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大贏家》你們覺得怎麼樣?說實話?

失眠ing


《大贏家》THE Winners

主演是大鵬、劉巖,還有田雨、張子賢、騰格爾、孟鶴堂等配角加盟。

故事主要講的是,嚴謹(大鵬)是金陵市一家銀行的小職員。嚴謹為人嚴肅認真、謹慎負責,不知道變通。這麼一個認死理的人,破天荒的跟家裡說要去搶銀行。

嚴謹當然不是突然變壞要去搶銀行,而是接到一個工作任務:

配合公安局聯合銀行舉辦一場搶劫演習。

“劫匪”這種反面角色,就落在不懂變通,做事死板的嚴謹頭上。

引發了一系列爆笑的故事。。

電影就介紹到這,有興趣的可以去網上看,3月20號8店,在線上首映,免費給全國人民觀看。

說說感想。

首先,這不是一部警匪片。

《大贏家》故事取材自,1991年上映的日本編輯都井邦彥的作品《永不結束的遊戲》。

性格老實正直的巡查平田道夫依照命令在防暴演習中扮演搶劫犯認真過頭完全入戲,發展急轉直下跌人眼鏡,讓原本只想做個樣子營造警方光輝形象博取民眾好感的上級官僚焦頭爛額欲哭無淚……

2007年韓國電影《率性而活》同樣取材於此。

電影在此基礎上,加入了中國本土化的改變。

本身故事的本身賣點不是刺激眼球的犯罪,而是一種黑色幽默的荒誕日常。

一種我們都在經歷的,看似正常的日常。

《大贏家》故事開頭就說出了電影的全片核心:

凡事,就怕認真。

演習中,本該第一個衝出來制止犯罪的警察,卻毫無防範的等著劫匪自己投降,結果被爆頭。

當然是呲水槍,外加自己配的音效:。。。砰!

故事中的知情的人,一個個都是敷衍的態度,會對嚴謹說:

演戲啊大哥!走個過場就成。

差不多得了,快快快。

演習做做樣子不就行了嗎!

這些人都想要儘快結束演習,早點下班,有錯麼?沒有。

每一個人希望演習快點結束的人,所認為的那個“真”,也就是對真實生活的界定標準,存在著區別。

屬於自己人生的部分,要較真。不屬於自己的部分,就敷衍過去。

電影正式巧妙地把“演習”這個介乎於真假之間的場景,變成一面照出誰在“演戲”的鏡子。

這部電影最有趣的部分也就是通過營造一個真假難分的環境,讓正常變的不正常,合理變得不合理。

我們早些年總是說“認真你就輸了。”

認真在當下反而變成了一種錯誤觀念?認真的人,反而不受歡迎或者受到調侃。

電影當中,通過演習裡面的人在嚴謹的影響下,開始產生了一點點的變化:

大人意識到,人的尊嚴,比飯碗更值錢。

小孩也逐漸明白,親人的愛,比零花錢更重要。

電影通過“搶銀行”這個求生環境,折射出整個社會的生存環境。

電影裡面演習的贏家,也必將是生活中的贏家。

正是嚴謹的存在,刺激麻木的人,讓每個人都真正的活起來。

在現實中。我們可能都缺少這麼一個嚴謹樣的“傻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黑大鵬就變成一種正確的選項。

大鵬的這部《大贏家》以及上一部《縫紉機樂隊》,後者在訴說著夢想跟堅持,前者在說認真對待生活。

《大贏家》值得一看,是一部有趣的電影。


柿子一枚


昨天看的,沒有進行過任何電影背景的瞭解,對於大鵬也不是很瞭解,僅從觀影感受和自己的一些思考來談談,僅供大家討論。

說實話看了電影開頭我腦補了一下後續劇情,簡單地說就是假戲真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想法),我這麼腦補是有理論依據的,著名的心理學家津巴多設計了一個模擬監獄實驗,實驗被試都是男性。實驗將一部分被試認命為“看守”,另一部分認命為“犯人”。結果只一天時間,大部分“看守”都變得粗魯,用各種手段來對付“犯人”,而“犯人”們要麼變得順從,要麼開始反抗。被試都在遵守實驗規則,並認可了自己扮演的角色,按照角色的要求來行事。

這就是著名的角色認同效應。只要我們認可了自己的某個角色,我們內心就會遵守這個角色的要求,並以此來規範自己的行為。

所以我腦補的後續情結可能更有衝擊力,當然也更殘忍。相信大家可以想象得到。

此外,在人物心理刻畫上嚴重不足,雖然有過想象中的場景再現,但這些對於主角的心理衝突並沒有體現,那麼多人敷衍了事理所當然,自己認真做事卻被當成傻子,這份不公和怨恨沒有體現;自己雖然怨恨但仍然是個遵紀守法,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好青年,這二者之間的衝突是如何化解的沒有體現。

這部電影更符合我們的社會價值觀,雖然整個過程有點像過家家,但也確實反映了很多社會現實,比如走過場的心理;認真做事的人的窘境;在生活中拼命掙扎的人的無所適從等等。電影最後的同夥是亮點,他竟然有同夥!

