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頭的工作幹好就是最好的鍛鍊


把手頭的工作幹好就是最好的鍛鍊

每個不甘於寂寞的人都想出人頭地,想有一番大的作為。

這種想法對於很多剛剛步入職場的人而言,更是具有普遍性。而當這種個人主義的想法遭遇現實的骨感,很多人會不適應的。

如果遇到的這種事兒多了,很多人就會進入一個“黑匣子”模式,終日渾渾噩噩,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在青春消磨中喪失當年的初心和激情,無所作為,消極怠工,不思進取。

仔細觀察一下週圍,這樣的人不在少數,甚至我們自己也曾經如此過。

而當我們看到他人成功的時候,則總會因為各種主客觀因素或者嫉恨或者片面誇大其某一方面因素的絕對影響力等等,忽略了日常。

何為日常呢?

對於作家而言,每日不間斷地寫出上萬文字就是日常;對於行政辦公人員而言,每日面對人民群眾來人來函的瑣碎工作不厭其煩地溝通、辦理就是日常;對於寫材料的秀才而言,每日盡心竭力完成好各項文稿的起草就是日常;對於銀行櫃檯人員而言,每日服務客戶的存取款、借貸理財需求就是日常;等等你我他的每日上班勞作就是日常。

據觀察,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因為日常的點滴積累而積跬步至千里的。

你可能會講,有些日復一日反覆循環不變樣的工作,時間長了會很枯燥乏味的。

但成功人士會告訴你,即使那樣很乏味的工作,也能一來培養你的專業技能 熟練度、二來提高你的忍耐力、三來慢慢啟發你思考如何變革這些工作讓其變得更有效率和效益,等等。

你可能會覺得寫材料這種苦差事,寫下了又沒人看,領導講話結束後就沒什麼用了,研究的內容不如企業和權力部門的那麼具體和實際,既不產生生產力又不能為自己增收,意義不大。

但成功人士不會告訴你的是,寫材料時間長了,一來對文字駕馭力提高了、二來對世界比如政府和市場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了、三來建立了廣泛的人際聯繫,等等額外的收穫。

這些事例告訴我們,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下也沒有白乾的活。即使你幹著別人尤其是周圍人看起來很扯淡的活,只要是正經事兒,只要方向沒錯,彆氣餒,認真幹就好,不要在乎他人的說法。

努力幹,認真幹,即使失敗了,也能收穫一份經驗。

把手頭的每一項工作都梳理清晰,琢磨著認真幹,仔細打磨,力爭出精品。久而久之,這種做事的態度、方式方法,就可能影響到你的思維和觀察事物的角度等等,讓你在不經意間收穫意外驚喜。

我們可能幹的工作不同、社會分工不同,但做任何事兒的態度和認真程度是共通的,做事兒尋找好的辦法和解決方案的思路是共通的。

那些把別人眼中平淡、繁瑣的工作幹出成績、幹出亮點的人,幹其他工作也往往不會太差。

這些人就是那種把手頭每項工作都幹好的人,他們把幹工作當做最好的鍛鍊,在紮實肯幹中磨練耐心毅力、抵禦外來的風言風語、揣摩幹工作的訣竅,無怨無悔,樂在其中,潛心修行。

一旦有機會來臨,他們就會把它一把抓住、緊緊拽住,脫穎而出,令人驚詫。

而大多數人的不夠成功,往往是想得太多,幹得太少,或者沒把手頭工作幹好而好高騖遠了。

積累不足,根基不牢,自然無法行穩致遠,在爬坡過坎中登上人生一個又一個勝利巔峰了。

把手頭的每項工作都幹好,把握好當下,對大多數還不夠成功的人而言,也許就是最好的鍛鍊和修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