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被消滅,不可以被打敗——《老人與海》

楔子:人可以被消滅,不可以被打敗

海明威,美國著名的小說家。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是“由於他精通現代敘事藝術,突出表現在其近作《老人與海》中,同時也由於他對現代文體的影響”。

人可以被消滅,不可以被打敗——《老人與海》


主要情節

①古巴老漁夫桑提亞哥已經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了,大家都認為他“背了運了”,“連他那面補了很多面粉袋的破帆,都像一面永遠失敗的旗幟”。

②但老人不服輸,決定到更遠的海域去。第85天,老人終於在遠海釣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

③當他經過艱辛的努力將大魚拴到小船的船舷邊上以後,發現鯊魚群跟蹤而來,要吃掉他的獵物。老人又獨自一人開始了與鯊魚的搏鬥。

④老人與鯊魚群殊死搏鬥後來“被打敗後”回到岸上。

《老人與海》中的寓意與象徵

①小說表現了作家對世界和人之間關係的獨特認識。“大海”象徵著神秘莫測、充滿各種“暴力”的現代社會;“孤獨的處境”、“鯊魚”以及“他人的冷漠”等都是作家眼中的“暴力”體現形式;“老人”是有著漫長曆史的“人類”的象徵。這樣,“老人”和“大海”之間關係的描寫,就體現了作家對人與社會關係的理解。“大海”是無法把握的,它可以讓老人84天一無所得;也可以在剎那間給人以巨大的回報;大海中蘊藏著巨大的財富(馬林魚和各種各樣的海生物),也有著兇猛的敵人(鯊魚、渦流等)等。作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表現了現代人的孤獨與苦難、失敗與抗爭的命運。

②作者彰顯了在暴力境遇下人類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以及面對莫測的自然、悲愴的人生所表現出的一種“重壓下的從容”。

③老人沒有保住自己作為漁民而打到的大魚(只留下一副魚的骨架),卻使讀者感到一種由衷的欣慰:桑提亞哥捍衛了人類的尊嚴,因為人類在同醜惡勢力的鬥爭中,沒有失敗!桑提亞哥是個失敗的勝利者,也是一個非英雄的英雄。這部小說的意義就在於它塑造了一個典型的海明威式的硬漢形象,表現了一種永不屈服的精神,說明了一個人可以被消滅,但絕對不能被打敗這樣一種精神境界。

人可以被消滅,不可以被打敗——《老人與海》


文中細節描寫的意義

①孩子諾曼林第一個來看望他,並表示堅決要和他一起去捕魚,表現了老人的“硬漢精神”後繼有人;

②“老人又夢見了獅子”,暗示在人類身上這種硬漢精神和超邁的人格力量不會因為一次失敗而淡化或消失;

③“遊客”場景的描寫揭示了現代社會一個可怕的現實,即一個人的“英雄行為”並非都能被世人理解,對那些芸芸眾生來說,老人的故事不過是個無聊的談資而已。

硬漢形象,桑提亞哥

海明威作品中出現的一系列人物形象,有拳擊師、鬥牛士、獵人、漁人等。他們都具有一種百折不撓、堅強不屈的精神和性格,面對暴力和死亡,面對不可改變的命運,都表現出一種從容、鎮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嚴和勇氣。

桑提亞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即是這種“硬漢”形象精神境界的體現。

①桑提亞哥是一個“硬漢子”形象。他的信條是:“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②海明威筆下的“硬漢子”形象,不是張揚他們能夠戰勝一切“暴力”的英雄氣概,而在於弘揚面對打擊,面對困難時人所具有的不屈服的精神。

海明威知道他筆下的“硬漢”很難在這個時代取得真正的勝利,但他不允許他的“硬漢”像這個時代其他人一樣“識時務”,他要求他的人物在暴力、死亡、失敗面前保持人的尊嚴和勇氣,保持“男子漢的風度”,從而獲得一種精神上的勝利。

③桑提亞哥形象的意義:他的精神氣質使讀者不再以捕魚這個中心事件的成敗來評判他,而是關注他在同鯊魚所象徵的邪惡勢力的搏鬥中精神上的勝負。這時,老人就已經不是一個漁民,而是人類同一切邪惡勢力鬥爭的一個精神象徵。

人可以被消滅,不可以被打敗——《老人與海》


“冰山原則”

①這種創作理論首先是由美國作家海明威提出來的,指的是人的語言對於人的思想的表達就好像冰山一樣,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

②對作家而言,就是用簡潔的文字塑造出鮮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緒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

