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阿里巴巴人均創造117萬利潤,靠的是這套薪酬激勵機制!

點擊右上角關注【中國薪酬績效研究院】,私信編者“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KSF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導讀:

2016年,阿里巴巴成為全球盈利能力最強的電商巨頭,3.6萬多名員工,創造利潤427億人民幣,人均創造117萬利潤。

為什麼阿里賺錢?除了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人效——以更少的人力物力,做更大的事。

只是願意分錢,還是不夠的,更要懂得分錢。

馬雲:阿里巴巴人均創造117萬利潤,靠的是這套薪酬激勵機制!

馬雲曾在信中說:“我們相信只有建立一套制度,形成一套獨特的文化,培養和鍛煉出一大批人才的接班人體系,才能解開企業傳承發展的難題。為此,這十年來,我們從未停止過努力和實踐”。

馬雲:阿里巴巴人均創造117萬利潤,靠的是這套薪酬激勵機制!

阿里完整的薪酬體系

阿里的薪資體系非常完整,第一個地方是工資,第二個地方是獎金,然後年終會發年終獎金,70%的人發兩個月,10%的人拿不到,20%的人拿十個月到三十個月,所以一年做得好,往往獎金翻很多倍,這是那麼多阿里員工這麼努力的原因。

阿里的薪酬體系中比較重視

第一,定級別與薪酬

第二,年終獎金

第三,股權、期權

1、工資

阿里創業的第一天工資就不高,最早的B2B,銷售員5千的時候,他自己一個月花5萬塊錢。但銷售員賣一個誠信通3萬塊,提成有1萬塊錢。所以早年做得好的員工,一個月提成可以拿到20萬到50萬,能拿一兩百萬提成的員工也很多。

因為公司的邊際成本為零,多一個帳號,不花成本,一個員工賣5萬,分他一半又如何。

早年的淘寶員工最可憐,一直到2014年,淘寶員工拿了十年的工資,早年淘寶的員工非常羨慕B2B的員工,因為做得好有提成,而且B2B是2007年就上市了。

後來B2B的員工羨慕淘寶員工,因為淘寶的員工拿的是股票,早年1萬股不值錢,現在值600萬。

馬雲:阿里巴巴人均創造117萬利潤,靠的是這套薪酬激勵機制!


2、獎金

獎金都是按照271算出來的,年終獎可以加持3千股、5千股,有人一年拿30萬的獎金,有的人就拿兩個月兩萬塊錢。公司把80%的錢給20%的人,把他們表彰出來,怎麼給他們爽,就怎麼給。馬總有這樣的胸懷把股票分給大家,全員持股。

每年過年的時候,馬總都會發年終獎。年終獎的組成是13薪,過年的時候先多發一個月的工資給大家,做路費;

獎金多少根據人才盤點加上績效能力,更多的是人才盤點,你在公司人才中屬於什麼樣位置,如果你稱之為“核心戰略人才”流失的時候,就有高管過來說“這麼好的人才,為什麼離開公司”,所以,阿里在人才中特別重視20%人才的去留問題。

一旦管理層發現大量的人才流失,一定會做處理。

如果從P5做到到P6、P7,工資增加的幅度會很大。偶爾碰到皇上開恩,馬總說“工資要全部加一點”,所有人的工資會增加30%。

特別紅包的話,馬總11年開始發了3年,14年突然不發了。馬雲不滿意,因為我們沒有什麼東西改變了社會,結果14年公司在紐交所上市了。

馬雲:阿里巴巴人均創造117萬利潤,靠的是這套薪酬激勵機制!

3、期權

期權分兩次發,第一次是進入公司分配的期權,一次是1萬股,不能馬上兌現,但是每年兌現25%,也就是四分之一,兩年就有50%的股份。因為兌現的時候需要交稅,阿里人自己的股票還沒有兌現,也不能交易,就要開始交稅。假設當時的市值40元美金,250塊一股,一萬股是250萬,要交125萬的稅,所以阿里的人前兩年非常辛苦,砸鍋賣鐵借錢去交稅。

在管理中,這種期權叫“金手銬”,因為還有很多錢拿不出來。

越是高層的人越不敢離開,因為這種期權方式鎖定了核心的人才。

如果一個員工在公司待了五年,一個P6員工的離職,他的工資可以招一個P9的人。後來支付寶做了改革,支付寶員工離職的話,股票要還給公司。支付寶這家公司未來市值比阿里大三倍,今天阿里2千億美金多一點的市值,而螞蟻金服是5千億市值的公司。

馬雲:阿里巴巴人均創造117萬利潤,靠的是這套薪酬激勵機制!

