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泰的清明習俗

說到清明節,新泰人更願意稱呼它為“寒食”。網上有很多關於清明節起源及習俗的帖子,但每個地區的習俗都不盡相同。


新泰人的清明

新泰城區周邊清明期間最重要的有兩件事情,一是祭祀,二是插柳枝。清明的祭祀不屬於家堂祭祀的範疇,需要準備貢品到林上(墓地)進行祭祀活動。菜品多為三樣,正規的做法是用“小三牲”,即為雞、魚、肉。然而現在為圖方便也很少有人遵從此俗,多是以其他替代。比如很多人家會用豆腐,豆腐一定是一整塊的,不能切開,一旦切開“都福(dou fu)”滿滿的福氣便會分開,是個不好的兆頭。

上林祭祀

就像我們吃飯一樣,必須有主食。講究的人家會包水餃,俗稱“貢養子”,每碗當中必放單數。而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有些人家也會用饅頭代替。同樣也和我們現在吃飯一樣,除了貢品還得有貢酒、貢茶。雖說現在新泰人喝酒多用茶碗做了酒杯,但是此處可不能用茶碗倒酒,茶碗只能用來倒茶,盛酒則用酒盅。而酒和茶的倒法也遵從“酒倒滿,茶倒淺”的原則。事必則要“澆添”,這個做法也像我們喝茶喝酒一樣,喝了一部分然後再添加。

山東新泰的清明習俗


清明的“寒食祭”也是新泰人祭祀習俗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除祭日外,還有農曆十月初一的“寒衣節”。所以新泰人每年要到林上上三次墳,但有的地區不上十月一或不上清明,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特別是年輕群體很多也並不參與“上林祭祀”。清明前後,春暖花開,給祖先逝者送些食物;農曆十月初一,天轉冷,給祖先逝者送些禦寒衣物。雖是民間習俗,但也充分體現了新泰人的人性化,雖然他們已經離我們而去,但是我們依舊沒有忘記。當然也不能只送食物衣物,每次也要送些錢,正所謂“窮家富路”,既然離開家那就多帶些錢,總是用的到的。感念先人,俯仰之間。這是我們重要的民俗節日,是寄託哀思的集合,是人類親情與親緣關係延續表達。就像現在有些老人會攀比,兒子閨女家來帶了什麼什麼,說不定那個世界也是這樣,他們也會攀比,看看誰家老幾來上的墳,帶白磷魚了嗎?又燒過來了多少錢呀?

山東新泰的清明習俗

事必後,一定要壓墳頭紙,並且要給墳培土。

夠柳枝


山東新泰的清明習俗

清明還有一個值得回味的環節,那就是“夠柳枝”。這是孩子們歡樂的時刻,記憶裡每當清明前一天下午,筆者總會跟隨鄰居家哥哥出發去夠柳枝。當然筆者從來沒有自己去過,畢竟始終沒有掌握爬樹這項技能。搞來的柳枝要在清明當天太陽還沒出的時候插到家中所有門窗前。當然最令孩子們回味無窮的還是用柳枝做成的哨子,筆者從小總是吹別人給我做的哨子,蓋因動手能力不強始終沒有學會怎麼擼哨子。就像夠柳枝一樣,我永遠是那個在樹底下拾柳枝的。當然清明用的柳枝一定要是“直柳”,萬萬不可用“倒柳”,畢竟諧音不好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