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桃源八景之五《車馬兩堤》

  桃源八景之一的車馬兩堤之景色,歷來為世人稱讚,美麗的景色配上繁華的場面,好似一幅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畫卷,在桃源八景中,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泗陽:桃源八景之五《車馬兩堤》

  記者 孫亞麗:伴著春日的微風,我現在走上的就是運河的堤岸上,我們可以看到在運河上船來船往,甚是熱鬧,運河兩岸的堤岸上,也是景色宜人,風光無限,這樣一幅場景,在歷史上也有相似的出現,那就是桃源八景之一的車馬兩堤,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一起去走進這幅畫,品味這幅畫。

  在清朝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黃河沒有改道北流之前,黃河流經泗陽,兩堤是重要的交通幹道,行人車馬往來絡繹不絕,成為古代泗陽繁華美麗的地方。顏懷銀的這幅《車馬兩堤》,反映的正是當時那種熱鬧繁華的場面,尤其是兩堤旁的景物,植入了自己的所見所感。

泗陽:桃源八景之五《車馬兩堤》

  原軍旅畫家、泗陽美術家協會顧問 顏懷銀:然後它兩邊的那些樹啊,不像現在都是人為栽植的樹,過去都是雜樹什麼樹都有,這是我記憶中還原了過去的那種場景,堤岸上的一些畫。面,根據您自己的經歷。

  在畫面之中,黃河兩岸大堤上每天都有車馬迅速奔馳,絡繹不絕,成年累月奔向遙遠的地方,而在堤岸上的各色人物,顏懷銀都進行了精心的角色佈置,把當時最為真實的狀態呈現在大眾的面前。

泗陽:桃源八景之五《車馬兩堤》

  原軍旅畫家、泗陽美術家協會顧問 顏懷銀:兩堤的主角就是人,人是幹嘛,就是什麼商人車馬運載貨物,或者他是行人,或是挑擔子的趕集,說趕集也好說回家也好,就是在兩堤上面表現出來,就是比較切題了。記者:其實我看了一下,您畫到有五個人物,每個人物都有一定的角色身份在上面,對。

  顏懷銀在創作《車馬兩堤》畫作的過程中,更多的還借鑑了詩句的意境,將“車馳馬驟日紛然,共向征途閱歲年”“日日河邊有問津,黃沙卷處響蹄輪”揉進了詩意的畫作。

  泗陽縣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 張雅瓊:結合這幅畫來看,馬車在堤岸上踏歌行駛,行人在堤案上歡快遊玩。詩景結合,詩畫相融,意境豁然,讓人感覺十分舒暢。

泗陽:桃源八景之五《車馬兩堤》

  泗陽美術家協會主席 胡茂成:《車馬兩堤》這幅畫,他的構圖難度非常大,畫家巧妙的構圖,不影響整個畫面的章法。從立意,章法相結合,同步表達呈現統一和諧的效果。

  車馬兩堤風景好,文化歷史兩相襯,在茫茫蒼蒼的歷史畫卷之中,車馬兩堤的景緻也佔據著重要的一部分,顏懷銀的畫帶我們坐上了時光機,走近了那份繁華的盛景。

(泗陽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孫雅麗 徐亮 編輯/楊豔蘇 顏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