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詠:大健康產業最完整分類研究仍需要挖掘

自從"健康中國2020規劃"發佈以來,大健康這個命題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學者、專家和政府都想認真研究"大健康"的屬性、範圍,發展潛力,可是沒有豐富的從業軌跡很難把"大健康"理清楚。

我2006年在媒體上率先提出"大健康"概念和"大健康產業",當時不少人質疑我是在造概念,甚至"譁眾取寵"!確實我當時也沒有絕對的定義,只是認為"我們不能只盯著生物醫藥或醫療衛生打圈圈"。

直到我參與"我國健康服務業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研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課題研究後才慢慢對它的定義和範疇進行完善。

大健康定義:包括人的衣、食、住、行,貫穿人的生、老、病、死(從一顆受精卵到臨終關懷),涵蓋人的全生命週期的完整呵護,叫大健康。由此帶來的產業鏈叫大健康產業。

那麼產業範圍呢?大健康農業+大健康工業+大健康服務業=大健康產業。

大健康農業=綠色(有機)農業(一產:種植、養殖、花卉、農副產品、中草藥等)+休閒農業(觀眾、體驗、教育、科普)+康養農業(養生、養療、養老、慢病管理)+田園綜合體(集旅遊、觀光、體驗、康養、醫養三產業融合項目)起碼要把農業進行三到四次套現。

大健康工業=生物製藥(中藥、化藥、仿製藥、飲片)+保健食品+特醫食品+保健飲品(涼茶)美容化妝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非醫療器械類護理康復用品+人工智能輔導類型產品等。

大健康服務業=醫療+養生+養生+醫美+健康管理+心理諮詢+健康保險+遠程醫療+區塊鏈技術應用+健康教育+健康文創+健康養生旅遊+母嬰照護+健康信息服務等。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越來越高,追求的健康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多,大健康一、二、三產業不斷升級,範圍和產業鏈也會不斷增加,我們的研究成果也會不斷更新迭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