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為什麼失去了光環

曾經風光無限、萬人簇擁的明星,經此一次疫,為什麼變成了人人反感的"臭老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一次疫情的表現惹了眾怒,而是明星們不知收斂地一再地秀下限,讓大家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博學多識、志趣高雅、人格高尚,有責任有擔當,這是民眾對藝術工作者的通常期許。看看這幾年混亂的娛樂圈,哪還有"人民藝術為人民"的味道。筆者給它粗略地梳理打包成了"四無",就算是"四無產品"吧。

一曰無才。明星不是普通人,他們是年輕人的榜樣,是起人生導航作用、引領作用的老師,必定才華橫溢、學富五車。然而,現實是有些影星沒有半點兒演技,一場戲,臺詞後期配,看點找替身,只有臉是自己的;有的歌星臉上功夫了得,嘴上功夫稀鬆,唱歌跑調又業餘,基本靠包裝吸粉。演技不足臉蛋彌補,只要混得精"白丁"也明星。你看那一首歌明星,除了熟唱這首歌,就是拍廣告、演電影、客串電視臺娛樂節目,一邊頻頻露臉,一邊大把收錢,名利雙收,大紅大紫。也罷,功夫差點還算說得過去,可是無知無腦就著實讓人無語了。有的不屑抗日戰爭才打了八年,有的不認識中國國旗,有的不知"三國"是哪三國,有的稱劉胡蘭為抗日英雄……就是這樣的明星,頻頻在熒屏上大談藝術,大談文化,甚至"榮膺"國家精神X者獎,諷刺至極。讓孩子們嚮明星學什麼?難道是目不識丁,投機取巧?!

二曰無樣。年輕人處於成長期,對明星的崇拜是不分良莠的。什麼樣的明星就會引領什麼樣的潮流,什麼樣的潮流就會造就什麼樣的未來。縱觀這些年的娛樂場,不知從什麼時候悄然颳起了一股"奶油風"。男星不陽剛,一個個塗脂抹粉,綿軟細長,婀娜多姿如偽娘。行走坐立、言談舉止、媚眼儀態,絲毫不見男人的剛猛,那股濃濃的帶著女兒柔情的奶香味兒,隔著屏幕都能撲面而來。有好事者,美其名曰"小鮮肉",且不知為恥,極度受用。男星的越位,又逼得女星丟卻淑良,無論年齡大小,紛紛耍酷賣萌裝可愛,能減得都減了,能加的都加了,可謂刀刀見骨。如果我們的後輩都是這種形象,沒了血性,缺乏力量,失去精神,那麼下一場鴉片戰爭就會瞬間來臨。另外,明星們生活態度庸俗,穿著極盡奢華,出行前呼後擁保鏢隨行,言語中充滿高人一等的優越和銅臭味兒。老百姓極度反感,怒斥其"暴發戶""還鄉團"。這些人能給社會帶來美感、引導人們正直向善嗎?

三曰無品。藝者,講究得是德藝雙馨。有才有德才能稱其為"星"。英國作家、美術評論家羅斯金說:"藝術的基礎存在於道德的人格。"人品高尚的藝人,就算作品再少也會贏得人們的敬仰。反觀我們這些年造出來的明星:有的對家庭不忠,婚內出軌,離婚大戰各形各色,甚至把一場離婚弄成了全國熱播的連續劇。有的吸食毒品,精神極度空虛。有的名氣不大,脾氣不小,耍大品牌,擺洋譜。有的偷稅漏稅,某明星曝光後被罰款數億,聽說一次出手名下一線城市百餘套房產擺平。乖乖,好大的手筆呀!有的虛偽醜陋,嘴巴上高喊愛國,私下裡悄悄在國外購置房產、申請綠卡、加入外國籍,甚至為了金錢公然穿著日本軍旗裝。有的貪慕虛榮,跨界弄了個"世界級建築大獎",博士後歌星竟然不知知網,讓人笑掉大牙。中華傳統文化自古講"文以載道"、"詩以言志"、"歌以抒情"。文藝工作者承擔著哺育思想,匡正習俗,弘揚真善美的社會責任。這些明星們能嗎?

四曰無責。有擔當是文藝工作者立身之本。自古就有"藝以弘道"的擔當精神和傳統。豫劇大師常香玉,在國家危難時刻,義演170多場,用全部所得為志願軍捐獻了一架飛機。京劇大師梅蘭芳面對日寇的威逼利誘,寧死不為其唱戲。湖北疫情暴發,舉國動員,工人、農民、企業家,老人、孩子,紛慷慨解囊。而明星們一戲動輒賺幾千萬,遠遠超過普通人一輩子的收入。他們捐了多少呢?一大群人排隊捐二三十萬元,有的甚至不捐,反觀韓國明星,每位至少幾百萬人民幣,這難道不打臉嗎?還有很多明星,疫情來了迅速逃離,在國外吃山珍海味,曬幸福照片。國內疫情穩定了,他們又瘋狂湧向國內,想著開工撈金,不顧輸入病毒,添亂國家。一句虛偽的你們還好嗎,道出這群人何其的冷漠與無情。國家有難,需要明星鼓勁、打氣之時,其一窩蜂地去國避災,春暖花開,自然也就無人識君了。這一次,他們跑贏了疫情,卻徹底輸掉了人心。善良的人們看得清楚,所謂責任,不過是明星嘴裡的口香糖。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能指望他們嗎?

當然,真正的藝術家與這些所謂的明星是有本質不同的。他們恥於所謂的明星頭銜,淡薄名利,精於藝術創作,關心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是受人尊敬的大師。我們始終不渝地珍愛那些德高望重的藝術家和他們提供的正能量的藝術作品。明星不是隨便一個什麼人都可以擁有的光環,那是真正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藝術工作者才配享的殊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