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收拾玩具,你們是怎麼做的呢?

小妞媽咪


孩子不收拾玩具的原因

1、玩具太多,孩子感覺任務大,收拾困難,所以不願意收拾。

2、家長沒有給孩子一個儲物空間,孩子因不知道把玩具收拾到哪裡,因而放棄收拾。

3、父母看孩子收拾得不好,乾脆代勞,替孩子收拾,孩子因此就不收拾了。

4、家庭環境本身就很凌亂,孩子深受影響,認為收不收拾無所謂。

教孩子收拾玩具的好處

1、發展身體和心理技能

整理玩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孩子跑來跑去,學會區分類別,最後還要把同一類的玩具放到一起。這可以訓練孩子的觀察力、理解力、應變能力和體能,讓孩子們在家務勞動中得到生理和心理技能訓練。

2、協助孩子獨立自主

寶寶最需要學習的是照顧自己,除了學會自己吃飯、自己刷牙和自己洗澡之外,還要學會收拾自己的玩具、自己的用品,這也是孩子學會自理很重要的一點,在孩子完全掌握後,你可以教孩子清理自己的房間,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3、促進親子情感交流

難得有機會和媽媽一起收拾玩具,這是一個需要媽媽和寶寶共同努力的事情。在這個共同努力收拾玩具的機會里,媽媽和嬰兒是平等的,一起努力完成這項工作,孩子們會體會到與母親一起工作的喜悅,也能體會到父母的辛勤勞動。

如何教孩子自己收拾玩具

1、引入強制措施

如果不管大人用什麼方法,孩子都不願意收拾滿地的玩具,可以引入強制措施,比如如果孩子玩完玩具後不及時收拾的話,就把這些玩具“沒收”,讓他們體驗不及時收拾玩具所帶來的不好的後果,而且一旦跟孩子制定好規則後就要堅決執行,如果孩子破壞了規則一定要給孩子一點小懲罰,不能破例,不能讓孩子心存僥倖。

2、及時鼓勵寶寶的良好行為

即使寶寶只收拾了一個玩具,也要及時鼓勵,以促進寶寶良好的行為繼續下去。但這次的鼓勵不能太敷衍,比如就說:“寶寶很好,寶寶真棒”之類的話語,一定要詳細描述寶寶的良好行為,讓寶寶知道媽媽為什麼鼓勵自己。

3、給孩子預設一個收納的流程

孩子沒有很好的規劃能力,看到滿地的玩具,首先就會覺得收拾起來很麻煩,不想收拾,或者就一直在整理一些小玩具,整理半天也理不出頭緒來。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孩子們先把佔地方的玩具,比如鐵軌、積木之類的東西清理乾淨,最後再處理那些小玩具。



Sherry楊楊


您好,我是陸超,也是一對雙胞胎的奶爸,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針對您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家長還是要分析下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自己收拾玩具,是玩具太多了收拾起來麻煩呢?還是孩子有依賴情緒想著家裡大人會幫我收呢?總之對於這種行為,我們做家長的需要及時制止,我建議這麼做:

1.家長當然要以身作則,平常家裡如果也亂七八糟的,孩子當然覺得這點玩具亂丟也無所謂,孩子模仿能力本來就很強,所以家長自己也要做好榜樣,在這方面大人都要統一思想。

2.給孩子規定收納玩具的地方。孩子玩完玩具後,家長要引導孩子將玩具放回之前拿的地方,物歸原處,剛開始這個過程最好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做,讓孩子養成這個習慣。之後再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

3.不收拾玩具,可能因為玩具太多了不想收拾,家長可以每次在孩子玩玩具的時候事先和孩子說好,每次玩之前選好自己要玩的玩具,選個一兩個就可以了,不要玩的三心二意,這樣也方便孩子收拾。

