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個有趣的中國水系稱謂現象:長江以北多稱“河”而以南多稱“江”,這是為什麼?

清風朗月zgh


在近現代來說江和河是沒區別的,但是在古代兩者區別還是蠻大的,而且兩者在古代命名是有規律的,只不過並非用南北方來劃分的,我來具體說一說。

首先,說一個簡單道理,如果一個小孩子想寫蘋果,但是恰巧蘋字不會寫,那麼大概率下他會用平果來代替,其他人如果帶入語境去理解也不會產生誤解。其實古人在文明初期也是一樣,同音字也會有所替代,只不過隨著文明發展,同音之字便有了多樣的寫法以示區分,這樣也就產生了文化的多樣性,但也令人們對曾經的本意有所淡忘。

那麼我們對江河來進行分析。江,就是疆或韁。那麼是什麼意思呢?你會發現絕大多數疆往往水流量較大,河面湍急,往往成為一定時期人們活動的阻礙,成為了某種韁繩和束縛,所以這樣的河流往往成為最早的疆界。例如對於幾千年前的中原華夏人來說長江就是最早的疆界。同樣我們也能看到我們祖先的開拓不息——阻礙,只是暫時的。於是在長江之外又有了新的江(疆),但這些江也不是永遠的。同樣的道理,為什麼東北的很多河流也叫江,因為曾經是疆啊。另外你會發現國外的河幾乎沒有叫江的,因為在近現代中的翻譯江河不分了,而且他們確實不是我們的疆麼。

當然國外也有一些以江為名的河流,但你會發現一個特點這些地方几乎都是華夏人曾經的故土或是有重大影響的地區。如朝鮮半島的大同江,至少在元末明初還曾經是中國的領土,而且大同江曾經是界河。再比如中南半島的緬甸泰國等國家幾乎都是受華夏文明影響較大的地區,甚至明代緬甸越南一些地區還是中國領土,泰國等受到中國文化影響極大。我們只是在清代才放棄的。

接下來說下河,江理解了河就好理解了。河,何或可。可就是適宜的意思。這些河水往往不再是人們生活的限制,更是早期文明的助力,黃河遼河都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叫河很自然。另外也能發現很多河在自然惡劣的地方起到維持基本生存的作用,叫河(可)就很自然了,如新疆的很多河。再有這些河流因為人類生存較早的地區所以生態破壞較為嚴重,所以災害較多,也就難免讓人發出河(何)的感嘆了,例如黃河就是因為不斷決口改道而有一定命名依據的。當然我們的先人不知有感嘆更有在感嘆之餘的奮鬥不息。

所以在古代江其實是邊疆(曾經或現在)的河流的稱謂,河是內地中原河流的叫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