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兩長制”激活基層“神經末梢”——安徽安慶在疫情防控中強化群防群治機制

【光明日報】“兩長制”激活基層“神經末梢”——安徽安慶在疫情防控中強化群防群治機制

  “昨晚有幾個老人在6棟樓下的水井邊聊天。提醒一下,疫情期間,這樣扎堆很危險,咱們8棟的居民可別學他們那樣。”2月24日上午,餘建民在“單元群”裡發出第一條微信後,便和老伴汪萍戴著紅袖箍在小區裡巡邏。

  餘建民是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龍獅橋社區第一網格黨支部黨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毛遂自薦成為東方麗景8棟的單元長。他負責的8棟共有52戶居民,他的工作就是挨家挨戶上門登記信息,摸排“五類人員”,確保“五個清倉見底”工作落實到位,還要負責在微信群推送“疫情防治小常識”,推廣“皖事通”居民健康登記系統,一旦發現發熱、外來人員及時向網格長和社區報告,同時協助網格長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為居民提供貼心服務。在他的帶動下,老伴汪萍也加入單元長的行列,擔任了東方麗景小區5棟的單元長。

  像餘建民夫妻這樣的單元長,在安慶市共有15000名,覆蓋全市149個街道、1546個社區。與此對應,在農村以10戶或5戶為單位,將鄰居編成聯防小組,優先挑選黨員任聯防長,負責聯防區域內各戶疫情防控。

  3月4日,安慶全市實現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院感”。

  “安慶市緊鄰湖北,疫情防控工作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我們在城鄉社區創新推行單元長、聯防長制度密不可分。”安慶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長黃傑說,“‘兩長制’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發展運用,有效補齊了過去網格長底數掌握不細、群眾參與度不高的短板,激活了基層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不但‘管得住’,而且‘管得好’,是基層社區治理的具體創新。”

  單元長,打通城區治理“最後一米”

  “單元長,今天外面又下雨又下雪,我歲數大了出門不方便,能否幫我代買點菜啊?”在安慶市迎江區永勝社區天一家園,9棟的48戶居民們都喜歡用單元長稱呼付慧玲。

  天一家園是開放式的老舊小區,擔任單元長後,付慧玲的手機每天收到多條諮詢求助信息,大到防疫政策,小到買菜購物,付慧玲總是在第一時間給出回覆。

  看到母親的忙碌,2000年出生的兒子王傅煜也加入到志願者行列中,這個海南大學大二學生每天和社區工作人員一道,在小區門口執勤。

  城市社會治理的基本框架是“社區黨組織+網格長”,在平時,網格長一般管理300至500戶居民。“但在防疫期間,一個網格長難以勝任繁雜的工作。”在安慶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桂銳看來,基層社區是疫情防控第一防線,責任重大,任務艱鉅,“即便把網格長細分為樓棟長,有的一棟樓住戶太多,樓棟長也管不過來,工作中難免有盲點和漏洞”。

  疫情發生後,安慶市迎江區率先把樓棟長再進行細化,以30戶至50戶為一個單元,每個單元選拔一名單元長,從而形成“社區黨組織+網格長+單元長+居民戶”的模式。桂銳介紹,網格長原則上由社區幹部擔任,單元長為所在樓棟有一定威望和影響力、有一定文化、身體健康、年齡一般不超過65週歲的住戶居民擔任,由網格長、社區居民、物業管家推薦或群眾自薦產生。管理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安慶市迎江區光榮社區常住人口7000多人,有76棟居民樓,之前被劃分為11個網格,有11個網格長。要實施“清倉見底”,11個網格長鬚在短時間內摸清7000多人、76棟居民樓的具體情況,並且做到不落一戶、不漏一人,這對他們是挑戰。“不光是時間短、任務重,關鍵是不少網格長和居民們之間彼此還不是很熟悉,這就導致了清倉見底難度極大,甚至精準度不高。”光榮社區居委會黨委書記何巧霞說,現在多了73個單元長,社區清倉見底更加便捷、更加精準了。

  設立了單元長,創新了“小單元作戰”,形成了社區黨組織領導網格長、網格長管理單元長、單元長包保小單元及其居民戶的層級式新型社區治理制度,徹底打通了基層社區治理的“最後一米”,為疫情防控以及今後基層社會治理打下了堅實工作基礎。

  “單元長的出現,讓居民群眾有事找得到人,辦事更加快速便捷,進一步細化了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安慶市宜城路街道錢牌樓社區第五網格長程敏說,同時帶來的變化是,“原來住在一棟樓的人都不認識,實行單元長制後,鄰里關係得到了改善,變成了一棟樓,一家人,一家親。”