4.如果孩子還是不收拾,我會告訴孩子你不收拾的話我會給你收拾,不過我會告訴孩子你不收拾的話這些玩具就會我就會扔掉,因為你自己的玩具都不會珍惜和保管好。你要對你的玩具負責。事後我會把他們不收拾的玩具當著他們面掃掉再找個地方鎖起來,絕對不給他們玩,等到他們發現自己玩具不見了自己著急的時候我再和他們好好教育。通常這個辦法還比較有效。對於這種屢教不改的行為家長千萬不要慣著,該強硬的時候還得強硬。

5.不管有沒有這種不收拾玩具的行為,孩子的玩具建議以後不要買很多,到了一定年齡也就要讓孩子儘量少玩玩具了。多讓孩子做點別的,比如說讀書,畫畫,運動對於孩子成長都是挺不錯的。

總之,孩子不收拾玩具肯定不是孩子的主觀行為,說白了或多或少和大人平時教育是有關係的,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也不要不耐心甚至打罵,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話只能家長耐心引導,這個過程也需要時間。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


睿寶and駿寶


每個家庭伴隨著寶寶的出生,玩具也日益增多,原本收拾井井有條的家裡也會因為橫七豎八的玩具變得雜亂不堪。這時候最為難的就是大人,因為孩子從來不會主動收拾玩具,甚至不讓大人動那些躺在地上的玩具。

一歲之前的孩子大多還不會走,這時候的玩具大部分是大人給的,最後也是由大人收起來,所以還是很好整理的,不至於弄的到處都是。但是孩子會走之後,走到哪裡就把玩具帶到哪裡,這時候沙發上、地面上,床上……只要寶寶觸及的地方,都會有玩具的存在。

我家大寶兩歲前最喜歡在地板玩,玩具擺滿了整個地面。有時候我看著亂,趁他不注意的時候開始給他收拾起來,可是一轉眼他就不願意了,非得放回原地。儘管我三番五次的說他,玩完了的玩具要及時的放到收納盒裡,無奈人家根本不理會。所以,那段期間,我都是在孩子睡著了才開始收拾玩具,要不然家裡實在太亂了。

三歲左右的孩子,現在什麼話都可以聽懂的,每次讓他收拾玩具時,高興了就開始收拾,不高興了還是放那不管。漸漸地我開始實施措施了,不收拾玩具的習慣開始有所改善了。

首先玩的時候和孩子溝通好,玩完的玩具要及時清理,送它們回家,因為玩具也有自己的家,也要回家,要不然在外邊不安全。孩子可以意識到家的安全性,漸漸地把玩具整理分類收拾好。其次培養孩子收拾玩具的習慣,習慣成自然。可以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過程中給孩子說明玩具放的到處都是不僅影響家裡的美觀整潔,而且不安全。最後就是獎勵機制,對每次收拾好玩具有所表示可以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在激勵的過程中促使孩子收拾玩具。

育兒道路上,也是爸爸媽媽不斷成長的歷程,歡迎一起交流~


羅羅羅羅羅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孩子為什麼不願意收拾玩具。其實無非是以下幾種原因:

1.玩具太多,孩子覺得收拾起來難度太大

此處我家也中招,六六的玩具的確是非常多。一時興起拿出來玩之後,收起來就不是容易事。

2.依賴情緒,反正有人幫我收

此處我家中招,最開始勤勞的六姥姥往往是一看六六不玩了就會去收起來,所以六六就更是不在乎收不收玩具了。

3.孩子會眷戀玩具帶來的滿足感

這個其實也是人之共性,我們會下意識的覺得有些東西放在眼前比較順手比較滿足。

4.家裡環境本身就很亂,孩子不覺得這是個事

滿屋子都亂的話,孩子就不會覺得玩具隨便亂扔是個事了。

而具體怎麼做呢,接著往下看~

一.