小說通過老人在大海上和鯊魚搏鬥場景的描寫,將富術特色有魅力的形象刻畫與抽象深遠的寓意融匯在一起,把一個生活中具體的打魚故事,變成了一部揭示現代人與社會關係、弘揚人的“硬漢”精神的壯麗畫卷。

②語言簡潔,敘述平實,用不多的文字,包含了捕捉馬林魚、和鯊魚搏鬥、回到岸上的表現以及酒店人們的樣態等多項要素;並且描寫栩栩如生,引人入勝。

人可以被消滅,不可以被打敗——《老人與海》


迷惘的一代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一個文學流派。

②20世紀20年代初僑居巴黎的美國女作家格·斯泰因曾對海明威說:“你們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這句話作為他第一部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的題詞,“迷惘的一代”從此成為這批雖無綱領和組織但有相同創作傾向的作家的稱謂。

③這些青年作家曾懷著民主的理想奔赴歐洲戰場,結果是目睹人類空前的大屠殺,經歷種種苦難,深受“民主”、“光榮”、“犧牲”等口號的欺騙,對社會、人生大感失望,故通過創作小說描述戰爭對他們的殘害,表現出一種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緒。

人可以被消滅,不可以被打敗——《老人與海》


選文

兩條鯊魚一道兒來到跟前,他看見離得最近的一條張開大嘴插進死魚的銀白色的肚皮時,他把短棍高高地舉起,使勁捶下,朝鯊魚的寬大的頭頂狠狠地劈去。短棍落下的當兒,他覺得好像碰到了一塊堅韌的橡皮,同時他也感覺到打在鐵硬的骨頭上。鯊魚從死魚身上滑下去的時候,他又朝它的鼻尖上狠狠地揍了一棍。


另一條鯊魚原是忽隱忽現的,這時又張開了大嘴撲上來。當它咬住了死魚、閉緊了嘴的時候,老頭兒看得見從它嘴角上漏出的一塊塊白花花的魚肉。他用棍子對準了它打去,只是打中了它的頭,鯊魚朝他望了一望,然後把它咬住的那

塊肉撕去。當它銜著魚肉逃走的時候,老頭兒又揍了它一棍,但是打中的只是橡皮似的又粗又結實的地方。

“來吧,星鯊,”老頭兒說。“再來吧。”

鯊魚一衝又衝上來,一閉住嘴就給老頭兒揍了一棍。他把那根棍子舉到不能再高的地方,結結實實地揍了它一下。這一回他覺得他已經打中了腦蓋骨,於是又朝同一個部位打去,鯊魚慢慢吞吞地把一塊魚肉撕掉,然後從死魚身上滑下去了。

老頭兒留意望著那條鯊魚會不會再回來,可是看不見一條鯊魚。一會兒他看見一條在水面上打著轉兒游來游去。他卻沒有看到另一條的鰭。

他想:我沒指望再把它們弄死了。當年輕力壯的時候,我會把它們弄死的。可是我已經叫它們受到重傷,兩條鯊魚沒有一條會覺得好過。

要是我能用一根壘球棒,兩隻手抱住去打它們,保險會把第一條鯊魚打死。甚至現在也還是可以的。

他不願再朝那條死魚看一眼。他知道它的半個身子都給咬爛了。在他跟鯊魚格鬥的時候,太陽已經落下去。

“馬上就要天黑,”他說。“一會兒我要看見哈瓦那的燈火了。如果我往東走得更遠,我會

看見從新海灘上射出來的燈光。”

他想:現在離港口不會太遠了。我希望沒有人替我擔心。只有那孩子,當然,他一定會替我擔心的。可是我相信他有信心。好多打魚的老頭兒也會替我擔心的。還有好多別的人。我真是住在一個好地方呀。

他不能再跟那條大魚講話,因為它給毀壞得太慘啦。這時他腦子裡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你這半條魚啊,”他說。“你原來是條整魚。我過意不去的是我走得太遠,這把你和我都給毀啦。可是我們已經弄死了許多鯊魚,你和我,還打傷好多條。老魚,你究竟弄死過多少魚啊?你嘴上不是白白地生了那個長吻的。”

他總喜歡想到這條死去的魚,想到要是它能夠隨意地游來游去,它會怎麼樣去對付一條鯊魚。

他想:我應該把它的長吻兒砍掉,用它去跟鯊魚鬥。可是船上沒有斧頭,後來又丟掉了刀子。話又說回來,當時要是我能夠把它的長吻兒砍

掉,綁在槳把上的話,那該是多好的武器呀。

那樣一來,我倆就會一同跟它們鬥啦。要是它們在夜裡竄來,你該怎麼辦呢?你有什麼辦法呢?

“跟它們鬥,”他說。“我要跟它們鬥到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