  聯防長,不漏鄉村防控“最後一戶”

  安慶市宿松縣高嶺鄉是沿著五桃公路興起的“騎路集鎮”,石唐峰的裁縫店就開在公路邊,疫情發生後,他被推為聯防長,每天掛著胸牌到他聯繫的5戶人家去轉轉。

  宿松縣地處鄂皖交界,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加之不少村民沿著國、省幹道沿線兩邊建房,相對於原有的村落,不便於封閉式管理。為確保不漏一戶,不留一顆疫情“種子”,宿松縣率先在全市鄉村推行聯防長制。

  “所謂聯防長制,就是對國、省幹道沿線和難以完全封閉管理區域的分散住戶,每十戶或五戶組成一個聯防小組,把老百姓組織起來,互相幫助、互相管理、互相監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宿松縣委書記王華介說,這一舉措填補了原有的基層治理組織管理模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短板和漏洞,同時也拉近了黨群、幹群關係,群防群治、聯防聯治的氛圍很好,老百姓參與積極性很高。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關鍵在末梢,成敗看基層。記者瞭解到,建立聯防長制度後,鄉村治理格局相應變成“村(居)黨組織+網格長+聯防長+聯防戶”,把鄉村治理的“毛細血管”延伸到最偏遠的“最後一戶”。

  目前,在安慶市的各個鄉村,27000多名聯防長正活躍在1546個鄉村。他們大都從黨員、退伍軍人、鄉村能人中推選產生。

  桐城市雙港鎮白果村劃分了26個區域網格,每個網格設立一名在防疫一線的黨員為聯防長,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們嚴格包保到戶,按照“寬出嚴進”的要求每天到戶排查人員流動情況。

  宿松縣佐壩鄉有6個村與湖北省黃梅縣相連,設立聯防長後,優先挑選黨員任聯防組長,負責聯防區域內各戶的宣傳發動、監督監管、動態監測等工作,每天彙報各聯防戶的動態信息。

  長效機制確保“平戰結合”

  “單元長是社區和居民之間的紐帶橋樑,他們犧牲休息時間,一腔熱血、滿懷激情,參與社區疫情防控,為小區的平安築起了一道新的防線,我們代表全體居民向你們表示感謝!”2月21日,安慶市迎江區龍獅橋鄉長青社區恆大綠洲小區內,一張“大紅榜”吸引了過往人員駐足觀看。

  這張“大紅榜”,是長青社居委代表轄區4000多戶居民,對社區110名單元長製作的公開感謝信。“五個清倉見底任務下達後,該社區110名單元長在短短兩天時間內迅速而精準地完成基礎摸排,將疫情防控各項措施落實落細,做到無死角、無盲區。”長青社居委黨委書記李幫說。

  “‘兩長制’搭建起黨委政府、基層幹部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確保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做到防控無漏洞、無死角、無盲區,實現疫情防控、基層治理的雙贏雙增效。”安慶市全面推行疫情防控“單元長”“聯防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黃傑表示。

  在安慶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安明兵看來,“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由熱心群眾、黨員幹部等組成的單元長、聯防長隊伍在安慶市基層織密了第一道防控網,他們是宣傳員、監督員、情報員,也是服務員,成為群防群治、聯防聯控中的重要力量,可以說是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一種有效探索”。

  一項創新舉措的平穩落地,高效運行,需要制度保障和法治支撐。目前,安慶市已經探索出“兩長制”人員選聘、業務培訓、動態管理、運行監督、經費保障等制度,同時還建立了把骨幹“兩長”發展為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培養成骨幹“兩長”的雙向培養機制,充分調動黨員幹群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

  “‘兩長’在戰時參與疫情防控,平時參與社區治理。”黃傑告訴記者,待疫情解除後,單元長、聯防長將就地轉化,變成“平戰結合”的長效機制。“兩長”主要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重點承擔掃黑除惡、信訪維穩、安全環保、文明創建、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社會面管控等方面的相關任務。在全市率先推行單元長制度的迎江區,目前已出臺單元長管理辦法,併為“兩長”購買了保險。

  “突出黨建引領,確保黨組織建在網格中,黨小組建在單元(聯防組)內,真正讓黨旗飄起來、黨徽亮起來、黨員動起來,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延伸。”安慶市委書記魏曉明說,下一步,安慶市將進一步細化工作保障、動態管理、獎懲激勵等措施,將“兩長制”固化運用到基層社區治理中來,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光明日報記者 常河 2020年03月23日 1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