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丟掉了真,一切的善與美都是虛偽”,這話過時嗎?您怎麼理解?

與正義同行


這句話很對,永不過時。

很多的錯誤都因為失去本真,去做自認為善良與美好的事。

真誠的面對自己的內心,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世俗的壓力太大了,從眾的心理慣性太大了。

為了面子,而違背真實意願做事的人,實在太多了,這其實源自不自信,不自知,甚至自不量力。

特別是在戀愛和結婚這個人生的關鍵節點上,很多人,違背心願,刻意偽裝,委屈自己也要討好對方。

但當你們真正走到一起時,卻發現怎麼也過不好日子,這就是失去自我,曲意逢迎的代價。

所以,所有的善良與美好都要建立要本真的基礎上,才會長久與發展,否則,也只是虛幻的空中樓閣,轉瞬即逝。





誠語


這話是對的,沒過時。


TonyDeng


若丟掉了真,一切善與美都是虛偽這句話,永遠永遠都不過時!

偽善的人很多,可以欺騙很多人,甚至所有人,但卻欺騙不了自己的內心,舉例說,有很多犯了法還沒有就法的罪犯,即使警察還沒有抓到,天天也是誠惶誠恐的過日子,為什麼?因為無法欺騙自己的內心!為什麼要偽善?因為不相信別人,因為不相信別人導致自己時刻處於一種對人對事的戒備狀態,這種人最累,一生都不會擁有真正的快樂!

心理學上說:保持自己的本真才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

生而為人,簡單本真為貴!


寶寶平凡


《道德經》有篇章解釋“善美”的意思。

例如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己,皆知善之為善……

第八章:上善若水……

“善美”與“品德”相近,古代把德行很高的得道之人叫做“真”人。

為了便於人們認識道,瞭解道,把佛家文化的善,和儒家文化的君子之美,做為搭橋通往修道之路。故有道一真,佛一善,儒一美之說。

“真善美”是人格之鼎的三根支柱。

丟掉了真,善美就會失去方向。




天籟琴音5885416


現在還有真嗎?有多少人講真話,辦真事,有多少真情?為了政績可以造假,為了錢財可以騙婚,為了享受可以違法亂紀。人們希望有真東西存在,可除了真金白銀是真的,還有多少是真的呢?


呵呵吉祥512


很漂亮的一句話。但是這句話並沒有真正理解了真善美之間的關係。真善美是不同領域的範疇。雖然他們之間有時候可能有聯繫,但各自都是相對獨立的。

什麼是真?真是一種認識判斷。就是說,我們頭腦中的認識,和客觀外界那個認識對象是不是一致?是不是符合外界的那個認識對象?如果是,就是真,反之,就是假。

當然,認識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這個階段認為是真。那個階段可能就是假。隨著認識的不斷髮展,這種真和假也是在不斷髮展變化中。例如最古老的日心說和地心說之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什麼是善?善是一種道德判斷。就是說,是人們對於事物做出的,好還是壞,有利還是有害的判斷。一般認為,符合社會和公眾利益的,就判定為善,反之,則判定為惡。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群。對於是善還是惡,有著不同的判斷標準。例如,一般認為,能夠扶助弱小的是善。但是,在一些生物進化論者看來,只有弱小的被淘汰,強大的才能更好的發展。所以扶助弱小則被判定為惡。

美則是一種情感判斷。凡是外界事物能夠給人們帶來愉悅、放鬆、享受的,則判斷為美的事物。審美是在一定的審美觀指導下進行的。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審美觀,就會形成不同的審美。例如,有些時代認為女性胖是美,現在反過來了,瘦是美。

總之,真善美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看一個事物。他們之間並沒有必然聯繫。不真實的事物。未必不能帶來美感,在社會中起到好作用。而那些真實的事物,就一定受人們歡迎嗎?


渴望幸福的人


《論語。里仁》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孔子說:“人類內在本質所具有的功能屬性特徵才是真正功能價值所在。做事情不抓住人類本質固有屬性特徵,怎麼能夠培養出解決處理事情的有價值本領能力呢?”

……

《論語里仁》中的這一堆文字,不是在闡述鄰里關係和為人相處之道,而是在闡述人類固有本源屬性狀態和衍生個性化屬性功能的唯物互動統一辯證關係。

“裡”指內在、本質、內部的意思。“仁”就是指人類初始共有的功能屬性狀態共性,它包括人類初始物質活性存在和初始意識運動存在。“仁”是區分人類和獸類的唯一固有本源屬性狀態界定標準,具有“仁”功能屬性的人類能夠通過生長髮育和培養鍛鍊形成獨立成熟的個性化高等級人類功能屬性個體。如果是不具有“仁”本源屬性的一頭豬,則無論你如何生長髮育和培育鍛鍊,都不可能形成獨立成熟的高等級文明人類個性化生物。“美”就是指美好、美麗、有價值的意思。“擇”就是指主觀能動做事情依據的原則,遵循的思路。“處”就是指立場、位置、定位的意思。“知”指主觀能動解決處理事情的行動本領能力,而不僅僅指意識形態認知識別世界的能力。儒家哲學裡,認知識別客觀世界運動規律的邏輯思維能力叫做“明”,或者“識”。實踐操作處理世界運動規律運作機制的行為本領能力叫做“德”,或者“知”。比如你懂得泳遊的科學知識客觀規律原理這叫做“明”,你能夠實際操作泳遊本領的技能技巧能力叫做“德”。

……

《論語。里仁》是在告訴人們,要清醒熟悉瞭解和把握遵守人類自己的人性本源固有功能特徵屬性狀態,才能夠科學有效的發揮人類的個性化主觀能動性。否則如果人類脫離自身固有本源物種生命體徵去追求原本不屬於人類所具有的生命功能屬性運作機制,那麼所有這些個性化主觀能動培養鍛鍊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形式主義或者偽功能屬性……


竹筒夫子的鋼筆


這句話實在,比如把某個小鮮肉吹呼成(明星)就象魔鬼咒語的帽子。一但戴上就虛偽的忘記自己的半斤八兩,怎麼出名怎麼來。出賣身體:出賣靈魂出賣品德,為了名聲一切都可出賣^。講排場,趾高氣傲:忘記自己是一個人好象成精不規法律管。二0=0年三月廿二日


詠渡歲月


若丟掉真的,一切善和美都是虛假的,但是世界把善和美包裝特別絢麗多姿甚至垂胸拍背地說是真的,你又給怎麼樣?人不怕無知,就怕耍懶。更怕無休止的說謊,吹牛。


昂山123456


這個問題非常好,失去了真,談善美,以我的學識是沒有辦法繼續談了。

但是,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事卻很多,其中不乏重權在握者。就如同前人說到實踐,精闢到位。後人說實踐,不知方向還在摸,卻硬要說是標準加唯一。不懂了。我記得這三個字的後面三個字好象是…假醜惡。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