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豬手、吃豆腐、揩油,這些詞都是怎麼和調戲女性扯上關係的?

鹹豬手

鹹豬手的說法由來已久,其原型可追溯到唐代,唐朝天寶年間,最富爭議性的人物就是楊貴妃,圍繞在她身邊的,除了唐玄宗之外,還有一個地位微妙的“乾兒子”——安祿山。

安祿山原是突厥人,開元初年從突厥逃離,來到大唐長安,之後一路開掛,官位直線上升,最後成為唐玄宗身邊的紅人。當時楊貴妃是真正的“三千寵愛在一身”,可以說,只要有楊貴妃罩著,榮華富貴都不是事。

安祿山這個人雖然是個大胖子,但心思靈活,還很會說話,他十分清楚楊貴妃的地位,於是為了拉攏這個靠山,自願認楊貴妃當乾孃,而實際上,安祿山的年紀比楊貴妃還要打上二十多歲。

鹹豬手、吃豆腐、揩油,這些詞都是怎麼和調戲女性扯上關係的?

年齡差距如此之大,難免讓人懷疑,從唐代開始,就有傳言說安祿山和楊貴妃有私情。《資治通鑑》裡記載“自是祿山出入宮掖不禁,或與貴妃對食,或通宵不出,頗有醜聲聞於外。”這裡已經很明顯地說出楊貴妃和安祿山之間的不對勁了。

《隋唐遺史》中有過這樣的記載,說是唐天寶間,楊貴妃私通安祿山,安祿山的指甲抓傷了她的胸乳,為了掩飾這個痕跡,楊貴妃“乃繡胸服掩蔽曰訶子”,發明了訶子。

鹹豬手、吃豆腐、揩油,這些詞都是怎麼和調戲女性扯上關係的?

《太平廣記》中形容安祿山是“化為一豬而龍頭,左右遂告。帝曰‘渠豬龍,無能為也,’終不殺之。”說安祿山醉酒後跟一頭豬一樣。

所以,安祿山對楊貴妃的舉動,又有“祿山之爪”的說法,“豬手”也成了曖昧的代名詞,這是“鹹豬手”這個詞的故事來源。

而所謂的“鹹”字,是粵語說法,在粵語俚語中“鹹”有“下流、撩擾”的意思。這樣組合在一起,經過廣泛運用之後,鹹豬手這個詞慢慢的就成了非禮的一種說法了。

鹹豬手、吃豆腐、揩油,這些詞都是怎麼和調戲女性扯上關係的?

吃豆腐

中國的文字語言是真的博大精深,有時候一個完全不相關的詞也能表示出截然不同的意思,除了“鹹豬手”外,還有“吃豆腐”,也有佔便宜、騷擾的意思。說起來,這些還都是以食物來命名的。

豆腐,其實在古代很早就出現了,豆腐存在的歷史悠久,相傳公元前164年,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在練丹藥的時候,無意間用石膏點豆汁,因此發明了豆腐。

豆腐的出現,可真是為中國人的餐桌增添了一道美味佳餚,不少人將其奉為心頭好,正所謂“色比土酥淨,香逾石髓堅。味之有餘美,五食勿與傳。”那麼豆腐是怎麼從吃變成了帶有貶義的詞呢?

鹹豬手、吃豆腐、揩油,這些詞都是怎麼和調戲女性扯上關係的?

據說是以前的喪禮習俗中,喪家會為前來弔唁的人準備豆腐吃,有些不太相關的人,僅為了填飽肚子,便厚著臉皮前來吃豆腐,久而久之,吃豆腐便有了佔便宜的意思。

一開始的佔便宜還不是針對女性的,起初這種說法流傳在上海、江浙一帶以及港澳臺地區,上世紀30年代,上海就開始對吃豆腐有了新的解釋,有些男士跟女性調笑,總愛動手動腳,這樣的行為有時會被斥為是“吃豆腐”。

因為豆腐的外觀就是白嫩細緻,和年輕女子白皙的肌膚特點相契合,所以才有了這樣奇妙的比喻。在文學上對吃豆腐一詞進行描述的是矛盾,《子夜》中有這樣一段話:“你不要慌,我同女人是規規矩矩的,不揩油,不吃豆腐。”這裡就把吃豆腐和調戲佔女人便宜劃上等號了。

之後這個詞語就流傳開去,隨著越來越多文人的使用和傳播,這個原本還是地方性的流傳語便傳至全國,成了現在的樣子。

鹹豬手、吃豆腐、揩油,這些詞都是怎麼和調戲女性扯上關係的?

揩油

中國人對騷擾這件事還是挺可恥而含蓄的,經常用一些別的詞來形容,鹹豬手、吃豆腐,還有揩油,沒錯,油也算是和食物沾邊的,想想為什麼普遍和食物有關,食物是用來吃的,只能說,中國人造詞實在是含蓄又精準。

揩油和吃豆腐是一個意思,但它還有另一個釋義,就是佔公家的便宜,在使用時,常用“揩油水”來表示,而對女性的輕佻行為,用“揩油”即可。

油就是別人一碰到就會沾上的東西,魯迅在《準風月談》中談到了“揩油”的現象,他將揩油與取回扣、調戲女性一起談論,揭露出了當時的社會現象,也明確透露出了揩油的意思——佔便宜,不管是金錢物品,還是對女性方面的。

鹹豬手、吃豆腐、揩油,這些詞都是怎麼和調戲女性扯上關係的?

中國的一些俚語俗語真的非常有意思,就像“方便”一詞,根據不同的語境,又有不同的解釋,難怪外國人有時候總會被搞得一頭霧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