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傳拳不傳胯”,練太極時“轉胯”的原因和方法至關重要

過年這段時間,拳館和我自己都趁機休息了一下。年後開始上課已經一個星期,各位學員也恢復到了年前的狀態,接下來要繼續提高練拳的水平了。這幾天和大家交流比較多的就是轉胯。據說過去有些老師比較保守,有句話是“傳拳不傳胯”,但是在我看來,轉胯是太極拳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就算我們知道了理論知識,沒有刻苦練習也很難做到胯部靈活自如。今天就藉著文章推送,把關於轉胯的基本知識整理一下,分享給各位。

人們通常把腰和腿之間的部位叫做胯,胯由骶髂關節、髖關節、髖骨與脊柱的韌帶聯合、恥骨聯合、骨盆等部分組成。在太極拳中所謂的轉胯,基本上是通過摺疊髖關節,使整個胯部旋轉,從而帶動上身轉動。髖關節很好找,試著把膝蓋提起來,大腿根部摺疊進去的地方就是了。

並非“傳拳不傳胯”,練太極時“轉胯”的原因和方法至關重要

  • 為什麼轉胯

從養生角度來說,各位都知道太極拳最主要的養生原理是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平衡。咱們平時轉身都習慣用腰背,然而練拳的時候扭腰會導致軀幹肌肉緊張,直接影響到氣血的通暢。轉胯就不一樣了,肌肉不需要發力,反而是靠放鬆做到的(具體怎麼轉胯,咱們在之後會說到)。所以用胯轉身能避免腰背以及腿上肌肉的緊張,從而使全身保持放鬆自然的狀態,便於氣血的流通。

再者,在人體的大小關節當中,髖關節的活動範圍僅次於肩關節,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角度都活動不到,再加上受力比較多,就會造成髖關節過緊。通過轉胯,可以讓咱們的髖關節逐漸松活,就能促進身體上下氣血的運行,便於血液循環和脂肪代謝。而且胯部鬆開了,腰椎的壓力也會減小很多,避免腰間盤突出和腰肌勞損。

從技擊角度來說,太極拳講究整體勁,就是把全身的勁配合使用到一處。人身上最有力的肌肉是大腿的股四頭肌,通過轉胯恰恰能把腿上的力量傳遞到稍節。俗話說胳膊擰不過大腿,如果單單靠轉腰或是送肩的話,力量就差太多了。

更重要的是,轉胯可以防止重心失衡。假如讓我們去推一面牆或者用力打沙袋,沒練過武術的人大多會身體前傾甚至全身撲過去,想靠體重來讓自己儘量多地用力。然而人不會像沙袋那樣一動不動,如果發力點被對方有意無意地轉移掉,我們自己就會嚴重失衡。所以在走勁時一定要轉胯,才能隨時把握自己的重心,做到收放自如。

並非“傳拳不傳胯”,練太極時“轉胯”的原因和方法至關重要

  • 怎麼樣轉胯

各位還記得什麼是虛腿和實腿嗎,在這篇文章有提到過。轉胯之前,先把實腿站穩,並且做到立身中正,試著感受髖關節兩側的支撐力,然後慢慢減少其中一側的力,身體就會滑動到相應的方向。這個過程要保證虛領頂勁,才能讓胯轉得輕鬆而且轉得多。

練拳過程中,兩種情況一定會轉胯。第一種情況是在手臂左右移動的時候,需要用胯來帶動。如果兩隻手朝同一個方向移動,胯也是朝著相同方向轉;如果兩隻手方向不同,胯就要配合著主要用勁的手來轉動了。比如動作懶扎衣的最後一個步驟,是以右手的掤勁為主,就需要向右轉胯。

第二種情況是收步或開步,在這裡轉胯有兩個作用,一是避免上身習慣性地傾斜或僵硬,二是能讓收開步更加輕鬆。這種情況和第一種的轉胯方法差不多,也要把實腿站穩並且虛領頂勁,只不過胯轉的幅度會更大些,同時帶動著虛腿向裡收或者向外開,但是胯和腿的並不一定朝著同一個方向。比如動作雲手,收步的時候胯向左轉腿也向左收,開步的時候胯向右轉但是腿卻向左邁。

關於轉胯咱們先聊到這兒,大致是這麼回事,具體動作還要具體分析。希望各位看完這篇文章,都能瞭解轉胯的重要性,和相應的練習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