幫助孩子將“大目標”化成“小目標”

滿地都是玩具,不僅我們看著頭疼,對孩子來說也是很浩大的工程,所以有逃避心理倒是很正常。所以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克服這種心態,可以這樣做。

1.為玩具選擇合適的收納箱。

這樣孩子玩完玩具後,引導孩子將玩具收回具體對應的收納箱。這也是為什麼我這幾年在開團產品中會爭取收納的福利,比如Modarri玩具車的收納盒,讓孩子玩完後放回去,這個過程就沒有那麼難。

如果沒有配套的,宜家那種透明收納箱,幾十塊錢一個,能裝又方便看到有什麼玩具。還有一些袋子,比如前兩年我們賣棗的袋子,用來收畫筆是很好的選擇。

2.將過程拆解詳細,先從一個個步驟開始引導。

比如說“把這些玩具都收好”會讓孩子覺得比較難,但是說“把這堆積木收起來”,任務難度就會下降很多。收完一類之後再收其他的。“接下來我們把這幾個車子送回他們的箱子”。

這樣簡單具體的指引,適當引入日常繪本中的行為。比如《小熊寶寶》裡的收玩具,還可以唱《收拾歌》調動氣氛,會讓孩子更理解我們的目標,接受度也會更高。


農村成成媽媽


我們家孩子以前也不愛收拾玩具,不管怎麼說怎麼做他都不願意去把玩具收拾好!

後來有一次我發火了[捂臉],隨便丟在地上的玩具我直接都給他扔門外了!哭的稀里嘩啦的,給他講的很明確,玩具玩完以後放回你拿的地方,不然就是你不要的玩具,我直接當垃圾給你扔了!

從那以後就好了很多,每次我要收拾屋子或者掃地,他都會主動去把玩具收拾起來!

有時候也會說,爸爸,我想下午收拾,好不好!

我會答應他,所有的事情不是說一步都能到位的,要慢慢去引導他!

關注我,一個90後年輕寶爸,分享更多育兒經驗跟日常!今天發佈了一本兒童繪本故事視頻,就是講教會孩子如何讓玩具回家的故事!


果爸講故事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孩子為什麼不願意收拾玩具。其實無非是以下幾種原因:

1.玩具太多,孩子覺得收拾起來難度太大

此處我家也中招,六六的玩具的確是非常多。一時興起拿出來玩之後,收起來就不是容易事。

2.依賴情緒,反正有人幫我收

此處我家中招,最開始勤勞的六姥姥往往是一看六六不玩了就會去收起來,所以六六就更是不在乎收不收玩具了。

3.孩子會眷戀玩具帶來的滿足感

這個其實也是人之共性,我們會下意識的覺得有些東西放在眼前比較順手比較滿足。

4.家裡環境本身就很亂,孩子不覺得這是個事

滿屋子都亂的話,孩子就不會覺得玩具隨便亂扔是個事了。

大體上就是這幾點,針對各家情況也許還有些細節不同,我們基本上可以確定一個應對政策:

對於孩子不願意收拾玩具這種行為,我們可以接受情緒,但是拒絕行為。

因為雖然孩子的這種反應是正常的過程,但是不代表我們可以縱容這種行為,很多好的習慣並非自然而然就能學會,必然是靠一日一日的習得而成。

所以,我們最主要做到的就是:幫助孩子認識到,收拾玩具就是他自己的責任所在,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正常要自己去做的事情。

而具體怎麼做呢,接著往下看~

一.幫助孩子將“大目標”化成“小目標”

滿地都是玩具,不僅我們看著頭疼,對孩子來說也是很浩大的工程,所以有逃避心理倒是很正常。所以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克服這種心態,可以這樣做。

1.為玩具選擇合適的收納箱。

這樣孩子玩完玩具後,引導孩子將玩具收回具體對應的收納箱。這也是為什麼我這幾年在開團產品中會爭取收納的福利,比如Modarri玩具車的收納盒,讓孩子玩完後放回去,這個過程就沒有那麼難。

如果沒有配套的,宜家那種透明收納箱,幾十塊錢一個,能裝又方便看到有什麼玩具。還有一些袋子,比如前兩年我們賣棗的袋子,用來收畫筆是很好的選擇。

2.將過程拆解詳細,先從一個個步驟開始引導。

比如說“把這些玩具都收好”會讓孩子覺得比較難,但是說“把這堆積木收起來”,任務難度就會下降很多。收完一類之後再收其他的。“接下來我們把這幾個車子送回他們的箱子”。

