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三隱潭,梅堯臣有詩曰: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在北宋的詩文革新運動中,梅堯臣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並稱“梅歐”或“蘇梅”,詩風平淡含蓄,語言樸素自然,形象清新,他以現實主義著稱,詩裡有很人間煙火,通俗易懂,想來也是喜歡遊山玩水吃吃喝喝性情隨和易於相處之人。有詩《三層瀑》,雲:“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再落至山腰,三落至山足;欲引煮春山,僧房架刳竹。”

溪口三隱潭,梅堯臣有詩曰: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所謂三層瀑,寫的就是三隱潭。

溪口三隱潭,梅堯臣有詩曰: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三隱潭在原來的東岙、班溪兩鄉交界處,現在都合併歸溪口鎮了,距離聞名遐邇的雪竇寺不過咫尺之遙的2公里左右。這裡雙崖陡削,峻巖怪石,或露或匿,四周藤蘿綿密,窅冥迷幻,澗水下瀉,或隱或沉,三疊而成瀑布。在同一條峽谷中連綿數里,分別由上、中、下三個風姿迥異、奇幻幽深的瀑布組成的階梯式瀑布,也是比較罕見的。

溪口三隱潭,梅堯臣有詩曰: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我原則上沒有專程前往風景名勝的目的,基本上屬於不挑時不挑地的走過路過。所以,去的不是時候:不是春夏的雨水時節,沒有瀑布的喧譁熱鬧,好在還淅淅瀝瀝;寒冷時節的冬日暖陽,以為風止樹靜可以閒庭信步,結果爬高落低的上上下下還是難耐凜冽刺骨的寒意佝頭縮頸,何況蒯、文兩位畫家朋友本來一本正經前去寫生的結果凍得跺腳搓手的毫無狀態。

溪口三隱潭,梅堯臣有詩曰: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即便如此,和我一樣下去上來走了一遍的小蒯老師就我們僅僅走過的三潭映像,依然感覺悠美之至。不妨借用一下賈樟柯電影《24城》結尾時他對成都詩人萬夏的篡改:“成都,僅你消逝的一面,已經足以讓我榮耀一生。”

溪口三隱潭,梅堯臣有詩曰: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與其追究瀑布的形成是雨水的原因,不如追溯億萬年前造山運動留下的高山峽谷斷巖地貌。三隱潭,自唐宋起一直是四明山脈中的一處遊觀勝地。三是數字,溪水從山崖到山下,形成了三級瀑布,三瀑之下各自成潭;隱是形容,匿於山中幽谷深壑,不到近前難覓其跡,故其名之。

溪口三隱潭,梅堯臣有詩曰: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因此三隱潭之旅,並不輕鬆逍遙:不僅需要全程徒步走下去,而且還要原路返回走上來;由於山路曲裡磨拐崎嶇坎坷,真還得觀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的小心翼翼才是。

溪口三隱潭,梅堯臣有詩曰: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從崖上通深潭,走石梯200多級,陡壁深壑,青苔斑斑,蒼松挺立石隙。溪水從東岙村流入崖口,折為第一瀑,瀑布循崖傾落,高約40餘米,瀑下之潭,謂為上隱潭,碧水見底,廣約半畝,天梯之下,以幽險見長。潭北崖原有龍王廟,供奉著三尊龍王,相傳1049年至1054年的北宋皇祐間,朝廷遣使至此投金龍玉簡於潭中,祈雨抗旱。

溪口三隱潭,梅堯臣有詩曰: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從上隱潭向下約五百米,可至中隱潭,濃蔭覆澗,澗有巨石橫臥,富有溪谷野趣,以清秀取勝,側有寒玉亭,亭名即取自梅詩中“落落鳴寒玉”句。

溪口三隱潭,梅堯臣有詩曰: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再沿小徑一路向下約500米處,有巨石成堆,交叉相疊,其中有個石筍峰,高達20多米,石筍峰在潭上,深潭在峰底,顯露各半,潭水中出兩個崖口,構成兩個天然瀑布,當地人稱為“鴛鴦瀑”,兒女情長的意思,凌空飛舞,纏綿難分,優美無比。

溪口三隱潭,梅堯臣有詩曰: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然後由兩潭相匯而成,即下隱潭,以奇秀稱絕。有當地民國著名文化人胡行之的《下隱潭》詩:“百尺銀濤掛石飛,蒼崖翠壁紫巖扉。四時不息雷鳴耳,六月寒生潭上衣。”

溪口三隱潭,梅堯臣有詩曰: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此等集峰、洞、潭、澗於一境,風景獨秀,清幽空靈的自然勝景之處,當然就是自古以來傳說中的“真龍宅焉”,怎麼可能少得了神神道道的民間傳說的粉墨登場呢:隱於上隱潭的是能呼風喚雨的青龍,是求雨之地;中隱潭出沒的是黃龍,為求財之地;下隱潭盤踞的是赤龍,乃求官之地。

溪口三隱潭,梅堯臣有詩曰: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梅詩“巨石如龍孫”之句,估計也是源出於此。南宋文學家樓鑰對此很有敬畏之心,士官階層的為臣之道吧,他寫《隱潭》:“靈潭深入白雲堆,帶雨春云為我開。乳石半空渾欲墮,瀑泉千尺正中來。兩軍酣戰鼓鼙急,一雨生寒霹靂催。中有臥龍君勿狎,有時平地起風雷。”

溪口三隱潭,梅堯臣有詩曰: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稍後的南宋詩人陳著晚年隱居剡溪,也寫了《隱潭》:“何神擎破隴頭巖,盡束溪流下碧潭。潭底有龍能變化,好將霖雨活東南。”則明顯有了庶民的底層期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