但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這與主角的自我陳訴有出入,他自述自己被人排斥、不被尊重,然而客觀現實並沒有這麼慘,有人愛他,支持他,可惜他感覺不到。或許我們很多人也和主角一樣只能看到自己願意相信的。

總結:整體上,這部電影符合主流價值觀,能夠提現主旨併發揚正能量,但沒有達到深入人心的程度(當然這是喜劇,可以理解,雖然全程我也沒有把這個電影當做喜劇看)。


21點心理學


《大贏家》翻拍自韓國的《率性而活》,這兩部電影我都看了。《率性而活》就不多說了,非常棒。大鵬之前的《煎餅俠》拍的也不錯。

而看《大贏家》時,我有一種感覺:水論文,為了水而水。。。

上大學時,每個季度都要寫論文。而且,基本上所有必修課老師每人都會要求寫。一次就要交五六篇論文。。。

怎麼辦?抄唄!去圖書館翻書抄,各種期刊文章一拼就完事。

看這個電影時,我覺得導演跟當年抄論文時的我差不多。。。明知道抄的不好,但是,必須抄。。。

大鵬,是不是有人拿槍逼你拍的?是的話,就眨眨眼。


勇戰王聊歷史


認真的人多可怕

但是

得有一個說的算的人支持



黎叔論道道


您好,我是一凡,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也剛看望這部電影,我談談我個人的看法和講解。

在看大贏家這部電影的時候是懷著喜劇的初衷來看的,電影確實也有很多搞笑的片段,在看電影時也會捧腹大笑(不知道你們哈,反正我是覺得挺搞笑的),但是越往後看越覺得這個電影其實很沉重。我沒有看過韓國的率性而活,所以我也不做比較,只是針對我所看到的這部名為大贏家的電影的一點兒小感觸。

影片除了作為黃金搭檔的大鵬和柳巖,還有噘嘴、瞪眼、又萌又傲嬌的“大堂經理”孟鶴堂暗戀愛型男,愛腹肌的“銀行職員”代樂樂,一心想在領導面前好好表現的“銀行行長”田雨老師……很多經典、跨界的演員出現在熒幕中,陣容還是很不錯的。

圍繞銀行與公安舉辦的一次搶劫演習任務,平時辦事嚴絲不苟的嚴謹更是認真的做起了“劫匪”,小本子上的筆記把做為“劫匪”所可能出現的情況都考慮達到了,為了作為“劫匪”的體能訓練,也是下了大功夫。

“我得負隅頑抗”在電影中反覆出現的成語,嚴謹在電影中確實是人如其名,無論面對什麼事情,有一個嚴謹細微的態度,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才是要做事情的樣子。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不是也像是銀行其他職工一樣的“敷衍了事”,“配合行長”嗎?

“小孩兒倒是敢說實話”這句話很是觸動我,當時的情況,那麼多人全都保持沉默,與之前的不配合也是相呼應,正是因為孩子的這句話,才有了後面所有人極力配合的場景,畢竟“劫匪”是為了保住所有人的工作才會配合行長來“結束”這場演習的。從孩子的表現來反映出我們成年人的悲哀,這卻是真真實實在每個人身上都經歷過的……

其實,電影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穿插的爺孫倆的情感變化。老年人的生活其實是孤獨的,孩子們都在外打拼,都在為自己的小家奮鬥,正是因為這樣而更多的關注孩子的想法,忽略了老人的生活,到了一定年齡,所需要的不就是陪伴嗎?

電影的結局我還是有一些意外的,柳巖作為一個不是很~~的角色,還是發揮了大作用,畢竟也是黃金搭檔,關鍵時候怎麼會掉鏈子呢,哈哈,愛了。

大鵬主演的這部喜劇有些事情還是需要我們來思考的,畢竟每一部還不錯的電影都是有它的意義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嗎。

“其實我經歷的事情,很多人都在經歷著”~~


一凡講電影


一般,翻拍韓國電影《率性而活》


春麗說電影


從中我看到自己的影子,按照規矩辦事,雖讓人覺得不近人情,但是避免了風險。也為自己減少麻煩。我覺得是值得,理解你的人認為你正直,不理解你的人認為你死板,不為他人考慮,這樣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別人我不想理睬。我將繼續按照規矩辦事。電影雖有漏洞,但是傳達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告訴人們按照制度辦事,做事認真,不做過場。認真對待。讓人有所感悟,你從電影能看到什麼,學到什麼,讓你有所改變,哪怕只有一點,那麼這個電影對於你就是有意義的。更何況免費的,支持大鵬。


哦吼吼吼吼哦


是大鵬一貫的風格,平凡中的偉大,看完心裡暖暖的,這不就是生活嘛,叫你認真又怕你認真,你要平凡生活又不平凡,我們總會被生活雕刻,重要的是你還是不是當初的自己,願你勿忘初心,此生無怨無悔。



有溫暖有冰封


說句實話,我還沒看,準備今晚來看,也許會有驚喜,也許會有失望,但還是感謝西瓜視頻給我們提供的電影,謝謝


飛哥玩香香氛藝術家


不是我喜歡的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