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在銀行存“死期”的,都是些什麼樣的人?

銀行“死期”,這是一個比較老的說法了,特指那些三、五年的長期存款。這些存款,由於期限較長,且資金流動性很差、期間不適合支取,被很多人形象的稱之為“死期”。

喜歡在銀行存“死期”的,都是些什麼樣的人?

至於說,哪些人願意存“死期”,其實不外乎以下幾種:

老年人。一些年紀較大的老人,對於理財產品不懂、更不能嘗試互聯網存款類產品,且平時又用不了多少錢。那麼,對於他們來說,最安全、收益最高、最穩定的方式,就是將錢放銀行、存“死期”。這樣,不僅能獲得較多的利息,年底說不定還能拿一些小禮品呢。

保守型投資者。這一類人,對風險比較敏感,極其害怕本金的虧損。因此,為了100%確保資金的安全,選擇高利率的三年、五年銀行存款,也是必然的。

之前上過當、受過騙,投資理財虧本的人,也更願意購買銀行定期存款。這幾年,P2P平臺倒閉了一大批、又跑路了一大批,搞得很多投資者,血本無歸、虧損嚴重。此時,或許是因為受傷“太深”,部分投資者已經不再相信理財產品,只願意將剩下有限的資金,存放進“死期”裡。寧願收益低一點,也不再敢嘗試風險。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資產多元化配置的人群,也喜歡將一小部分資金(比如5%)存“死期”。這是資產配置的一種策略,並不需要多說。

大抵來說,差不多也就以上幾種人,願意將資金存放到利息較少,但絕對安全的銀行“死期”當中。

喜歡在銀行存“死期”的,都是些什麼樣的人?

總之,投資有風險、還是得謹慎一點。為了儘可能規避風險,將資金存放入銀行“死期”,這並沒什麼,個人的風險偏好不一樣罷了,不必太過糾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