阿里薪酬跟什麼相關?

第一,阿里的薪酬體系和績效、級別掛鉤,並不是獨立的板塊。

薪酬體系首先和級別有關,P5、P6還是M序列,和人才雙軌制直接相關,每個人進來多少錢是確定好的,進來之後哪個級別也是確定好的。

第二,薪酬體系和績效相關。

這個人今年工作好不好,得了3.75分還是3.5分,或者有沒有超過期望等。

第三,薪酬也和人才盤點直接相關。

什麼叫人才盤點呢?每年整個公司的董事會都會將全公司的人才做盤點,這個人的貢獻、文化價值觀,包括這個人在行業裡的稀缺性,有沒有人可以替代他,還有這個人未來的成長速度等等,最終有很多人才的表格,這個打分直接和員工績效職級掛鉤。

總之,薪酬績效和企業管理的各個模塊相掛鉤。下圖是阿里各個級別的薪資與股票對應表(僅供參考)

馬雲:阿里巴巴人均創造117萬利潤,靠的是這套薪酬激勵機制!

阿里巴巴級別怎麼設立?

P序列=技術崗 M序列=管理崗阿里巴巴有兩套人才發展體系,一套體系是專家路線,程序員、工程師,某一個專業領域的人才。另一套體系就是搞M路線,即管理者路線,從M1到M10,把每一個層級的評判能力全部細分,它的能力表現是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層級,全部有一個細分的體系。這樣就實現了整個人力資源體系的科學化。阿里的職稱是這麼評價的,大部分都歸納在P序列 ,員工的title+工種。比如P7產品經理=產品專家。

馬雲:阿里巴巴人均創造117萬利潤,靠的是這套薪酬激勵機制!

馬雲的高人效思維

1、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馬雲把獎和勵是分開的,獎的是錢,只有結果才能獎,努力可以得到認可和鼓勵,如果沒有結果再努力也不能付錢,有非常清晰的結果導向、效果付費的思維。

所以,做不出結果的員工,在阿里是無法立足的,阿里員工的高薪酬是自己賺出來的。

2、欣賞有價值的失敗,獎勵堅持拿到結果的努力

阿里允許員工犯錯,也允許失敗,但員工必須要從失敗中重新站起來拿到結果,也只有拿到結果,才能獲得獎金。

馬雲:阿里巴巴人均創造117萬利潤,靠的是這套薪酬激勵機制!

3、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

企業招人應該根據工作量來招人,而不是根據崗位來招人,一個好的企業應該是能力多勞、多勞多得,而不是同崗同酬,也只這樣的企業才能招來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也會在這樣的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重點不在於把4人工資分給3個員工,而是先把5個人的活(工作量)先羅列出來,然後對工作進行定價,最後實現3個人拿到4個人的工資。

4、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如果一個崗位的工作量已經相對飽和,這個崗位還要加薪,那就要對這個崗位的工作標準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個要求實際就是客戶的需求,把工作標準提高,也就是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馬雲:阿里巴巴人均創造117萬利潤,靠的是這套薪酬激勵機制!

那麼中小企業如何提升企業人效呢?

建議老闆向外盈利和向內盈利兩手都要抓,而且要更偏向向內盈利。

向內盈利:必須做好三件事

1、開源節流

營收是生命之母,浪費是利潤之殤。向外積極開拓開源,向內大力降費減耗。

2、人才增值

既要留住人才,更要激勵人才創造增值。人才不增值,遲早會變為成本。

3、挖掘人效

人手多效率低是大的浪費,員工都有潛力, 機制強大才能盤活人才提升人效。不怕給員工加工資,怕的是人才不增值、組織人效低。

更多管理知識:關注我“中國薪酬績效研究院”更多幹貨分享

私信編者“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KSF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是一種美德,如果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或幫助,歡迎評論、收藏、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