這樣簡單具體的指引,適當引入日常繪本中的行為。比如《小熊寶寶》裡的收玩具,還可以唱《收拾歌》調動氣氛,會讓孩子更理解我們的目標,接受度也會更高。

二.該“懶”的時候“懶”,該“出手時就出手”

不要因為怕孩子有依賴心理就覺得孩子一定要獨立完成所有的收玩具這件事。最初,我們可以邀請孩子:“來,媽媽幫你一起收吧。”可以和孩子比賽,誰能更快的將玩具收完。

我們不必擔心這就變成自己的事情了,一步步來,先讓孩子意識到這個事情他必須做,我們知道對他來說有些難,我們可以幫助他。

然後慢慢退出,鼓勵他獨立完成,媽媽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看誰先做完。

這些行為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於還有反覆。只要我們給孩子堅定一個認知-這是他必須做的事情。然後看孩子的情緒,該幫忙就幫忙,該旁觀就旁觀,不必過於執著某一種決定,隨機而變。

三.你不收拾的話,那我會按自己的方法來收拾了

這個地方就需要我們堅定了,不要被孩子的哭鬧左右。不再試圖說服孩子做什麼,而是決定自己做什麼。

明確的告訴孩子四件事情:

1.這些玩具是屬於你的,應該在固定的地方,這也是對孩子物權意識的培養。也是對我們自己家庭有整潔環境的一種督促。

2.在玩一個或者兩個玩具的時候(同類的車子玩偶這種不算),我們就專心的玩這些,不要將其它的混進來。

3.如果你不收,那麼我會收,但是我會以我的方式收。比如你有一個星期的時間看不到這些玩具,我會將這些放進儲藏櫃鎖起來。

4.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檢查,如果還散落在玩具區之外的玩具,那我們認為這是你要扔掉,不喜歡,不要的東西,我們會清理掉。你需要對你的玩具負責,並且承擔自己行為帶來的後果。

四.鼓勵她的行為

當孩子按照約定將玩具收起來後,我們不要帶強烈感情色彩的誇他很棒,而是肯定他的具體行為“你這幾樣玩具收的很好,”因為孩子會對被鼓勵的行為下意識的重複,給他留下印象,自己做什麼事情得到認可。在自我意識發展的過程中,會慢慢將這件事情形成習慣。

收拾玩具不是一個輕鬆的事情,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幫助孩子學習辨別分類,增強物權意識,還可以提高專注力。

基本上,當時就是這剛柔並濟的四招用下來,六六對於收拾玩具這個事情不牴觸了,她會自覺的將東西歸類收回原位。因為她很清楚這是她的東西,可以隨時拿出來玩,但是也有義務將之整理好。

有時候,我們看孩子不肯收,看不下去了。三下五除二的代替她做完,或者針尖對麥芒的逼迫她去做。但實際上,正確的是接納孩子的情緒,但是拒絕這種行為,給予時間和機會慢慢來,才能真的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件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更多孕產、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可愛的嚶嚶醬


我是康睿媽育兒,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孩子不收拾玩具,我們可以這樣做:

1

讓孩子養成收拾自己收納整理玩具,用完東西就歸位的習慣意識。

給孩子養成好的習慣關鍵期,就是孩子最愛說“不”的時候,也就是兩歲前後。這個時候也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的時期,我們就可以用秩序感建立初步的規則。

01 家裡準備好裝玩具的籃子5-6個,最好方便孩子取拿的,專門設立一個地方放置孩子的玩具區域,讓孩子養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保管的意識。

02 通過遊戲形式讓孩子愉快接受收拾玩具的行為。比如:每個籃子上貼一個動物頭飾,媽媽就說:“”寶寶,現在小白兔肚子餓了,我們趕緊把它喜歡吃的東西送給它吧!”

