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出现在联考中的高频成语考点,你会多少(第三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些无不证明了积累的魅力,无论是实词还是成语,积少成多,都离不开坚持和努力,这也是大多数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为坚持备考的公考生来说,成语实词是常见的易错易混淆的题型,那么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那些出现在联考中的高频成语都有哪些?

  1. 耗资不菲:意为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2. 兴师动众:指动用很多力量去做一件事。
  3. 大动干戈: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4. 劳民伤财:意为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
  5. 繁文缛节:意为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
  6. 无可非议:意为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7. 无可讳言:意为没有什么需要忌讳掩饰的,可以坦率地讲出来。

【真题演练】“梨花节”、“牡丹节”······各地主办的各种各样的“节”频频亮相,热闹非凡。这些名目繁多的活动大多____,耗资不菲。各地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地方特色或特产举办活动,打响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本____。但一些地方不顾实际,办节中讲排场、比阔气,形成公费办节的攀比之风。少数地方搞“拉郎配”,只要与本地沾点边,哪怕是传说、神话,都抬出来热炒一番。

A. 兴师动众 无可非议

B. 劳民伤财 无可厚非

C. 繁文缛节 无可争议

D. 大动干戈 无可讳言

【解析】第一空,横线处所填成语与“耗资不菲”构成同义并列,语义相近,“耗资不菲”意为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A项“兴师动众”指动用很多力量去做一件事,D项“大动干戈”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置于此处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劳民伤财”意为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文段并未体现使人民受苦,置于此处程度过重,排除;C项“繁文缛节”意为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与文意无关,排除。

第二空,分析文意可知,横线之后通过转折关系指出一些地方不顾实际,这种讲排场的做法是不对的,我们对此持批评、否定的态度,转折前后语义相反,故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体现这种做法是不需要被批评、指责的。A项“无可非议”意为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符合文意,当选;D项“无可讳言”意为没有什么需要忌讳掩饰的,可以坦率地讲出来,与文意无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那些出现在联考中的高频成语考点,你会多少(第三篇)

  1. 如出一辙:原意指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2. 大同小异:指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3. 人云亦云:指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强调说话。
  4. 众口一词:指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强调说话。
  5. 心不在焉:意思是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强调态度问题。

【真题演练】即便是比较严肃的史学著作,在习惯了一种写作和思维路径后,也很难有别的考察和分析视角。这样一来,人们读到的史书就难免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读者

A. 如出一辙 心不在焉

B. 人云亦云 不求甚解

C. 众口一词 味同嚼蜡

D. 大同小异 兴味索然

【解析】第一空根据“这”指代“习惯了一种写作思路和思维路径”,故横线处体现史书也都是类似的,A项“如出一辙”原意指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能体现史书内容差不多,保留;D项“大同小异”指大体相同,略有差异,符合文意,保留;B项“人云亦云”指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强调说话,与史书搭配不当,排除;C项“众口一词”指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强调说话,搭配史书不当,排除。

第二空史书内容类似,读者读起来就会感觉无聊,对应D项“兴味索然”指一点儿兴趣都没有,符合文意,锁定D项。A项“心不在焉”意思是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强调态度问题,并非史书内容类似导致,语义不符,排除A项。

故正确答案为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