國市場?

當時在英國境內,還尚未禁菸。鴉片戰爭前,流入英國的本土鴉片,每年就有高達300箱。在中國鴉片之風鼎盛的時候,英國政府正忙著禁酒,而非禁菸,難道酒比鴉片更容易上癮嗎

從今天的認知來看,答案是否定的。

根據記載,菸民最終的吸食結果是瘦弱萎靡,面色發白,骨頭突出,整日昏昏欲睡,不知所然。

鴉片啊鴉片,為什麼大清子民只鍾情於你?

那為何大清子民只鍾情於鴉片?

01,當時社會底層的人過得很艱辛,漢人地位不高,生活貧苦

人在窮的時候唯一能寄託的就是精神信仰。

這時候,那些傳教士就發揮了作用,因為這些傳教士還會翻譯,所以與鴉片販子就成了天作之合,鴉片上岸時,傳教士就藉著傳道的身份到處分散鴉片。

有些傳教士披著思想的外衣,打著中國人的生意。

早在明朝的嘉靖帝,就曾命令廣東海道副使汪鋐帶兵驅逐葡萄牙人,開啟了中世紀東西方之間第一次海戰:屯門海戰。戰爭的結局是明軍全殲葡萄牙在屯門的駐軍

而且,嘉靖帝昭告天下,實行海禁,並告知全國軍民“凡遇弗朗機人(葡萄牙人)皆殺之”。

鴉片啊鴉片,為什麼大清子民只鍾情於你?

02,對於清朝的勞苦大眾來說,鴉片相當於能力補充劑

底層勞動人民勞累了一天,抽幾口鴉片,可以恢復體力和精力,就這一點來看,有點類似現在的煙,但實際危害遠遠大於煙。

19世紀,一個牧師觀察寫道:“一個要做苦工的男人開始工作前先服用(鴉片)丸子。”

鴉片戰爭爆發後,在中國作戰的英國指揮官觀察到,清軍士兵在作戰前都要先吸一通鴉片,有一些士兵吸完後鎮靜下來了,還有一些士兵吸完昏昏欲睡;

鴉片啊鴉片,為什麼大清子民只鍾情於你?

03,吸食鴉片是一個社交行為

正如日本有喝茶有茶道,當時大清朝也有“煙”道。

吸菸是很有技術性以及觀賞性的。

首先,要花錢購買精緻的吸菸裝備,比如用玉、象牙和龜殼為材料並飾以雕刻、鑲嵌以珠寶的煙具,用銀製燈具加熱調製鴉片;

然後,還要學習複雜的熬製方法,把鴉片丸烤軟之後,塞進煙槍,然後慢慢地、穩穩地,把氣從鴉片中吸進肚子裡去,從而享受這種欲仙欲死的快感;

此外,大戶人家會僱傭一個鴉片師傅來幫展示這些工序,以此炫耀自己的地位。

對了,吸食者要躺在一個漂亮的紅檀木長榻。

鴉片啊鴉片,為什麼大清子民只鍾情於你?

最終,清朝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鴉片文化

鴉片成了廣大人民飯後的享受,成了青樓生意的潤滑劑,成了有頭有臉的人物的待客之道,最可怕的是,皇家以及家人最喜歡吸食鴉片。

於是,鴉片成了豪華奢侈品,越往高層,鴉片的品質、花樣就越高級

正如《月亮和六便士》的作者毛姆寫那那樣:“鴉片煙館像是個溫馨的啤酒館,在這裡,一幫臭味相投的朋友可以喝著茶、吃著中式小點心,享受一兩鍋文明煙。”

其實,早在雍正年間,他下令禁止鴉片,此後多位皇帝皆有禁鴉片煙命令,但未嚴格執行,道光帝在任親王的時候就喜歡抽鴉片,其餘親王、郡王、公主、高級官員、高級文人都吸食鴉片。

至於當時中國到底有多少菸民呢?從來就沒有一個具體的統計數據。

1838年,禁菸英雄林則徐認為有400萬菸民,1881年,《中國論集》的作者赫德估計為200萬人;1890年,有人提出為1500萬;1906年,有人提出為2000萬。

不管具體多少,鴉片都對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我們牢記歷史,才是實現偉大復興。



歡迎關注 ,「說說那些被遺忘的故事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