03 大人做好榜樣,平時東西就養成隨時擺放好。

2

溫柔而堅定的制定物品整理規則意識

這個過程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隨時接納孩子可能不願意收拾自己玩具的行為。

01 孩子在3歲過後,基本大人的要求都能理解,在收拾玩具時,除了遊戲方法,還可以和孩子商量玩過的玩具我們可以怎麼收拾?

02 請孩子收拾的過程中,有時會不願意,這是家長不一定非要孩子收拾完,可以等待一下,過後看孩子情緒穩定後一起和孩子進行收拾。切記大人自己為了圖方便,自己全部收拾完,那麼孩子的收拾、整理玩具習慣基本養成不了。孩子會觀察大人如何對待他的行為,當看到你允許他通過哭、撒潑等方式不收玩具時,以後就會這樣做。

03 父母學會觀察自己的孩子屬於哪一種性格,結合孩子的性格制定規則,留給孩子一定的預熱時間,慢慢養成習慣。

04 家中大人對待孩子收拾玩具的要求要一致和有堅持性,不可今天這樣明天那樣,導致孩子內心無所適從,就會誰的也不聽。

05 父母在孩子建立整理玩具的規則時,一點要放手,不可包辦代替。

以上是我的回答,更多的育兒資訊,歡迎關注“康睿媽育兒”


康睿媽育兒


孩子天生就愛動愛玩,愛動的孩子最聰明是說孩子在玩玩具的同時也在開發他的大腦。本人有3個孩子。一天家裡被他們弄得亂七八糟的,但當他們玩好的都把各自的玩具放回他們小家。這是怎麼做到的呢尤其是3個孩子。其實也簡單。我給我家3個寶貝做了個規定,首先你們自己給自己的玩具弄的漂亮的新家 。每次玩玩具後要把自己的玩具帶回玩具的家並看看那個玩具小朋友還沒找到家,要及時找回。剛開始小的孩子不願意,但看到他姐姐都把自己的玩具弄回玩具屋,他也急了就像姐姐學習了,一天,二天……慢慢地他們自己養成了一種好習慣,每次玩後都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好的還懂得清點還差誰.這是我對我3個寶貝對於不收玩具給的規定養成好習慣你們也和我一樣嗎?


秀秀購物分享


要點一:玩具收納在固定處。 首先父母在家裡面要有固定的地方讓孩子去擺放玩具,孩子小的時候可以簡單一點,比如就是一塊大布把所有的玩具都放在裡面,布一收玩具也就收納了,或者在家裡面有個大箱子,把所有的玩具都放在裡面,這也是收納了,當孩子慢慢地長大一點會有玩具架,才教孩子如何去分類收玩具。

要點二:趣味方式,一起收拾。 第二點父母需要陪伴孩子去形成習慣,比如在孩子玩完玩具以後,專門留出固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收玩具,可以用遊戲或者比賽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所有能想出來的方式都可以用,還可以鼓勵孩子定一些規則。

要點三:家長陪伴,逐步放手。 這個時候的重點就是要把玩具收好,而且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收好,再慢慢地讓孩子自己收拾,父母在旁邊陪著,到最後當孩子形成習慣以後,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收拾了。

總結:逐步培養,過程陪伴,最終獨立。 所有的過程都是需要一步一步培養,一步一步放手的,當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做到陪伴,並且教會孩子怎麼去收拾的時候,相信這個問題就可以得到緩解了。


TN琳


我家也有一個不愛收拾玩具的孩子,以前讓我頭疼的要命,每天都要整理他的玩具至少兩次。從臥室、客廳、廚房,甚至廁所都有可能有他的玩具。經常丟來丟去,根本不會收拾。沙發更是重災區了,藏了很多積木和玩具小車。我就每天反覆的收拾玩具,他倒是覺得很好玩,前腳收拾好,後面就搞亂。後來我瞭解到了很多方法,很管用,我來分享下。

一、先搞清楚孩子為啥不願意自己收拾玩具

  1. 玩具太多了。我相信很多人家裡情況跟我一樣,一個孩子幾個大人愛,一人買一個就很多了,不斷積攢起來,玩具就太多了。讓孩子收拾,孩子可能很茫然,他不知道咋收拾,面對這麼多凌亂的玩具,大人可能都要收拾很久,何況是一個孩子呢?

