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區屏南鄉新興村依託村集體經濟衝刺“小康”

廣西新聞網宜州3月22日訊(通訊員 莫電任)“現在疫情好轉了,建設進度也加快了,預計到6月份能夠竣工使用,村集體經濟發展就更加紅火了”。3月21日,宜州區屏南鄉新興村委會副主任覃機軒到肉牛養殖場督查跟進項目建設時興奮地說。

屏南鄉新興村有9個自然屯656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4戶356人,全村耕地面積3450畝,傳統農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

近年來,村兩委班子、駐村第一書記帶領群眾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動群眾種植桑蠶1100畝、核桃260畝、甘蔗1350畝、柑橘550畝,油茶260畝。脫貧產業從傳統種植向特色產業轉型,每畝的產值從300多元提高到900多元,有效擴寬了增收渠道。2019年底,新興村集體經濟收入5.7萬元,共脫貧97戶393人,貧困發生率為0.67%,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0398元。

今年以來,新興村以“合作社+養殖大戶+貧困戶+黨支部”的模式發展村集體經濟,融合經濟能人養牛資金、村集體投資、第一書記活動資金、幫扶後盾單位資助以及上級發展幫扶資金等共130多萬元建設總面積達1100多畝的肉牛養牛基地。該養牛基地投產後將吸引16戶養牛貧困戶以牛犢投資入股,年內計劃進場養殖肉牛210頭。

新興村塘洞屯貧困戶覃美鏡已投資1萬元買牛入股。“我買牛入股加入養牛基地,每年就可分到純紅利2000元左右。”她說,此外,還能夠通過種植牧草和輸出勞務增加收入。

“這幾年塘洞屯的肉牛養殖、牧草種植、油茶種植等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群眾日子越過越紅火。”屏南鄉新興村駐村第一書記陸志斌描繪新興村的發展藍圖時,信心十足:“2020年,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在10萬元以上,計劃脫貧7戶17人。有了村集體經濟作支撐,今年我們向‘全面脫貧奔小康’發起衝刺,終將打贏這場攻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