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傷寒論》

91.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裡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92.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裡,四逆湯方。

93.太陽病,先下而不愈,因復發汗,以此表裡俱虛,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裡未和然後復下之。

94.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陽脈微者,想汗出而解,但陰脈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

95.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

96.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97.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

98.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飲水而嘔者,柴胡湯不中與也,食谷者噦。

99.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100.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