  2. 反正有人幫我收。我之前就是那個總會幫孩子收玩具的人,這樣孩子會形成思維定式,“反正有人幫我收,我幹嘛要收拾呢”,總有人替他收拾,小孩子心裡不會覺得這有什麼不好。

  3. 小孩子心裡喜歡很多玩具帶來的滿足感。我兒子深得我遺傳特別喜歡小車,各種小車都要買,加起來有100多輛了,整齊的擺起來也特別壯觀,丟掉亂放也讓人崩潰,掃地機器人經常就把他的小車掃出來了。小孩子有種心裡不願意把玩具收起來,這樣他看不到,也感受不到這種滿足感。

  4. 大人都亂丟亂放,我幹嘛不能。很多父母比較忙,平時習慣也不好,喜歡亂放東西。孩子自然也不會覺得自己亂丟亂放有啥不好了。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孩子不喜歡收拾玩具的四點原因,我們大人除了樹立榜樣以外,要幫助孩子認識到收拾玩具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就像吃飯一樣要自己去吃一樣。

二、教會孩子去收拾玩具

  1. 裝備好玩具收納箱。網上有很多買玩具收納箱、收納櫃、收納袋,買一些回來。

  2. 分解步驟,開始引導。小孩子是無法理解“把玩具收好”的,他不知道如何叫收好。所以大人要把收拾玩具的步驟分解,一步一步的教給孩子。“把球類玩具丟到那個箱子裡去”這樣孩子就很好理解,而不是“把球都收好”。收拾好球類玩具,再收拾小汽車等其他類型的玩具。

  3. 適當的時候幫助一下。有一次下班回到家,我看到小子正在收拾他的玩具,我想了想還是對他說,“來,爸爸幫你收拾吧!”。其實,這裡不用擔心孩子又再次形成依賴,家長有時候適當的幫助是一種鼓勵,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有的時候還會反覆。

三、如果你不收拾,我會用我的方式收好

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比什麼父子二人用比賽的形式收拾玩具好多了。這個方法的精髓就是要讓孩子自己承擔不收拾好玩具的後果。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這個“每日玩具回家”規則,事先要明確的告訴孩子,玩具是你的,你有義務把他們都收拾好,如果每天睡覺前還有沒有收拾好的玩具,我會幫你用的我的方式收好,你將有一個星期看不到這些玩具。你只有連續一個星期都收拾好玩具,這些被我收走的玩具才會歸還給你。

這時候父母只需要收走孩子特別喜歡的玩具就可以了,有些孩子可能玩具太多,並不在乎某一個玩具一個星期看不到,甚至永遠看不到都不在乎。父母就要多觀察哪些玩具是他真正在乎的,然後堅定的執行這個規則。

四、學會鼓勵孩子

孩子自己收拾好玩具後,父母可以鼓勵下孩子。不要用“你真棒”這種鼓勵,要鼓勵到孩子努力的行為上。“你這幾天這樣收拾玩具,收拾的很好,看來你很努力”,“你這幾個玩具擺放的真整齊,你是怎麼做到的?”。孩子渴望得到認可,這種積極的鼓勵會給孩子留下潛意識,他會做的越來越好。


五、總結

收拾玩具在成年人的眼裡不算是個事情,但是小孩子可以藉助收拾玩具學習到如何分辨類型、增強自律意識。我作為爸爸,曾經就是看不慣家裡太亂了,乾脆自己代勞收拾了算了,可是長久孩子都學不會自己收拾。一旦掌握了方法,引導孩子收拾起玩具後,自己輕鬆了不少,孩子也得到了成長。這就讓我覺得父母有時候不必事事都為孩子做了,很多事情孩子能自己做的時候,就應該放手去孩子去嘗試,給予時間和機會讓他們慢慢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